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姓
“苟姓”历史悠久,据传说,苟姓起源于商朝时期,被认为是黄帝、舜帝的后代。事实上,苟这个字,一开始是一种草的名称,衍伸出“丰饶之地”。虽然原始寓意与动物的“狗”无关,但“苟”与“狗”同音,仍是难以避免的联想,无论取什么名字,都仿佛变成“狗__”,难免有几分不雅。
苟姓在我国各地的分布相对较广,尤以河南、山西、陕西、河北、湖北等地人口较多。在这些地区,苟姓人们多从事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等职业。此外,苟姓也分布在其他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苟姓有着许多知名的人物,如清朝的文学家苟松、明朝的政治家苟仲文、明朝的将领苟兆澄等等。这些人不仅为中国历史文化做出了贡献,也为苟姓在中国社会中增加了许多地位和影响力。
鬼姓
据传说,鬼姓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有一个叫做鬼国的小国家,其国君为了表示忠诚和尊敬,将自己的国号作为姓氏,因此鬼姓就由此而来。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关于鬼姓的起源的传说,但并没有得到证实。
目前,在中国大陆,鬼姓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四川等省份。其中,湖南省的鬼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鬼姓人口的70%以上。在我国台湾地区,鬼姓也有少量分布。总的来说,鬼姓虽然是比较少见的姓氏,但在一些地区,仍有一定的人口基数和文化影响。
死姓
死姓的起源并不明确。有一种说法认为“死”姓是源于当地一种习俗,即当一家人中有一个成员去世后,为了避免其他人也跟着去世,就会给新生的孩子取“死”字作为名字,以避免厄运,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后代就形成了“死”姓。
据统计,“死”姓在中国各地分布较为分散,以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居多,其中以湖南省邵阳市的“死”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死”姓人口的70%以上。
骂姓
骂姓原本是马姓的一个支系,其先祖曾经因犯错而被斥责,随后皇帝下令让其改姓为骂,世代被贬为贱民。直到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才有部分人改回马姓,或者加上立人旁成为“㐷”姓,意为重新获得人权。
至于骂姓的历史知名人物,因为骂姓的人口数量并不算太多,所以比较少有骂姓的知名人物。
操姓
“操姓”据悉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约有12万人,相较于其他姓氏并没有非常少,它的上榜,也让中国网友有些意外。有趣的是,“操姓”来源众多,其中一项就被认为是三国名将“曹操”的后代,逃避追杀而改成的姓氏,真实与否则难以考证。
正如上文提到的“苟”、“鬼”、“死”、“骂”、“操”等姓氏,往往也都因为本身的发音或是寓意,让取名变得格外困难,甚至造成后代尴尬,纷纷想改姓氏的状况。
1.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张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刘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陈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赵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黄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101.庞 102.樊 103.兰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颜
111.倪 112.严 113.牛 114.温 115.芦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鲁 120.葛
121.伍 122.韦 123.申 124.尤 125.毕 126.聂 127.丛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齐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庄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涂 144.谷 145.祁 146.时 147.舒 148.耿 1490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关 154.苗 155.凌 156.费 157.纪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欧 162.甄 163.项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阳 168.裴 169.席 170.卫
171.查 172.屈 173.鲍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单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宁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闵 192.欧阳 193.解 194.强 195.柴 196.华 197.车 198.冉 199.房 200.边
201.辜 202.吉 203.饶 204.刁 205.瞿 206.戚 207.丘 208.古 209.米 210.池
211.滕 212.晋 213.苑 214.邬 215.臧 216.畅 217.宫 218.来 219.嵺 220.苟
221.全 222.褚 223.廉 224.简 225.娄 226.盖 227.符 228.奚 229.木 230.穆
231.______ 232.燕 233.郎 234.邸 235.冀 236.谈 237.姬 238.屠 239.连 240.郜
241.晏 242.栾 243.郁 244.商 245.蒙 246.计 247.喻 248.揭 249.窦 250.迟
251.宇 252.敖 253.糜 254.鄢 255.冷 256.卓 257.花 258.仇 259.艾 260.蓝
261.都 262.巩 263.稽 264.井 265.练 266.仲 267.乐 268.虞 269.卞 270.封
271.竺 272.冼 273.原 274.官 275.衣 276.楚 277.佟 278.栗 279.匡 280.宗
281.应 282.台 283.巫 284.鞠 285.僧 286.桑 287.荆 288.谌 289.银 290.扬
291.明 292.沙 293.薄 294.伏 295.岑 296.习 297.胥 298.保 299.和 300.蔺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李姓有近一亿人,李、王、张是我国的三大姓,人数加起来有近两亿七千万人。在全国人口中也是占了极大比例的。
中华姓氏多肇始于中原
“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发现,在依人口多少而排序的300个中华大姓中,有171个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前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有98个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这些姓氏涉及当代华人的90%。”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新表示。
中华民族姓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曾经历过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姓最早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是一种氏族部落的称号,即族号,同姓部落具有共同的母系血缘与血族关系,所以最早的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妊,都带“女”字偏旁。氏大约出现于从炎、黄二帝时期开始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组织以男性为中心,原来的姓族分裂衍化出若干男性为主导的氏族,氏族显示着家族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标志着贵贱和等级的差别。
关于姓与氏的关系,李立新总结说,从伏羲氏“正姓氏,制嫁娶”到《春秋左氏传》中所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到古代社会长期奉行“礼不娶同姓”原则,姓氏在古代一直发挥着优生优育的作用。《通志·氏族略》所云:“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国语·周语》记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可见,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周初至春秋时期,贵族内部分封制的层层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姓、氏的发展、普及与定型。到了战国,随着宗法制度崩坏,等级制度模糊,姓氏合而为一,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姓氏。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始将“姓氏”混同为一。此后因少数民族不断入侵和入主,中华姓氏文化得以多民族融合发展。我们的先祖也随着朝代更迭和岁月迁徙,在不同的地方扎根、生长、繁衍,传承着中华特有的姓氏文明。
“中华姓氏之源的主体实际上主要来自伏羲、炎帝和黄帝,即伏羲风姓、黄帝姬姓、炎帝姜姓是我国姓氏起源的三大系统,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则莫过于黄帝姬姓。”李立新说,“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14人被分封得12姓,发展为101个方国,衍生出510个氏,不断繁衍,逐渐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相传颛顼、帝喾、尧、舜等均是他的后裔,而夏、商、周的始祖禹、契、后稷均为黄帝直系后裔,中国的姓氏大多起源于这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