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为有的人认为牛郎跟织女虽然可以在七夕这天相会,但是他们其它的日子都无法相见。他们的故事是充满了悲剧色彩了,所以不算是一个圆满的故事,如果在这一天结婚是否也会有不好的结局,这也是有的人担心的。因此它象征着爱情,然而牛郎织女的爱情虽然感人,但他们相爱却充满悲情与无奈,结局异常悲凉。所以老一辈的人都忌讳七月初七结婚,对他们的子女在七夕结婚也很反对。
2、今年的七夕节是工作日,所以如果举办婚礼的话,很多宾客可能无法来参加,所以建议大家选在周末会比较好。
3、七夕节在八月底,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所以如果想要在这个时候结婚,那么就要相应做好防暑防晒工作,以免中暑就不好了。
4、另外有人认为按照传统七夕不宜嫁娶,七夕那天是单号,在传统观念内,一向讲究“好事成双”。婚姻为男女成双的大喜事,放在单日举行,不怎么吉利。
小结:七夕是农历每年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它是由关于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而来的,他们的爱情感动了世界千千万万的人。
2023年的七夕节,落在了农历六月十七日,也就是阳历的8月16日。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命理文化,七夕节是一个非常适合订婚的好日子。
据传说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来源于牛郎和织女的银河相会。民间流传说王母娘娘当初眼见牛郎就要追上他们了,万般情急之下就拔出头上的玉簪在天际一划,一道波涛汹涌的银河就出现了,他们就这样分隔两地,牛郎和织女也只能两两对望的痛哭流泪,他们的凄美爱情故事感动了喜鹊,千千万万只喜鹊赶来为他们搭建成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情形感到无奈,就允许他们两人在农历七月初七于鹊桥的天河上一年一次相见,由此鹊桥相会的传说也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农历七月初七也就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在这一天会充满浪漫甜蜜的爱情气息;让全世界的人深深感受到七夕情人节爱的甜蜜和浪漫!
在明朗的夏秋之夜,银河的两端可以看见两颗最闪亮的星星,那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隔银河而相望,夜夜却不得近。他们的爱情故事是忠贞的,是凄美的,是含蓄的,是坚定的,也是甜蜜的,传说在七夕夜深人静时,天空的月色会格外的美丽,满天璀璨的星星也十分明亮,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瓜架下听牛郎织女倾诉别情,此情此景真的是天阶夜色凉如水啊!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说法一: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传说,规定两人每年只能在七月七日这天鹊桥相会。
说法二:
关于乞巧的记载。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说法三: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说法四: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说法五:
“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同时七夕节也被称之为“女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