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读书心得 >

活着读书笔记感想心得感悟

| 新华

写心得可以记录下当时学习或工作的心情、困难、收获等,有助于以后回顾和总结。写好活着读书笔记感想心得感悟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给大家分享活着读书笔记感想心得感悟,供大家参考。

活着读书笔记感想心得感悟篇1

合上书本的那一刹那,似乎福贵就在我眼前,他坐在田埂上,佝偻着背,瘦骨嶙峋的身子比田边的残叶还要更单薄一些,满是泥土的裤脚被卷了起来,一长一短,两只脚踩在地上。老牛福贵回过头来“咩咩”地叫了一声,眼睛里闪露着悲凉的亮光。

人越是活得艰苦,就越是艰苦的活着。用“悲惨”二字来简单概括福贵的一生也算贴切,他一如既往地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用稀松平常的语气讲述着他鲜为人知的一生。人活着不就是希望风光时有人羡慕,成功时有人有人分享,落魄时有人扶持,失败时有人安慰吗?每个人活着都有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目标,有奋不顾身甚至倾尽所有想要追求的理想,若只是单纯的喂饱自己,在这个世上安安静静地活着,别说日新月异的社会不会允许,就是自己也会因受不住太多的诱惑而去拼搏、去努力、去得到、去充实地活着。

世界变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光年来计算的光速了,身在动荡的四、五十年代是福贵无法选择的时代背景,细数大大小小的各种革命,富贵总是归在“受害人”的那一类,或许正是这数不清的苦难,让他仍能用知足常乐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一生和细心感受在夹缝中生存的幸福。

《活着》最触动我的并不是福贵崎岖不平的生命轨迹,而是福贵本身,他是《活着》的灵魂,他已经成为一种意志,一种信念,让我觉得自己所认为的苦难的悲惨的经历,原来都是芝麻绿豆大的事,让我发现自己竟然活成了如此一副软弱的皮囊。熟不知生命常有缺憾,成长总有遗憾,福贵像一剂清醒剂,注射在血管里,融化在血液里,级或者每一根毛细血管,让我学会用另一种心态去看待生活。

世人总说“人生不如意之事,时常都有”,可是我想真正常足了那百分之八十的苦事憾事的人是极少的。世上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在于周围的世界接触周旋,明争暗斗,都有自己的挣扎,当你开始抱怨社会越来越不近人情,世界越来越冷漠之时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是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差了呢?你贪于安逸,贪欲享乐,才会在受到一点伤害时觉得世界不公,活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活得离主流越来越远。

活着容易,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容易。

活着读书笔记感想心得感悟篇2

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讲述一生的故事,有点凄惨,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中国人两千年的封建传统是为别人而活,父母为孩子而活,孩子为亲人而活。当就留下自己时,我们又为谁而活呢

《活着》发生在哪里,作者没有交代,但是从文中的细节和作者的背景能够推断是在浙北农村,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的鱼米之乡,鱼米之乡的生活必须很惬意吗

福贵,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很“旧社会”的名字,大福大贵,人们的愿望总是那么完美,而现实总是喜欢和我们开玩笑。从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土改,__X,_到改革开放之初,主人公的一生就是浓缩的中国现代史。

年轻时候的福贵有着封建阔少的一切品性,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根本不是我们六十分万岁的标准,如果大学开这些课程的话前三项福贵必须能够拿满分,最后一项天生的白痴吧。家珍,小说的女主人公,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一切美德,贤良、隐忍、任劳任怨。福贵的家珍的结合,用我们的话就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抗日战争时期,浙北很安静,日本兵没有打到那里,福贵和他的爹,一对的败家子,依然过着悠闲的生活,老袓宗二百多亩的家产到福贵他爹那里就只有一百多亩了,抗战结束,终究由于福贵的赌而住茅草屋了。福贵的阔少生涯结束。人生一劫。

国共内战时期,彻底悔悟,一家五口,随苦,也其乐融融,刚看到点生活的曙光,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九死一生,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女儿凤霞却因病成了哑巴。人生二劫。

土改因为输掉家产而没有被划成地主,因祸得福分的五亩好田,一家四口,日子安定。

__X,浮躁的年代,人民公社,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全民大炼钢,超英赶美,三年自然、人为的灾害,险些饿死。人失去理性,是多么的可怕。家珍落下病根,人生三劫。

_,摧残人性的年代,变态的社会,扭曲了的灵魂,永载史册的悲哀,可怕的岁月阿!儿子有庆人为夭折,人生四劫。

凤霞产后大出血不治身亡,医德的丧失是人类最大的悲哀,是对灵魂的亵渎。人生五劫。

一生的好女人家珍病逝,传统女性在中国大地逐渐不见,女强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社会进步的表现。人生六劫。

