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样的书就是要让你去翻开,在闲暇的时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张摇椅,一点阳光和几朵白云,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它们不似柜台上的畅销书,声名大燥间,街头巷尾便都是议论。它们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会有成为焦点的时刻,却是长久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简单的几笔,却勾勒出一个人心底繁杂的世界。
亲情与乡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题。他写到浴着光辉的母亲,都是一句宝贝不怕,却流露出天下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和关心。就是那么一句话,而生活中所见到的也许比一句话更简短粗略,但却实实在在。我们的眼睛就是要像这样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被人遗忘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被我们忽略的,都在他的笔下重现,带给人们心灵最真实的悸动。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远说不尽道不完的,作者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对于父母亲的爱,我们也是“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趁还提得动,行李箱还有空间,就多塞一点爱进去吧!在这些尚在的时间里,也许我们就应对父母说出自我的心意,不带半点羞涩地毫无保留地道明,正像他们给予我们毫无保留的爱。
对于故乡,我其实是没有太多的留恋和感慨的,毕竟没有出过远门,没有机会体会到思乡的离愁别绪。但作者在文中将家乡与亲人联系起来,我忽然就觉得,也许它比我想的远有好处的多。作者说,他出门旅行时总带着一杯故乡的水土,那会给他力量,因为那里面承载的不只是故乡之爱,还有母亲的祝福。这是很实在的话,乡情中,更多夹杂的是亲情吧,对亲人对故友的思念。
世事离戏仅有一步之远。
人生离梦也仅有一步之遥。
不明白听谁说过:生命最搞笑的部分,胜过演戏与做梦的部分,正是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们要做自我,承担所有的职责。林清玄的散文里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也许是有流水的声音,也许是洒进了阳光的温暖,又许是有风吹过的清凉。
总之,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静,在冬日人烟稀少的书店,当你坐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已有弹奏琴弦飘出的琴音安抚了你浮躁的心。它让你不知不觉地静下心,不知不觉地专注于这字里行间的温柔。这便是一本书的魅力所在。像是一个禅师在向你说教,声音低低的,柔柔地,却丝毫不差地进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里。
所以,花季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自我的心里种花。
“仰望星空,俯视地下,我发现那种‘地上死去一个人,天上就丢星’的说法,是多么自作多情。天空的星远比地上的人要多,就是全地球上的人都死了,星空依然光芒万丈”初看这句话,会有些感伤。
然而每每当我翻开《星空下的灵魂》时,对于这句话也总会有新的见解。其实,我认为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让我们怜悯,而是借此来告诉大家珍重生命。天空中的繁星不会因一个人的离去而显得稀疏;地球也不会因一个人的离开而停止自转;人们也不会因一个人的逝去而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正所以,我们更应当珍惜生命,爱惜自我。
我们总是忧郁,闷闷不乐,也曾所以而颓废。然而应对周边的困难与挫折,毕淑敏女士却是用她那温润又不失力度的文字诠释着她对生命的独到见解,激发人们的正面能量。
“机遇和成功,其实没有什么可神秘的。因为,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颗种子,焦灼的盼望着阳光。至于它到底是一颗什么种子,在没有发芽之前,谁也不明白。你的职责就是坚持不懈的给它浇水,保护它不被鸟雀啄食,不因为干渴而失去生机,不会被人偷走,也不会在你饥肠辘辘的时刻,被你把它炒熟了充饥。”
没错,这颗种子叫成功。给自我定一个目标,然后等待着它成熟,也就是安之若素的坚守。坚守,一个复杂而又单调的词。若是没有人给予你承诺,你忍心看着岁月流逝而过?可是是一种苍凉中的无望守候,维系意志的只是心的一往无前。
也许某天,种子最终发芽,但你却觉得自我已为了“成功”付出太多东西了。若是如此,我只能说:付出与结果是不成正比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自我是欢乐幸福的,也就足够了……
毕淑敏女士的散文中,没有华丽的字眼,但时常能让人眼前一亮。就好比是一件打了补丁的衣服,不美,确实在。读毕淑敏女士的散文,总感觉字里行间都充斥着正面的能量。这或许就像角落中的糖果纸,你细心地将它们从各个尘埃、废墟中拾起,七拼八凑后,阳光下,它们也能闪耀的如星光般灿烂。
一篇篇动人的文章,一个个温暖的哲理汇成一本书,让我深有感悟。
《我很重要》极为令我印象深刻。
我重要吗?我与作者有着共同的想法。似乎,我与所有人比起来,我与世界伟人比起来,我是地球上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一颗沙,是的!我与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比起来,我不重要;我与比我成绩好的同学比起来,我不重要;我与上千个人比起业,我只是个普通的学生,我更不重要。哪怕地球上少一个人,还能够减少世界上的一点资源……
有时,我确实认为我不是异常重要,我不能为我自我做出异常大的表现,也不能为别人做些什么,甚至有时还会伤害自我,伤害别人。
可是,我对父母来说。我,很重要。对于朋友来说,我很重要,大家不舍得放弃那段完美的友情,对于未来来说,又怎样能说我不重要?我们都是未来的种子,期待着开花!
