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出版于1925年。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名著读书感悟(七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不经意间,这本书已经看完了,本来看到显示将近两千页,可是当看到五百多页的时候了不起的盖茨比就已经身故了,我还在纳闷怎么主角这么早就谢幕了呢,谁知道原来后面全是英文版的了。
盖茨比,对于再普通不过的我来说,他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至少,在他那个年纪,所拥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无论这一切是怎么得来的)都会让我高山仰止的,另外,他身故之后,他的老父亲拿来他的遗物,其中有他小时候写在一本书封底上的“作息时间表”以及“个人决心”就让我钦佩不已、自愧不如,可以说他后来的成功也不全是偶然,他的英勇作战的表现、他的积极向上的努力都值得我们钦佩。因此,不管别人怎么鄙视他、怎么骂他,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
盖茨比,一个有梦想的人,一个一辈子活在梦幻中的人,他从小立志成才,长大后果然心想事成,不过在那个家族观念僵化的社会中,他努力想进入上层社会是何其困难而不能实现呀,虽然他能请来社会各界名流在他的别墅狂欢,但是对于上层社会他永远是局外人,这是社会制度的壁垒,也是他的悲哀,这方面只能说他是可怜的——盖茨比。
在那起该死的车祸中,痴情的盖茨比为了爱情,为了他梦幻中的黛西,不惜要站出来主动为她顶罪,然而他并没有等到那一刻的到来就被汤姆先生借刀杀害,可怜的盖茨比,他的一生、他的梦幻一生就此破灭。当梦幻破灭,一切重回现实的时候,世俗的残酷暴露无遗,以前热闹非凡的庄园现在已经破败,以前成群结队的宾客现在早已销声匿迹,可能更有甚者还会暗中窃喜吧,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真正的世俗。然而,回头想想,对于盖茨比来说,不幸中的万幸就是,不幸的盖茨比并没有看到这残酷的一幕,在他的生命里,一切依然是梦幻的,从这一点可以说,他是幸运的——盖茨比!
最后,引用本书的结尾来激励自己,奋力前行——“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远……总有一个美好的清晨——
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由于自己的工作有时候真的有点闲,闲的发慌,所以买本书来打发时光。之前一直想看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但是一直在玩,都没看。现在不能看电影,但是可以看书,也挺好的。这本书篇幅不是很长,是以第三人称来叙述的,由于自己看的书不是很多,所以对书的要义不是太理解(这样的情况得多看书,看得多了,自然就懂了)。
盖茨比,一个靠贩卖私酒发家的退役军人,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初恋,为了引起她的注意,从而一次次的在自己富丽堂皇的私人别墅里举行大型宴会,极尽奢华。他不在乎来的都是什么人,不在乎来的人认不认识他,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和猜忌,他只在乎黛西来没来,有没有注意到他。小说里的“我”算是整个故事的经历着,一切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盖茨比对自己的梦,对自己的心中的绿灯,对自己的爱;黛西对奢华生活的向往和享受;汤姆对盖茨比的憎恶。盖茨比貌似抓到了自己的梦,又貌似没有,但是不管抓没抓到,他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黛西,并相信自己有能力给她她所向往的生活,这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很美好了。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结束的让人猝不及防。他为了保护黛西,被枪杀。死前他只想要有人待在他身边,可是这点小小的愿望实现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他的“爱人”黛西没有来(我不清楚黛西为什么没有来参加葬礼,也搞不懂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平时参加宴会的人没有来,带领自己发家致富的山姆没有来,父亲来了,可是让人感到厌恶,但是终究来了,有那么一丝欣慰,来的还有一个在盖茨比图书馆看书的那个人。
自我感觉盖茨比抓到了那个梦,并为那个梦付出了一切。暂且不说值不值得,但是这是盖茨比所追求的,他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抓到它。故事里的“我”是理解这一点的。正如文章末尾所说的“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
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该怎么做:梦虽然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膊伸的更远一点......总有一天......