女婿意外死亡,全家只剩福贵和外孙苦根两人,一老一少的背影,有点苦涩。人生七劫。

外孙苦根早夭,福贵阿,福贵,一个人的福贵。人生八劫。

改革开放之初,福贵一个人活在乐观的世界里。

人,最重要的是活着。人生百态,各得其所。

活着读书笔记感想心得感悟篇3

余华的小说好像都是以悲惨结尾,死是死,老的老。我看的小说里每一个主角运气都是那么背,那么惨的。

福贵一生下来就是锦衣玉食的少爷,可他年轻时偏偏不喜学习,爱赌把家产都败光,把父亲给气死,自己也从枝头被人打了下来,住到了茅草屋里。做着农活对着别人点头哈腰喊老爷,妻子也被城里开米行的岳父接回去。后来在抗战时期被抓去当壮丁,认识了春生,他们靠自己的脑子活了下来。抗战胜利后,占了福贵败掉的财产的人变成了地主被枪决了。福贵回到家里,从村口看见了女儿——凤霞,边上还带着个小男孩,才知道这是他儿子有庆。家珍回来了。再后来,有庆死了,凤霞嫁了。凤霞生孩子时难产死了,福贵那女婿——二喜在施工时被水泥板夹死了,家珍最后因为病,安静地死了。凤霞与二喜的孩子名叫苦根,也死了,五岁那年因为吃太多豆子撑死了。最后福贵的家人都死绝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与一头老牛,孤独地活着。他悟出个道理:人存在这世间就是为了活着。

其实想想,如果福贵没把家财都输给别人,那么抗战后不出意外他是会成为地主而被枪决。如果他是个读书人,那么的时候他不单会被拷打,还会游街等。

福贵生命所剩的时间不多,他还是选择了活下去,竟还想到了自己死后要有人为他收尸。村里人都知道他要埋在村西,埋着他亲手下葬的亲人们的身边。我想,他是因为明白了,才那么坦然,死了就什么也没了。如果还没死,至少你还活着。

命运就像一把刀,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划到哪里,随时有可能把生活划得支离破碎。其实我有时觉得福贵为什么没有自杀?面对各种打击,他就不绝望,没有想自己就抛下一切,一了百了!他是怎样悲痛,彻骨地痛,他需要有多大的意志才能熬过那段时间,做到如此坦然地接受一切。

活着读书笔记感想心得感悟篇4

在我读过的众多书籍中,没有一本能和余华写的《活着》相提并论的。“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谊。这是最感人的友谊。他们互相欣赏,同时又互相憎恨。他们谁都不能抛弃对方。同时,没有人有任何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如何承受巨大的痛苦,就像千钧一发一样,一根头发承受着30,000磅的重量。它没有坏。活着告诉我们眼泪的丰富和宽广,告诉我们绝望的不存在,告诉我们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东西。

徐福贵出生在一个不平凡的年代,一生风雨飘零。年轻气盛的福贵仗着家里有钱,在小城内花天酒地,终受人蛊惑,将自己的家业尽数输在了赌场上。从此一连串的打击使福贵对人生的有了万念俱灰般的绝望。妻子卧床不起;儿子因医生愚昧与当时社会的不正之风所害失血过多而死去;唯一的女儿徐凤霞因请不起医生看病而失语,最终不得不歪头结婚,之后有因难产而死。

虽说福贵一生的凄惨与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密不可分,但如若不是他在人生最应该用功的时候荒废学业,又怎能一事无成?当他把祖辈几代人的积蓄全部挥霍的赌场而丝毫不顾家人应如何活下去,可谓麻木之至。在本应在学校里勤奋学习的青年时代流连于莺花柳巷,喝的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可以说是堕落之至。如此一个麻木,堕落的行尸走肉般的人,等待他的也只会是孤独,落魄的人生,从而只能挣扎在社会的最低层。

反过来再想想我们,这些处于花样年华的少年,又何偿不是处于最应该努力拼搏的时期呢?所以,我们应该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奋力拼搏,为自己美好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否则你将会走向和福贵一样的颠沛流离的人生。

在人世间有很多活法,但是你想高贵地活着,就一定要学得一身好本领,在人生至关重要阶段做好该做的事,眼下我们就应该努力学好每一门学业。你所获得的将是一盏通往成功的指明灯,掌握一把开启未来之路的金钥匙。我们当前的生活中,无疑会有许多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们真的很难忍受。然而,每当我想到傅贵仍然感激他的生命,我就会感到惭愧,感到自己和傅贵之间的差距。也许在经历了这些磨难之后,我无法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通过观察傅贵的经历,我可以感受到同样的情感。

让我们为了美好的未来,能够尊贵的活着而努力学习吧!21世纪的灿烂辉煌将由我们谱写!