对,我很重要!对我自我说,对大地说,对所有人说!
其实,除了我与作者同样观点,重要是我对自我的一种鼓力,我只是给予自我一种强大的信心。
毕淑敏也是给予自我有一种信心,要应对生活,甚至应对困难与失败。要给予自我信心,都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是的,如果没有自信,就不能应对生活。
每个人都会念咒,大声说出“我很重要”。这个咒语不能使你得到富贵,不能使你的钱包瞬时间变得鼓鼓囊囊。可是,它能让你重新恢复生命活力。
如果是一位病人,对自我说“我很重要”。我要坚持的活在这世界上,我的肩上扛着整个家庭。如果是一位教师,对自我说“我很重要”我要坚持把知识教给更多的孩子。如果是一位失败的演出者,对自我说“我很重要”。我不能放弃我的人生梦想,加油!让观众耳目一新。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之所以平等,是因为每个人都很重要。
我还在读小学时候,教师让每一位同学都担任了自我想我的工作,等我一回来,一大群同学吵得要我帮他们换表扬信(当时的一种评优评先的奖励)难道我能说我不重要吗?
班长一走,全班顿时炸开了锅,教师一走,更是疯狂,所以说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期望我每一天都充满活力,因为,我很重要!
《林清玄散文》收录了林清玄先生两个创作时期的优秀作品。林清玄初登文坛,将自我的朝气与活力更多地倾注在乡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鸳鸯香炉》等。随后,他没有拘泥于乡土散文的创作,尝试着将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开始了以“菩提系列”为代表的创作生涯的第二个时期,也进入了他个人创作的全盛时期,散文集收录了很多该时期的优秀作品如《佛鼓》、《光之四书》等。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坚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境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还记得林清玄向我们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很多人都在暗地里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华灯万盏,“从远处看,每一个人的家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无际无边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林先生笔下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这声音与那“海拔五百”、“以林为家”的境界合奏着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欢”。那是一种欢愉后的平静,无奈后的超脱,放逐后的回首,宣泄后的释然。我们正在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里,多了一份机智,少了一份闲适,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尘世中重温“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泊心境,在红尘中傲对“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心灵叩问我唯有在一片佛鼓声中虔诚祈祷……
这个月的读物是《毕淑敏散文》。
由于受之前《张晓风散文》的影响,我先入为主的按照张晓风的方式去看毕淑敏的散文,却发现她们有很大的不一样。
张晓风的散文有许多空灵的东西,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云,它的文章华丽而深奥,与读者间仿佛隔着层纱、而毕淑敏则可爱得多,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充满活力的,直白的。她的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新颖的题材,可她的散文却带着种平凡的美丽。她总能发现普通人发现不了的东西、洞穿人的内心,写出人心有、笔下无的画面。她把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化成一篇篇美丽的散文,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实在令我敬佩。
令我印象最深的文章是《我很重要》。当我们总在看贬自我、认为自我不重要时,毕淑敏却说:“我很重要”。谦虚故然是一种美德,但过度谦虚就会变成自卑。重要不一样于伟大,不一样于无人替代,重要只是在提醒我们、提醒我们是生命,有自信的权力。
这是对我们生命的尊重,对我们父母、子女、朋友以及所有关怀我们的人的尊重!
倘若不曾读到这篇文章,我也许永远不会想过,我们每一个独一无二的我们,是世界万物的精华、是万物之灵,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要!