学生适合看什么书,我也困惑。阅读经典感悟思想的魅力,锻炼思考能力,我国也有为中学生推荐的经典名著,跟着新课标推荐的书单,我的孩子们接受能力要比推荐书目的要求慢一拍,初中喜欢看为小学生推荐的书目,到了高中,才看为初中生推荐的书。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大加赞赏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真正想认真读一回这本书,因为看到《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高中生的必读书目。
前两天,我在书店遇见一场争吵,一位父亲骂咧咧地要退掉他女儿买回的一包书,理由是,他认为她不适合读那些书籍,并抱怨书店不该为学生出售那些书,书店老板反过来怨那位父亲不管好自己的女儿。我随意看了看,有《意林》杂志社的连载小说,还有一些漫画书,瞬间,我很想知道那位父亲想让他的女儿看什么样的书。
我不了解美国的中学教育,《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美国中学生的必读书,必定有它存在的背景。
盖茨比为了少年时期喜欢的女孩黛西,一路奋斗,最终拥有了财富,并把别墅建在黛西的对岸。别墅里聚会不断,热闹非凡。热闹是别人的,盖茨比是孤独的,他常常在黑暗中遥望黛西家那盏绿色的灯,渴望与心中的女神分享奢华,然而,黛西不是他理想中的女神,她是十足的拜金女,不惜利用盖茨比的感情,最终把自己的过失嫁祸于他,导致盖茨比被杀。盖茨比生前,家里几乎夜夜笙歌,死后却门庭冷落,平时那些凑热闹的人们都远离他的葬礼。梦想与现实强烈碰撞,待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曾经的奢华如烟花般幻灭。
一个痴心的追梦人,一个梦想破灭的故事,中学生应该感受到什么样的心灵震撼?评论家说,它有能力用一段文字抓住一个时代的韵味,一个夜晚的芬芳和一首老歌的情绪。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加上我的领悟能力,还因我没能力读英文原版,我在反复感受它到底好在哪里。村上春树本人就担心他的翻译会使小说失去光彩。在他心目中,《了不起的盖茨比》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韵律,像音乐作品,部分文字更是美得令人窒息。
文学作品成为经典,不仅仅靠它优美的文笔,它必然有独特的思想,对此,村上春树只字未提,或许他知道,读者心中自有标准。
也可以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盖茨比,人人心目中都可能有一束绿光,它存在于看得见却难以企及的彼岸,可能是希望、信仰、事业、财富、感情或种种目标。有梦想,为之不懈努力,不迷失自我,不畏孤独,坚守着出发时的初衷,一直坚持,如小说末尾所说:
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曾经从我们身边溜走,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些,把胳膊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个美好的清晨……
于是,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流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读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已经很久了, 我已不记得剧中那些描写宴会时的恢宏场面,那些在宴会上举杯欢呼,觥筹交错的人们,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盖茨比内心对梦想的那份执着与纯真。即使社会如何黑暗,即使他的梦想是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他都矢志不渝地追寻着他的梦想,寻找着最初的那份恋爱。但梦想最终还是抵不过现实,他的梦想破碎得让人惊心动魄。
这本书以尼克的叙述为主,描述了富豪盖茨比从一夜暴富到颓败死去的短暂人生。盖茨比在成为富翁之后,在他的豪宅内举办宴会,夜夜笙歌,纸醉金迷,这一切看起来都让人觉得他是在炫耀他的成功,他的财富,但实际上,盖茨比是为了吸引他的心上人黛西,为了黛西,他不惜在黛西房子的对面购买豪宅,夜夜欢庆,只为能与黛西重逢。在他们重逢了之后旧情复燃,盖茨比本以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将重新起航,殊不知一场横祸降临,黛西飙车撞死了她丈夫的情人,盖茨比为爱顶罪,到最后却换来黛西无情的背叛,跟着他那破碎的梦想一起死去。
在整本小说中,盖茨比的梦想是唯一的闪光点,它引领着盖茨比走过了那一段黑暗不堪的岁月。而他的梦想,就是找回与黛西在一起的那段美好时光,他希望与黛西重新开始,他想重新拥有黛西,这个他认为纯洁天真的女郎。但是盖茨比错了,他所认为的美好女孩本质是一个崇拜金钱,没有主见,自私自利的人,所以在车祸发生之后,黛西才会渐渐疏远了盖茨比,以至于后来盖茨比被情妇的老公枪杀,黛西连来看盖茨比最后一眼,甚至是送花都没有,这足以反映了美国社会人情冷漠,那些看似紧密的关系都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盖茨比虽然腰缠万贯,虽然暗地里做过肮脏的行业才发财致富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内心还保存着那一份纯真,他的纯真没有被这个追求物质的社会啃噬。他天真地以为,有了金钱就可以和黛西重温旧梦,有了名声黛西就会回来,但是他的想法太过天真,他没有想到,万一他失去了地位,失去了金钱,那黛西还会继续跟着他吗?他们的爱情还能再延续吗?这一连串的问其实早有答案了,所以盖茨比的梦想才会让我感到那么痛惜。
