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热点文章 >

三伏天头伏中伏末伏哪个更热

| 丹梅

三伏天头伏中伏末伏哪个更热

说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热,就要提起民间一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末伏过后天气渐渐凉爽。

那么为什么在三伏里是中伏最热呢?首先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初伏中伏末伏的时间

2023年的三伏天时间分别为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养生各有侧重

初伏防中暑

入伏的头两日气温极高,因此初伏的保健重点在于防中暑。此时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勿做剧烈运动,保证午睡。全天补充水分的策略应是少量、多次,还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

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要迅速移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如果是体弱多病的人或老年人、小儿中暑,则应立即送院抢救。

中伏防湿邪

伏天“湿热交加”,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进入中伏,要格外注意饮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

中伏时候天气最热,食物是祛暑湿的好帮手,可用扁豆、薏米等健脾利湿之品熬粥,或者用鲜藿香、佩兰各10克,飞滑石、焦大麦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均于祛湿有效。

末伏防上火

末伏是立秋后,“秋老虎”正凶时。虽然暑热天已经结束,但“秋老虎”的余威不可小视,应注意预防“上火”,并注意清心安神。虽然早晚较凉,但白天仍旧热浪袭人,要特别注意补水,以免出现口干、鼻干、咽干、皮肤干燥等不适。另,由于热扰心神,在注意防暑降温的同时,还应有意识避开不良情绪的干扰。

中伏天气防暑降温小常识

“中伏”时高温闷热,且雷阵雨最多,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使人心气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

这个时段的养生关键是除湿。日常要充分补水,别等渴了才想到喝水。呆在室内,空调别开得过低,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中暑。民间“二伏天吃面”,吃热汤面可让身上发汗,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外,其他人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三伏天禁忌

1、忌冷风对着吹

空调冷风,颈椎对着空调吹,会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或者搭个披肩。

2、忌冷饮不离手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食用冰饮,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中医讲“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洞泄”就是拉肚子,像被捅漏一个窟窿似的哗一下全泄出来。所以无论什么年纪,此时都要注意保护阳气,少吃寒凉食物。

3、忌大口喝水

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4、忌直接冲冷水澡

天热时人体体表血管扩张,突然接触冷水,易造成血管收缩,促使心脑血管受损,特别是对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易发生意外。

另外洗冷水澡还可导致体内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引发中暑。尤其刚出汗后,如果洗冷水澡,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

运动完后,最好先休息30分钟,待身上热量散发后,或用毛巾擦干身上汗液,再洗澡。水温不要太高,以温水为好。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浑身酸困、没有胃口,吃东西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洗热水澡。

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

5、忌整天不出汗

老人们常说,“伏天汗不流,病来急白头”,意思就是人应该顺应自然,夏天体验炎热的感觉,让身体多出出汗。

夏天出汗少,感冒、关节炎、失眠就会找上你,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是成倍上升。

早晚可以适当运动,健步走、太极拳和八段锦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要注意的是,夏天也不宜大量的出汗,每次只要锻炼到微微出汗、气喘吁吁就可以了。因为运动过程中体温升高,排汗量增加,如果不及时补水很容易造成运动脱水。

6、忌睡眠不足

三伏时节应晚睡早起,但晚睡不是熬夜,最好在24点前睡觉,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睡眠时间。

夏季应心火,午时小睡一会儿,有助于养心气,因为午时对应心之气,所以子午觉可以清心火,养肾水,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午睡以15-30分钟为宜,午睡后可以轻微活动,喝一杯水,以稀释血液黏稠度。

三伏天养生除了要注意以上6点,还要注意精神调养,在精神调养方面,《养生论》强调,夏季“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古人倡导“心静自然凉”,在三伏天宁心静神尤为重要。养心,就要做到精神安静、喜怒平和,多做一些比较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以保持心情舒畅。

68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