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知识文库 > 知识大全 >

三伏天末伏是哪几天

| 丹梅

三伏天末伏是哪几天

1、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2、在传统意义上的一伏、二伏、三伏开始时间计算,而所说的初伏、中伏、末伏,其实就是所谓的一伏、二伏、三伏。传统意义上都是根据干支纪元日推算得出数据,比如初伏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每10天为一个庚日),此后没个10天为1个伏天。

3、如果遇到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二伏将会有20天,一伏、三伏保持10天不变;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只有4个庚日,那么二伏就是10天。也就是说,三伏天每年的天数其实并不一样,有的是30天,有的年份是40天。

三伏天应当注意哪些

1.三伏天饮食不要油腻,以清淡为主。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注意营养合理的搭配,合理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一定要合情适量选食瘦肉、牛奶、禽蛋、鱼虾、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等。

2.三伏天不要吃太多生冷的食物,过多食用冷食会使肠胃温度下降,引起腹泻等不适,损伤脾胃,影响食欲,吃了冷的东西,体内的内阳可能无法抵御食物的寒气,不仅会导致湿留体内,还可能会引起肠胃紊乱。

图片

3.三伏天要保持身体不要脱水,注意盐分的合理摄入。出汗多的原因,会导致氯化钠大量丧失,一定要记得补充水分同时注意补充盐分,每天饮用一些盐开水较好,从而保持体内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4.三伏天很多人在晚上睡觉时会特意把脚露在被子外,对着风扇、空调吹。还有人喜欢用凉水冲脚,殊不知这些行为,对身体损害很大。

足底有许多重要的神经、穴位,它们对外界刺激极其敏感。脚部受凉,会使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许多疾病会随之而来。

末伏需要注意预防的疾病

1、感冒

末伏阶段昼夜温差比较大,人们要是一晚上都吹着空调入睡的话,很容易出现伤风感冒。尤其是那些睡觉老爱踢被子,或者说贪凉不盖被子的人,到了后半夜天气变冷了,就容易造成生病。其中,生病的常见症状有感觉头重,经常腹泻等等。

2、咽喉炎

天气变化过大的话,会导致咽炎、喉炎等疾病爆发。末伏快到了,慢慢地天气会变得很干燥,温度也会慢慢降下来。此时非常容易爆发咽喉炎,而诱发的原因则是因为受凉了,从而出现咽部红肿问题。

如果你常犯咽喉炎的话,请在这夏秋交替之际,多注意一些。要多喝温水,吃一些滋阴润喉的食物,比如说银耳、雪梨汤等。

3、肠胃病

当进入秋季之后,天气不再那么炎热了,人们的食欲就会上升。因此很多人进食量就会增大,尤其是遇到了爱吃的食物时,更是要吃到自己感觉撑了才愿意停下来筷子。这样子可不好,因为过量进食的话,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导致胃病复发。

想要远离肠胃病的话,人们在末伏阶段注意饮食,建议坚持少吃多餐,而且要按时吃饭,按量吃饭,养成好的进食习惯,才能增强胃肠的适应力。

末伏时节该如何养生

1、白天晒晒后背

体弱的人一着凉就容易感冒生病,末伏到了以后晚上气温会开始下降,体弱的人就时常感冒。建议这些人在白天的时候,找个阳光不是很强烈的时候,晒一晒后背,帮助阳气。阳光比较不强烈的地区,建议在正午的时候晒,因为正午阶段阳气最旺盛,这个时候晒后背,能够滋补阳气。

2、晚上睡觉要保暖

末伏到了以后,夜晚气温就会下降,如果依旧保持夏天的入睡习惯的话,可是很容易着凉的。对此,建议人们要改变晚上入睡习惯。比如说不要开空调,或者说调高空调温度,并且按下定时功能;比如说男人晚上不要赤膊,而女人则裸睡等;比如说不要用冷水洗澡等等,要做好各方面的保暖工作。

3、多喝开水

末伏到了以后白天气温依旧比较高,但是人们要少喝一些冰冷的饮料,比如说放冰箱里冰镇过的可乐、绿茶、雪碧等,或者说加冰的奶茶、奶盖和水果茶等等。这些饮料中带有大量的寒气,饮用太多的话,寒气容易侵入身体,刺激肠胃,容易诱发肠胃疾病。

日常补充水分建议喝开水,开水能够更好地被身体吸收,而且还带有热气,引入身体之后,热气能够跟随着循环系统达到全身,让身体快速暖起来,逼走体内的寒气。

末伏后几天出伏

末伏后10天出伏。

末伏,是“三伏”之一,所谓“伏”即是“暑气潜伏于地”之意,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也有的解释是“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末伏养生小知识

1、防秋老虎

此时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2、末伏重清补食疗祛湿邪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要特别注意的是,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推荐一款末伏食疗佳品:冬瓜薏米煲老鸭

老鸭一只(褪毛,去内脏,洗净,沸水焯过后,切块),冬瓜250克(去皮,切块),生薏米30克(洗净),生姜及调料适量。先以清水3L煮生薏米30分钟,再加入鸭块、冬瓜、调料,文火炖1个小时以上即可。

鸭肉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冬瓜、薏米均可清热利湿、利尿消肿。因而,冬瓜薏米煲老鸭是末伏时节不错的祛暑健脾利湿的汤品。

3、末伏护脾胃循经按穴位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4、莫贪寒凉物,免损脾胃阳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勐吹空调、过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

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5、吹空调要把握好“度”

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这种前提下,大家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夏季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尤应注意。


7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