就如毕淑敏在《我很重要》一文末尾说的那样,“让我们昂起头来,对着我们这个美丽星球上的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毕淑敏的散文拥有一种超然气质,就如自然一般,无声无息地包容万物,净化着我们这些读者的思想和心灵。
小的故事折射大的哲理,没有华丽的词语,简单平实的生活故事,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几句平淡的话语,足以让人一次次的反复回味,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
第一次读林清玄的散文时我就被他的清新淡雅的文笔,深厚的道理,以及对人生、世界的感悟深深的吸引了。我喜欢在床头放着一本林清玄的书,睡觉前阅读几篇,来一次心灵之旅才能够安静地睡去,一切道理都在梦中显现。他说:“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无数的低谷,使我们在挫败中流泪,不是说不允许哭泣,你能够蹲下来好好想想自我,可是,请不要放下,山的明媚就在山的顶点,你需要做的是整理一下情绪重新攀登,坚持不懈、努力追求,人生又是一片春光灿烂。
他说:“安静无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个更深广、更澄明的所在;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应对误解,请选取沉默;应对挫折,请选取沉默;应对辱骂,请选取沉默。有时候,解释是剩余的,那时候沉默,能是最有力量的语言。他说:“生命是在水上写字,第二笔还未落下,第一笔已流到远方。”时光如潺潺流水,抓不住的它一点点地在流逝,生命一点点地在逝去,再长也可是数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能让我们挥霍呢?珍惜吧……这本书里有一个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能悟出一个道理。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读一遍都会在人的心中烙一个印。渐渐,一本书的道理都钻入了人的心中。林清玄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而是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他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你、他。
这些文章,初读时如获良友,再品时如逢故知。他的文字每次读后都会让我的心中充满宁静。文如其人,假如他没有高雅的品味和如此纯净的心,怎样能写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挫折,是为了让你学习智慧;离散,是为了让你学习成长;忍苦耐艰,人生才能显现真正的价值。”这样的金玉良言不是每一天都能见到的,也许仅有他――林清玄,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他的书里能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课外所找不到的欢乐。感激林清玄,他的文字给了我太多启示。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坚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这篇文章深深的感动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完美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完美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完美心愿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应对的更严酷的考验。野百合是执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应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样看我,我都要开花!”
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我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正果”:“它最终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最终实现了自我的价值。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我的存在。”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经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仅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文坛,林清玄这个土生土长的作家,以其乡土气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一帜的禅佛文化,成为台湾最为多产并且作品畅销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响他性格和写作风格的母亲。他说,小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趣味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我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当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则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他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当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礼貌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实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所展现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林清玄是中国台湾一代文学大师,他为后人留下了无数文学着作。书中饱含着书墨的韵味,从生活、见闻、佛教等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世界上的点点滴滴。
