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阳历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交“白露”节气。此时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也逐渐骤减,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白露节气属于24节气之一,24节气是起源于上古时代,经历春秋时代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得到完善。关于白露时节,我国很多古书都有记载。
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这些无一不是在表明白露时节气候的变化。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我省盆地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盆地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气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盆地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盆地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
与此相应,盆地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盆地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白露时节的气候并不是十分的炎热,因为这个时候天气是逐渐的开始降温的,何况冷空气的到来已经逐渐使空气中的暖风消失,这个时候的气候比较干燥,可能会出现秋旱的情况,虽然可能引发森林大火或者是土地的干裂,但这一段时期温度依旧是比较低,只是秋雨减少,会使地面比较干燥。“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霜冻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细胞之间的水分结冰,并不断吸收细胞内部的水分,形成细胞脱水,导致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灾害。
白露这个时候不管是下雨还是出太阳都有好处,如果在这一天天气晴朗,就代表着在这一个阶段的时期,都会拥有一个好天气,玉米就会有很好的丰收,因为在这个时节,正是庄稼成熟的时候,有一个晴天可以帮助收获和晾晒,保证质量,能够让庄稼卖上一个好的价钱,而且阳光充裕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农作物的产量。
白露节气这一天下了雨,我们可以观察到植物会有结霜的情况,这代表着来年将会有一个好的收成,因为降雨的话,温度会更加低,冷空气的提前出现,虽然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但是秋分时节的下雨,将预示着第二年的气候比较风调雨顺。白露前下雨再多也没什么大碍,毕竟还不是秋季作物收获的时候;如果白露后下雨,那就是人们说的鬼天气了,因为过了白露节气已到了收获的季节,很不利庄稼的收获和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