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立春公历时间是:2024年2月4日 16:26:53
2024年立春农历时间是:二〇二三年腊月廿五 16:26:53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
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
作为我国权威的天文测算部门,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实施中国的日历编算和发布,每年编算次年的农历日历,其中包括朔望和节气时刻,时间均精确到分钟,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并以《日历资料》的形式对外发布。
从天文学上来看,立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但从气候学上来说,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气象资料显示,按气候划季来说,我国东北、西北地区清明节气入春,华北地区春分节气入春,长江中下游惊蛰前后入春,西南地区雨水节气入春,只有华南地区立春节气可以作为春天的开始。立春期间是由冬寒向春暖过渡的时节,阴寒未尽,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气候变化较大,公众要格外注意防病和保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因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和调节心情。中医认为,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于阳气生长。因此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
1、迎春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所以古人重视立春,有迎春之仪。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以及“龟子报春”、“铜鼓驱疫”等,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2、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3、打春牛
鞭春即打春牛,亦称“鞭春牛”“鞭土牛”,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通过打春牛之俗,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农时,及时播种谷物,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鞭春之俗与祈求丰收相关,是一项较为古老之节俗。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迎春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打春牛,又称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不同地区迎春牛均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4、咬春
立春日时令饮食是作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以迎春、庆春。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从魏晋南朝时代起,人们迎春食春饼。《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啗秦饼、生菜,帖‘宜春’二字。”春饼是一种薄面饼,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取迎新之意,时称“春盘”,也可赠送亲友品尝。
5、踏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6、立春祭
在主要的古老传统节日,拜神祭祖庆典是做节的一大主题,任何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均具有浓厚的节日祭祀的色彩,并具有一套或简单、或繁复的祭祀礼仪。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从传统的干支纪元规则上来讲,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太岁神对应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拜太岁是中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古老传统习俗。
7、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8、拜太岁
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中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十分盛行。那么什么时候是太岁当值之时呢?从古代传统的干支纪年规则上来讲,那就是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
“吃7样”
1、春饼
每年立春日,很多地方都有吃春饼的习俗,名曰“咬春”。春饼是一种薄薄的烫面薄饼,人们在春饼中卷上很多的熟菜和炒菜,有绿豆芽、粉丝、菠菜心、韭黄、鸡蛋,所有食材卷在一起吃,代表着将春天的气息卷进春饼,也寓意着五谷丰登。
2、春卷
春卷也是立春时节常吃的一种节庆美食,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除了寓意迎接新春,营养也非常丰富。将面饼裹上馅料后炸至表皮呈金黄色即可,常见的馅料有豆沙、肉馅、肉皮、白菜、粉丝、荠菜、时令菜等,外皮酥脆,内馅却很滑软,口感很好,味道也很吸引人的。
3、五辛盘
五辛盘又称为“春盘”,讲究的是要选择带有辛香味道的5种绿色蔬菜。以葱、蒜、韭、蓼、蒿、芥为主要代表,做法很简单,茼蒿、芥菜、韭菜在热水里汆一下捞出后,切成段,拌入葱花、蒜,麻油、生抽装盘而成。吃五辛盘除了取迎新之意,还因为此时正是葱、蒜、韭鲜嫩好吃之时,人们在立春食用后发五脏之气用,能帮助解春困去春乏。
4、炒合菜
炒合菜也就是把春天的时令蔬菜都炒在一起,如韭黄、豆芽、胡萝卜等,还搭配蛋丝、粉丝、香干等食材,寓意金玉满堂人长久,在一年之初讨个好彩头。配菜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改变,十分钟就能做好,但下饭吃绝对不亚于大鱼大肉,营养还健康。
5、萝卜
立春这天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里面包含着古人关于营养、健身、祛病的经验之谈。这是因为萝卜味辣,吃萝卜不仅可以防病解春困,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萝卜以脆嫩多汁的青萝卜为上,吃萝卜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可以分为生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
6、折箩
折箩又称为“折菜”,就是把各种剩菜组合一起加热后的大杂烩,这跟炒合菜的做法有些不谋而合。因为初四是迎灶神的日子,不能让神仙看到咱天天大吃大喝,吃饭的时候要节俭一些。而且过年期间都会准备很多食物,很容易有剩饭剩菜出现,炒在一起吃寓意将剩余的福气都吃下去,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老传统。
7、烙饼卷鸡蛋
大年初四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吃烙饼卷鸡蛋的习俗,烙饼则是北方人比较喜欢的家常美食,把面糊在饼铛中摊成薄饼,然后配上鸡蛋,各种蔬菜或者肉类倒在饼上卷起来,再搭配一些酱料吃,营养美味,又有着团团圆圆,聚财收财的寓意。
“1不吃”—— 不吃羊肉
大年初四这一天又称为“羊日”,所以在这一天最好不要屠宰羊,以及不能吃羊肉的,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岁岁平安。另外,因为“羊”和“祥”是谐音,有着我们常说的“三羊(阳)开泰”的吉祥象征,所以在大年初四,大家要避免吃羊肉,宰杀羊。
英文名称:the Beginning of Spring
日期范围:每年2月3~5日
立春三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鼠、兔、龙、鸡属相需要躲春。
2023年是农历癸卯兔年,本年犯太岁的属相是鼠、兔、龙、鸡,所以在2023年的时候需要躲春、躲星,避免和太岁冲。在立春时候躲春,是远离小人,本命年能够顺利好运些,并且可以获得较多的贵人。
立春是24传统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气时通常是公历的2月3~5日。立春节气之后,气温将进一步回升,结冰的地方会慢慢融化,冬眠的动物、虫类也开始慢慢苏醒。郑重声明:以上内容只供参考,请勿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