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鸿雁来
鸟从北向南飞,大曰鸿,小曰雁。鸿雁是一种大型的水鸟,主要是在河流、湖畔等地方活动。每年到了9月初就要开始迁徙。因为这种鸟喜欢成群活动,特别是在迁徙的季节,常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鸿雁迁徙是逐步分批进行的,最早的一批是在9月初就开始了,将一直持续到十月末,有些也会到11月初才开始迁徙,因为我国的地域辽阔,而不同地方进入秋季的时间早晚不一样。等到了第二年春天,大概在3月中旬-4月末这个期间就会成群飞回来了。
二候:玄鸟归
玄鸟指燕子,燕子也要飞到南方去过冬了。燕子是以各种害虫为食,到了冬天绝大多数的昆虫产卵藏起来了,有些也冻死了。燕子没有食物可吃了,所以就要飞去南方过冬。
三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美食之意,此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群鸟养羞是说冬天到了,群鸟都知道把好的食物积蓄起来,准备过冬了。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
我国古人将白露划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白露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节。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玄鸟即燕子。可能是商的图腾。传说有娀氏女简狄吞燕卵生了商的始祖契。<山海经>上说,玄鸟是一种四翅鸟类,羽毛呈淡黄色,喜食鹰肉,性暴戾,居于平顶山。
而“养羞”的解释则是:储藏食物。《逸周书·时训》中说:“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朱右曾校释:“养羞者,蓄食以备冬,如藏珍羞。”
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应该更为实用一些。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吃些人参、百合、杏仁之类的东西。喝些清茶。另外,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但是,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以免受寒。
在古代人们发现,观察白露节气的天气还能预知未来的天气呢,先说白露这天要是晴天的话,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降雨会非常少,甚至会有一些干旱,对此农谚说“白露不下雨,干到重阳底”,这句话就是说,白露放晴,整个秋天都会比干燥。
除此之外,古人通过观察,还发现白露天气和寒露天气关系紧密,并且留下“白露晴,寒露阴;白露阴,寒露晴”的说法,意思就说,白露这天如果是晴天的话,那么寒露很有可能是阴天;而白露如果是阴天,那么寒露则大概率是晴天。
历书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进入“白露”,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虽然暑热可能不会一下子退场,但是闷热感会逐渐褪去,早晚添了一份秋天的凉意。
气象学表明,白露时节,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太阳落山后,气温便很快下降,到了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的美名。
马上就要迎来白露节气了,还有很多网友最为关注的就是后面的天气还热不热,白露后是不是就凉快了。
其实在民间,古人也是传下来了不少这方面的俗语和农谚,比如“立秋不是秋,天凉白露后”就给出了答案。它的意思是说到了立秋节气,并不意味着凉爽的秋季就到来了,这个时候依然还是非常闷热的。而要想天气凉快,往往要等到白露节气以后。
这句话也是比较好理解的,首先,立秋节气到了以后,它正好是处于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以即便是立秋了,秋天也并没有到来,并且就算是立秋结束了,在后面也还有“秋老虎”在等着,因此就有了“立秋不是秋”的说法。
而到了白露节气的时候,虽然它是热和冷的一道分水岭,但是白露节气也并不意味着暑热就正式结束了。一般在进入白露节气以后,夏季风会逐步被冬季风所取代,并且随着冷空气的频繁南下,再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的日照时间变短了,气温也会逐渐降低。
不过这个降温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对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可能白露以后已经进入到秋季了,俗语“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说的就是北方地区的气候。可是在南方这个时候还是比较闷热的,等到真正凉快下来,估计要到十月份寒露节气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