一个完整的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末伏。
2023年三伏天的时间表如下:
初伏: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今年将从7月11日这一天正式入伏,并将于8月19日迎来末伏的最后一天,整个三伏天将持续整整40天的时间。
初伏
初伏,又叫头伏,是三伏中的第一伏,处在小暑节气的附近,具体的日期,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一直到夏至后第四个庚日的前一天。
进入初伏,还不算最热的时候,只能说是闷热的前奏曲。这个时候,很多地方都将进入雷暴比较多的时节,高温、潮湿、多雨,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初伏吃饺子的讲究。天气炎热,人的食欲会受影响,吃饺子可以开胃解馋,还能图个吉祥如意的好寓意。
中伏
中伏,是三伏中最长的一个伏天,处在大暑节气附近。民间一直有“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小暑已经很热了,大暑比小暑还要热。
不过,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意思是,如果小暑比较热,那大暑就要凉快一些。换句话说,如果初伏比较热,那中伏就没那么热了。
为了缓解高温天气带来的不适,各种解暑的食物,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和视野里,包括各种凉茶、凉面等等。
末伏
末伏,是三伏中的最后一伏,又被叫做纸老虎,处在立秋节气附近。因为处在夏秋交替之时,末伏期间的气候十分不稳定,早晚比较凉,中午比较热,温差较大。
我国民间所说的“三伏天”,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有的又叫头伏、二伏、三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夏有三伏,分别是初伏、中伏、末伏,这是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又闷热的时间段,入伏后意味着我国各地进入上蒸下煮的高温模式。
初伏和末伏的持续时间都是固定的,都为10天,而中伏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要么是10天,要么是20天,因此整个三伏天要么有30天,要么有4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1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20天。
确定每年入伏的时间和三伏天的长短,需要按传统历书的计算方法进行细致的计算才能得出。但也可以用最简单的“夏至三庚”这 4 字的口诀来推算确定入伏的具体日期,即从夏至后的第 3 个“庚”日算起,初伏为 10 天,中伏为 10 天或 20 天,末伏为 10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