光是人每一天都能见到的东西,阳光、灯光、目光、霞光、月光。这些光也折射出了世间种.种的现象。有多少人因为光彩而失去了本性,在阳光下展示出一副虚假的外壳;从古至今,所有的诗却从未有过写过正阳的,也许是因为人在正阳下会感到害怕吧。此刻的人对别人充满了怀疑,把真实埋藏在了内心的最深处。
此刻,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差,一块块珍贵的土地被人们变成了赚钱的工具——盖楼房、盖商铺、做景点,失去了土地原先的价值——生长植物。城市里再也难觅土地的踪影,才会引发林清玄如此的感想。
人总喜欢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事物的价值,殊不知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金钱买到的,例如你不能买一点感恩,只能买一些礼物作为感恩。俗话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林清玄认为是不对的,我也这么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什么都能买、能送的。可是,如果一个人能真情流露,怀着真心去送祝福,那不用说感恩,明月都能够送,对方也必须收得到。
人喜欢喝茶,也喜欢品茶,但没有人去尝试新的品种,满足于现状,林清玄的朋友就是一位敢于创新的人。他曾在房子里实验把乌龙和铁观音合成一味,想做出“乌铁茶”;在寒冷的早晨采集含着露水的茶芽,想做出“雀舌鹰爪茶”;在深更半夜提着探照灯采茶,想做出“月光茶”……正是由于他的创新,才能做出这么多新品种——我们不也要有这种精神吗
也许我们还能够从书中领悟到其他的道理,这,也许就需要我们去慢慢品味了。
刚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它的封面给吸引了,乳白色的封皮上点缀着几朵淡紫色的小花,那么清新又充满诗意。揭开封皮,映入眼帘的淡淡的米黄和着一点深沉的橘色。几个着重墨色的《幸福的七种颜色》整齐地排列着,整个人好似身临其境地穿梭在春秋两季之间,来去自由。
这本书尽管有很多好的文章,可是我最钟爱的是《提醒幸福》。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毕淑敏对生活的感悟。她说:“我们要学会调节幸福,幸福就像是一个顽皮的羊羔,不明白在哪逗留,当你不留神时它却悄悄地来了,它也时常和你唱反调,你想要它来时它不来,不想要它来时它却来了。人生就是这么充满戏剧性,它有时又像是一盘不细心粘到了芥末的寿司,你总是不明白下一个会不会有芥末。
作家朵拉有一句至理名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滴有自我声音的水。这句话启发了我,我觉得幸福也正如那一滴水,是属于自我的,独一无二的。
因为我就是一个充满幸福的人。在学校我是一个充满幸福的学生,我有朋友,有同学,我和他们嬉戏、玩耍,虽然有时我会和他们吵架、拌嘴,但这让我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让我忘记了学习的烦恼,这是友谊的幸福。
在家我是一个充满幸福的孩子,我有最爱我的爸爸、妈妈。有最疼我的爷爷、奶奶。有时我也会被妈妈骂,可是妈妈的骂声中也是充满着对我的爱,这是亲情的幸福。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的心很大很大,大的能够装下很多人,有教师,朋友,家人,同学,小动物,让他们一齐感受我的幸福。我仰望天空告诉自我:“我很幸福!让我们一齐发现幸福传递幸福,因为幸福就在你身边。”
这两个月来,陈教师一向要求我们读林清玄散文。我读的这本是《在云上》。这本书大致分为金翅鸟首部曲和金翅鸟二部曲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每一篇开头都是一首小诗。经过我反复的读,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感觉思想在不断翻滚,挺有意思的。可是里面有些文章有些深奥,看不懂……
《在云上》这本书,我认为是林清玄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金翅鸟。有无边的想象,不凡的想象,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能在平淡中,创造绚烂。只要有正向的信念,就有正向的未来;只要打开感觉的开关,就能进入生命的完美。
例如,我阅读了《在云上》里面的这么一段:”有一些鸟,总在雨中歌唱;有一些花,总在月光下开放;有一些鱼,总在优雅中遨游;有一种心境,总在繁忙中逍遥。守着不能回去的过去,不如相忘于江湖,自由自在。我在红尘滚动中寻找属于我的云,追随着风的足迹,遨游九天之上。绝境中还要飞行,逆境中还要穿云。“读时,总想写点什么;读后,也动起笔来写过,但总是不能成文。心中焦急,但又坦然。毕竟,像我这样胡乱遐想的人,怎能一如林清玄般站在云上看世界呢,又怎能描摹出他心中的尽美世界呢?我只是怀着欣喜之情,赏读每一篇文章,心中的波澜起起伏伏。这每一篇散文,在我看来,都流畅清新,我渴望能做一个站在云上看人间的人。欢喜,自在,平安,感恩,在云上,什么都能看见。
我还喜欢读《在云上》里面的这么一段:”我对自我说,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我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境。而我果然,就不会被寒冬与剪枝击败,虽然有时静夜想想,也会黯然流下眼泪,但那些泪在一个新的春天来临时,往往成为最好的肥料。“是啊,我们人生总是在不断的遭遇挫折,但只要有一个发芽的心境,即使被深埋于泥土中,只要积蓄足够的能量,只要坚持一颗等待春天的心境,就必须会有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其中还有一篇《四十岁学用左手》我也很感兴趣。这篇散文主要是说作者有一次因为右手积劳过度而不能使用右手,没办法只好重新审视日常生活,用左手慢慢地去试着做一些事情。从而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当发展到某一个关键点上,试着改变想法、做法都是可能的。
这篇散文告诉我们:左脑指挥右手,右脑指挥的却是左手。左脑的数学及论理功能比较强,右脑的直观和洞察功能比较强。但一般人都习惯用右手,其实我们有时候还是应当努力地学用左手,虽然开始会做得生疏,但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并且用心一些,从容一些,最终总也能把事情做好。
此刻我为大家朗读这篇散文中的一段:
”一般人长期使用右手,或只使用右手,必然会使人失去平衡。左脑过度发展的社会,构成了充斥着计算与理性的、贫乏而单调的社会。为了唤起深刻的思考与广大的想象力,为了唤起艺术的生活与灵性的解脱,我们应当努力开发右脑,使我们成为梦想而平衡的人。开发右脑,就从左手开始!“
最终,我想说:衷心感激林清玄散文《在云上》给我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