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热点文章 >

电影奥本海默讲的是什么故事

| 艺洁

奥本海默电影讲的什么故事

《奥本海默》改编自普利策奖获奖传记作品《美国普罗米修斯: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基本还原了关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生前的诸多历史事实,将这样一个20世纪传奇人物的双重悲剧——命运悲剧纠缠着社会悲剧——呈现给了观众。

命运悲剧在于,为了拯救二战中水深火热的人类,奥本海默必须先要制造原子弹毁灭人类,而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创造物,只能任由他人使用。于是拯救人类成为整个故事的开始,彻底毁掉人类可能才是故事最终的结局,但他又确乎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而社会悲剧在于,奥本海默最终会发现,虽然自己在世界科学界享有盛誉,但他又只是更大的版图中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是美国政治当中一枚注定被牺牲的棋子而已——天真无邪的科学从来没有办法超越国界,扭曲失败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总会凌驾在一切美好世界的理想之上。

奥本海默承担了自己无法承担的悲剧性,因为这种悲剧性不只属于他,也属于全人类。

电影《奥本海默》创作背景

电影《信条》杀青之后,演员罗伯特·帕丁森送给导演诺兰一本由凯·伯德和马丁·舍温共同撰写的《奥本海默传》。书中描写了奥本海默大量的私密往事,以及他对原子弹的复杂态度,这些都唤起了诺兰在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彼时正值世界核裁军运动,诺兰最早获知核战争的巨大威胁,便是在那个时候。他顺着《奥本海默传》中细密的内心纹理,发现这位复杂的科学家,和自己电影里的那些男主角惊人相似。这让诺兰下定决心,改编这部人物传记 。

诺兰使用第一人称写作方式编写剧本,源于在读过本片原著后,他不希望马上跳入编剧的角色,而是想尝试用第一视角去尝试尝试在角色们的世界中去生活。对于每一位都贡献出精彩表演的星光熠熠的演员阵容,诺兰坦言其实没有特别的指导技巧,他和演员在现场进行大量的讨论、演员们也做足充分的准备。

电影《奥本海默》票房

在国内,截至2023年9月3日22时52分,据猫眼实时票房数据,影片《奥本海默》票房突破2.21亿。

电影《奥本海默》豆瓣评分

截至2023年9月3日,影片在豆瓣电影的评分为8.9分。相当高的分数了

《奥本海默》

杨振宁的成就及其贡献

从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到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仅仅一年多时间,杨振宁与李政道先生创下的这一得奖速度,至今未被打破。

而杨振宁的最大科学贡献远不止于此。正如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获得诺奖,但其最伟大的科学贡献是相对论;业界公认杨振宁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邓稼先赞誉其可比肩“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甚至比获得诺奖的“宇称不守恒”还重要得多。

对于这位树立了“20世纪物理学里程碑之一”的物理学家,今天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注脚”。

现在的物理界已普遍接受群论方法,但在67年前,杨振宁先生将非阿贝尔规范场引入物理,是大胆而有开创性的事,他引发了物理学革命性的进展,同时也引发了数学的革命性进展。

葛墨林介绍,正是“杨-米尔斯规范场”开创的非阿贝尔规范场及其量子化,启发了后来多达7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恐怕他当时也没有想到会引发物理领域如此大的震动与变革。”

在谈到业内非常有名的“1/8临界指数”时,葛墨林感佩不已:“这个计算非常复杂,我的本事只能重复其中的一部分。杨先生当时只有30岁,他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

时光回溯到1956年,当时最重要的物理难题就是θ-τ之谜,θ-τ的宇称不同,但质量和寿命却完全一样。“如果所有的物理过程都是宇称守恒的,那θ和τ就是两个粒子,大自然为何要将它们的质量和寿命微调成完全一样呢?这是非常奇怪的。因此,杨先生和李先生就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还守恒吗?”

长期以来,宇称守恒被当作自然、神圣的,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论文受到普遍的轻视、异议乃至嘲弄。直到吴健雄“独具慧眼”地通过实验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确实不守恒,引发了整个物理学界的巨大震荡。

20世纪理论物理的三个主旋律是:量子化、对称性和相位因子。在施郁看来,“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这三个主旋律交融变奏的高潮,不仅是物理学历史的幸运,还将继续为理论物理的进步提供一般性指导,是“物理定律的定律”。

“500年前的哥白尼日心说,今天依然重要。可以期待,500年后,作为20世纪后半叶理论物理的最大成就, ‘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核心思想的重要性也会更加清楚。”施郁说。

79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