活着读书笔记感想心得感悟篇5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叙述了一个人在漫长的时间中,如何挣扎地、拼尽全力地活着。

故事以大时代为背景,仆人公福贵诞生地主家庭,年少时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中全部的产业。

此后,随着内战、三反五反、等间续爆发,福贵和妻子家珍就这样在时代的裹挟下,身不由己地活着。苦难、鲜血、死亡,仿佛无穷无尽,悲剧一桩桩一件件上演。生命的黄昏,一切过往的人都已不在了,只剩下老了的福贵伴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着往昔。

作家余华用他平实而浑厚的笔调,以一个人浓缩整个时代,带着我们洞穿时间、活着、死亡与生命的意义。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劝说力了,由于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转变一切。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时间更残酷的了,它公正,公正到冷血。它从不为任何人停留,它总是在你猝不及防间拿走你生命中的很多东西。同千万年如斯不变却冲刷毁灭埋藏一切的时间相比,人真的很渺小。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由于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由于不得不走。其实无论是诞生,还是死去,我们都是同样地毫无还手之力。

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儿。我们总说时间无痕,其实时间是有痕迹的,它就留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的心里。你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努力过什么,消磨过什么,时间都历历在录。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或许我们都曾有意无意地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了不辜负父母,为了不辜负爱人,为了不被人瞧不起,为了被.承认……我们可以有千百种答案,但最终极的答案只有一种:为了不辜负自己,为了不辜负这仅有一次的生命。

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同死去相比,活着是更不简单的一件事。一个人在某一个特别的时刻,或许应当怀有死去的士气,比如为着心里某些更珍贵的东西。可这并不代表生命不宝贵,比起死,我们更该有活着的士气。

牺牲了的是英雄,努力而坚韧地活着的,又何尝不是英雄?那样漫长的一生,那样的荆棘重重、千沟百壑,那样多的苦痛、挫折、忧愁,你敢不敢英勇地走,走过?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在我生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很在意别人的感受。由于内心莫名而来的自卑,由于迫切的对平安感的渴求,由于可怕被孤立,我总是习惯了妥协,习惯了讨好别人,习惯了委屈自己。后来我慢慢懂得,每个生命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的星球,哪怕彼此挨得再近,也依旧是两个个体。你的哀痛也好,欢乐也好,能真正体会到的只有自己。或许成长的意义,就是一个慢慢走向孤独的过程,你会渐渐了解到,每天发生在我们身上99%的事情,对别人来说毫无意义。

生命就是那样一辆咆哮而过的列车,而你是唯一掌舵的人,别的人间或搭乘上这列车,却终会在某一站离开,都是过客。

活着读书笔记感想心得感悟篇6

这本书读完有一段时间了,记得有老师说过游记怎么写?就是你去过这个地方后,回去把在这里所看到的都忘记,然后再写。如今也没写到什么好的文章。

读完这本书后,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活着最重要”。当时还一度理解为:好死不如赖活着。福贵经历了人生的大落,经济上的失势,亲人的相继离世,他还坚强的活着。

在准备写这篇观后感时又翻开这本书第一章回忆一下。在输光家产后福贵的一生便就此落寞了。亲人在此后相继离世。家境大不如前。书中每个人都死的很惨,让我一度不再相信这个世界,很久后才从书中出来。《活着》是要告诉我们如此社会,如此别离,福贵这样一个小人物认真的活着。每个人都死的很自然也很随意,也许这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有一百种死法,但我却想坚强的活着。那个时代,活着需要巨大的勇气,未来难以期,可每个人都却想要继续活下去,那个时代的人,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渴望能活着。

当读到有庆因为救县长夫人而被抽血抽死,原本一个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就这样在权势的手中葬送了。这段内容在还没有看书时同桌给我讲过。现在还能想起来,高三教室下午的课间,补觉的,做数学题的,做文综的,谈论游戏的,看书的。同桌用红着的眼睛看着我,良久给我讲了这段,然后说那个大夫知道孩子即将要死并没有做任何抢救措施,而是说了一句胡闹。义愤填膺的说,大夫都不救死扶伤了,他们眼里只有权势。当我看到这段时,我也在想,救死扶伤的天职呢?现在想来,那个年代权势更容易弄死一个人,医生可以牺牲一个人而自己活着,可以救活跟多的人,这样的小牺牲不算什么。

那个年代能活着是巨大的幸运,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活着,但生命却是那么的脆弱。一直以来没有很懂,在如今提笔写下时多了更多的思考,在那个吃人的年代活着不易,可是他们更愿意活着。