虽然盖茨比的梦想早已注定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投入了他的理智与财力,却是让人感到钦佩的,所以才会说他是“了不起”吧。与他从事的行业的肮脏成反比,他对黛西的追求是那么的美好与温暖。记得在盖茨比与黛西的第一次重逢时,“一身白法兰绒西装,银色衬衫,金色领带,慌慌张张跑了进来。他脸色煞白,眼圈黑黑的,看得出他一夜没睡好”,让我感受到盖茨比对黛西的重视,就像一个年轻小伙子第一次与女友约会一样,是那么的紧张与不安,后来,他和黛西重逢,到旧情复燃,这一切的描写都是那么美好,黛西在盖茨比耳边的温声细语,盖茨比注视黛西的温柔目光,都会让人忘了,其实是一件不忠的事情,但在他们这里,就仿佛是一场光明正大的恋爱。盖茨比对黛西的勇敢追求,是我们很多人所无法做到的。在他们分离了将近五年之后,在黛西结婚了之后,盖茨比还能孤注一掷,努力去寻找黛西,找回他们的那段幸福时光。盖茨比在更深层面上代表了美国社会上的一种追求光明与希望的力量,但面对追求物质欲望的社会,他显得那么突兀,他的追求无法为这世界所包容,这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从个人层面来讲,盖茨比就代表着一种理想境界,在那里,理想主义闪闪发光,而对岸则站着黛西,他们之间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在现实中,大部分人都会倾向黛西那边,而在心理上,则是倾向盖茨比那边,这也就是盖茨比的灵魂不朽的原因:它代表了一种人们无法到达的境界,一种对于理想的追求与坚持的境界。
听很多人说这本书写得不错,终于有一天鼓起勇气打开它。刚开始读前几章的时候,觉得索然无味,很多事情显得无厘头,很突兀,和其他书并没有什么不同,还在怀疑它到底好在哪?又耐着性子往下看了两章,果然前面的无厘头慢慢都有了解释。比如盖茨比每次聚会后站在海边到底看得是什么,我一直以为是他与热闹的聚会格格不入,俞热闹俞显孤独。回来发现他是在看河对面他的白月光黛西。还有明明书名是盖茨比,为什么前几章都在写其他人,原来书中每个人物的出现早晚都有他最合适的时机,待我们认真品读。
读完之后意欲未尽。盖茨比到底是怎样的人我没有看懂,他倒酒赚钱,跻身上流社会是因为想要摆脱自己的出身配得上黛西吗。可是看他给自己列的计划表,又觉得他是一个目标清晰,意志坚定的人。直到他为黛西顶罪之后,我觉得他好像是真的喜欢黛西的,那么黛西喜欢盖茨比吗,她只是喜欢被盖茨比追求的感觉,喜欢盖茨比的地位带来的光芒吧,所以我为他感到不值,为那样一个外表美丽,魅力四射但极度自私懦弱无能的人而死真是太可悲了。生前门庭若市,死后连个送葬的朋友都没有,可见人性是多么的自私,真是既可悲又可怜。
虽是写盖茨比,却是从尼克的角度来写,黛西的软弱、乔丹的张扬、布坎南的双标……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很鲜明,每个人物都很鲜活,贴近生活。
所有生命都是一个毁灭的过程。——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源于菲茨杰拉德的笔下,盖茨比与黛西的爱情故事,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都有菲茨杰拉德的影子。
它再现了爵士时代的浮华与空虚:贫与富,占有与背叛,爱情没有呼吸的空间,私欲膨胀到无以复加。而盖茨比,不过是中国的阿q,已成为一个符号,植根在美国人心中,他就是美国梦碎的最佳证明。
被成就的与被毁灭的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经济飞速发展,金钱越积越多,大楼越盖越高,派对越开越大,道德越来越败坏。
那时,人人都有一个美国梦。什么是美国梦?罗斯福在1920年的演讲《共和国的公民》中说,所有来到这里,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相信不管自己出身如何贫寒卑贱,只要凭借自己的勤劳奋斗和不懈追求,总有一天我们总会得到我们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的一切:财富,地位,尊重,爱情。就像初来纽约,充满希望的尼克。美国梦的真谛是付出总会有回报。
可是身在其中,却发现有时候圆梦要扭曲灵魂,甚至即使付出还是得不到。就像盖茨比经常站在自家码头上,伸出手去,想要抓住对岸黛西家私人码头的绿光。忽远忽近,闪烁不定的绿光,他曾经离它很近,却从未抓住过。绿光只是码头的一盏信号灯,却象征一切美好。
自诩为上帝之子的盖茨比,坚信自己命里有非凡的安排。他想要触及的绿光,则是生命中所有与美好相关的想象凝结成的最具体的象征。盖茨比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他是真正以梦为马,披荆斩棘前行的人,他真的了不起。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美国小说,这部小说和它的作者菲茨杰拉德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美国小说家如海明威、塞林格、卡波特,甚至连远隔重洋的日本当代小说家村上春树也十分钟爱这部小说,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借主人公之言:“兴之所至,我便习惯性地从书架中抽出《了不起的盖茨比》,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一部经典,在写作技巧上自有其成功之处,结构紧凑,文笔流畅,多运用象征手法,小说随着尼克的叙述展开,既有旁观者超然物外的姿态对现实讽刺批判,又能深入到小说人物之间,感受他们的悲欢。仅仅是文字和技巧方面的成就,就已让人爱不释手。
而一部作品若想成为经典,只靠文字和技巧上的成就是不够的,它必然要在思想层面上具有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内核”,从而无论是“爵士时代”还是“网络时代”的人们都可以从阅读中有所获得。
“美国梦”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内核。
“美国梦”起源于殖民时期,本杰明富兰克林曾提出关于追求个人主义,通过自力更生获得幸福的信条。也就是说,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种族及宗教信仰如何,凭借勇气、勤奋及运气,都能获得成功。之所以称其为“美国梦”,不过是刚踏上“新大陆”的欧洲人,面对这片富饶的土地,相信他们的梦想可以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实现。实际上,人人平等、公平竞争何尝不是人类共有的梦想。
而《了不起的盖茨比》却给狂热追求“美国梦”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美国梦”本身并不是菲茨杰拉德责难的对象,菲茨杰拉德批判的是腐化堕落的“美国梦”,是变质为不择手段,追求金钱、追求恣意挥霍享乐的“美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