活着读书笔记感想心得感悟篇7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是来自《活着》这本经典作品里的话。从这简单的两句话里,我似乎读到了一个有着倔强、麻木性格的人内心的无奈。

透过这两句话,我能感受到这个人对生活的希望一点点被时间和现实所剥夺,他是一个满是伤痕的人。在面对现实这个怪物面前,他无疑是懦弱的败将,但在一次次跌倒、爬起、再跌倒、再挣扎的中,他变得比最初更加成熟,他也更加清楚自己所拥有的的一切都会是过往云烟,包括虚名、钱财、甚至是刻苦铭心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两肋插刀的友情。也许这样很残酷,也许这只是福贵的绝望、也许这只是那个时代产物,但是这却深深地扎进了读者的心,让读者看到生活这两字之于福贵来说就是一种习惯而已,只要这世界能给他一片生存的空间、一口空气、一滴水,他便就可以这样苟且地活下去。他不为任何人、任何事,只想顶着这副皮囊任现实的鞭子抽打,尽管鲜红的血液止不住地从血管流出,他也不想去理,更不想睁开眼睛一瞥。

“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好像身边的老人看上去也是这样的平静,对于生命旅程中的一切他们都变现得很平淡,即使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举世无双的功成名就、动人心魄的豪言壮语也不能勾起内心的一丝涟漪。也许在偏理性的人眼里,这是长大的标志、这是思想成熟的标志。可这样一个对喜怒哀乐都没有知觉的人不应该很可怕吗?可这样一个被岁月剥脱了激情的人的生活不应该很单调吗?可这样一个把生活当做习惯的人不应该很可怜吗?他之于生活就像是一块寒冰,而生活之于他就像是多点了的一道菜,吃不吃都无所谓,只是到收银台时会多拿一点的钱。

余华在《活着》这本书里,用了一生的时间让主人公福贵一点点沉沦。年少的福贵只是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对这个社会还是存在一点点期待。可当他的家族破产,他被强制安排到军队里,他的母亲和爱人一点点远离他的生活,他的儿子和女儿被现实折磨得满是伤痕时,他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何要活下去,他不知道为何这一切的不幸都是发生在周围最亲最爱的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要知道他们都是没有一点罪恶的人呀,错的人是他,该被上帝带走的人也是他。

在庸俗的人眼里,死亡是最可怕的一件事情,可在余华的眼里,的痛苦不是拿走这个人的生命,而是折磨他,让他在无尽的悔恨、无尽的悲伤中苟且地活着。在《活着》这一本小说中,余华就这样给福贵安排一场悲剧接着一场的悲剧,他要让这个不珍惜生活的人被生活蹂躏到连哭都难。他要福贵看着一幕幕亲人死亡的惨象,他要让福贵明白在现实面前他是多么无能无力,他要让福贵连在睡觉时都被这样的噩梦惊醒。在小说的结局,余华还安排了一个更加残忍的剧情,他连福贵生活中的希望也给剥夺了。苦根是福贵在这世上最后的亲人,是福贵对未来的一种期盼,但作者却滑稽地安排了他的死亡。苦根,他是纯洁的,似乎和这个世界无怨无仇,可最后被安排撑死了。余华彻彻底底地毁掉了这个叫福贵的人,对他的可怜是让他继续苟且活着。到最后的最后,福贵仅剩下年老的自己和一头老牛。

除了余华的《活着》,还有很多类似的作品,那些作者都在用手中的笔写下生活的可怕、战争岁月的艰难。在看《活着》这本小说和电影时,我感到很压抑。我想任何一个人在看着一幕幕死亡场景时,都会觉得心在一点点被撕扯,都会感到有一种侵入五脏六腑的寒冷,甚至会害怕自己也成为了现实版的福贵吧!福贵的悲剧并不是特殊的,在看了巴金的《寒夜》之后我便更是这样觉得,巴金以一家四口的在战火纷飞的破裂来反映主题,给人的感觉很亲近,表现得也很自然。汪文宣和曾树生相遇在寒夜的薄雾中,他们的离别、各自的结局也在这样一个寒夜。汪文宣和曾树生曾经对生活充满着期待,他们的理想是办一所学校,可以在教堂里把自己的知识传递给一个个渴望学习的青年,可在战争年代这样的生活就是妄想,那黑暗的时代嫉妒他们身上的光,所以它便露出獠牙嚼碎了这样的梦想,而《活着》也是这样在把幸福毁灭给我们看。

余华是成功的!他笔下的福贵生动了演绎了一场生命的悲歌,现实摧毁人性的好戏。同时他也惊醒了一些把活着视为习惯的人,他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要倔强地、有意义地活下去。

11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