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本书,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书籍就是《稻草人》。
在那个不公平的时代,我国作家叶圣陶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他描述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故事中的稻草人有一颗善良的心,在看到稻田绝收都老妇人,苦苦支撑的渔妇,走投无路的女人和连口茶都是奢侈的病孩子,我为他们感到悲哀,稻草人看不惯社会的黑暗,最终倒下了。
在这篇童话中,作者巧妙借稻草人的所见所感,讲述了那个悲哀的夜晚,所发生的一切,真实描述20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在作者眼中,自己就像个“柔弱无能”的稻草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灾难在多种灾难在同一时空爆发,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主题。老妇人、渔妇、女人,这几个主角相继登台,夜晚有悲哀的气氛,使人联想到人物的背后似乎有什么在操纵着人们的命运,没错,那就是腐朽的制度。文中通过细腻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稻草人焦急,自责的心理,这些生动细腻的描写使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但对与青少年儿童读者来说,故事多少有些残忍,可在那个时候,底层劳动人民是没有出路,没有幸福可言的。这样的结局虽夸张,却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将那社会和我们现在的生活对比,我们是十分幸福的,从这个角度看,叶圣陶爷爷通过这篇不朽的童话,打破了一个旧世界,将美好的新世界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着想,多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稻草人亲眼目睹了三件令人十分伤感的事。
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个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得了重病死去了。老太太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东西,只有靠种稻田养活自己。每年庄稼都闹灾荒,年年收成不好。今年好不容易等来了风调雨顺,稻子却被虫子吃了个精光。稻草人担心主人承受不住一年又一年的伤心,急得恨不得扑上去赶走虫子,但是却一动也不能动。
一名渔妇坐着一艘小船,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捕鱼,想给生病的孩子熬鱼粥喝。孩子口渴了,渔妇就用碗从河里舀起一碗河水灌进孩子嘴里。孩子咳嗽得更厉害,只剩下喘气,后来就没声了。即使孩子生了重病,渔妇也没有空闲和时间去照料他,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小孩子多可怜啊。稻草人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火给孩子煮茶喝。可是,稻草人没有办法,心里虽然很悲痛,也只能一面叹气一面哭,像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
另一位妇女更伤心。因为孩子死了,丈夫赌钱把家全败光了,就连她也要被丈夫卖掉。心里别提多难过了。来到这河岸要投河自尽。稻草人着急死了,想救她,拉住这位妇女,阻止她寻死。但是它办不到。它恨自己,认为见死不救是自己这一生的罪孽!
稻草人的心地非常善良,和人差不多。它非常同情受害者,为了扑灭主人的仇敌——蛾子,他愁眉不展,像害了病似的,伤心极了;为了能让生病的孩子有一口茶喝,他宁可自己烧为灰烬,也在所不惜;为了挽救那名悲伤妇女的生命,他的心像玻璃一样碎了,昏倒在田地中间。稻草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自己,一心想去帮助别人的好心人。他多想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人,但连这他都做不到。他恨自己对每一件事情都无能为力。
但愿我们世间多一些像稻草人这样的好心人,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读一篇好文章,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今天,我读了《稻草人》这篇文章,深有感触。
这个故事讲的是稻草人作为一个旁观者,亲眼看到了世间的许多苦难。而他因为自身的原因,只能站在田里观看那些苦难。他想要伸出援手,却无能为力。
稻草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自己,一心想去帮助别人的好心人。我被她的精神打动了,我相信他的精神永存。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位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得病死去了,每年庄稼都闹灾荒,年年收成不好。今年好不容易风调雨顺,稻子却被虫子吃得精光。稻草人担心主人承受不住,恨不得全身扑上去,赶走虫子,但他却一动也不能动。读到这段内容时,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稻草人,你难道不怕自己为了赶走虫子,而永远地倒下了吗?”而“恨不得”这三个字,使我的疑问消失了……
再想一想自己——在马路街头看到了的乞丐和流浪汉,我很难过。他们跪在地上,衣衫破烂不堪,头发乱蓬蓬,犹如一个爆炸头,正不停地向路人乞求道:“好心人,可怜可怜我把!求求你们了。”还有一个乞丐,他的左脚总是蜷曲着,不能着地,靠一个树枝挟在左胳肢窝里,才撑住了身子,不至于跌倒。而我又能做些什么呢?自己能力有限,除了给钱也没有什么能做的了。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他们无家可归。而我当时的心情,不也是跟稻草人当时的心情一样吗?
但愿我们世间多一些像稻草人这样的好心人,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本学期,我一只在想着如何给我班的同学推荐好的书籍,刚好语文书中学了叶圣陶写的《荷花》,文章写得很美,我很喜欢,我想孩子们也很喜欢,于是我就让我们班的同学去阅读有关他的作品,并和孩子们约定一起阅读,一起撰写读后感。
对我来说《稻草人》这则童话是很小的时候看过的,对他的记忆保留在了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如今读完全文,我的心中却满是沉闷和压抑,那个稻草人的形象一直都挥之不去,可怜的老妇人也一直在我心头萦绕。很久也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
文章讲了稻草人看到的几个片断,一则是年迈的老妇人辛苦耕作的麦穗被害虫啃个精光,稻草人想告诉主人但却无能为力;二则是一条鲫鱼想从水深火热中逃离,但却最终竭尽全力后也没法达到,结局很悲惨,鱼死了。稻草人也无力地躺在了麦田上……
当我看到那位老妇人的麦子被啃得精光时,我的心中泛起一阵痛楚,怎么可以这样?!这些麦子都是老妇人一棵一棵亲手种植的。而那些害虫却毫不费力的大胆偷吃,不付出任何代价。我似乎可以看见老人花白的头发和两行混浊的眼泪。
如果说老妇人的遭遇是悲惨的,那么我想说稻草人的遭遇更是可悲。他有苦却无法说出,老百姓的苦他都看到,但他说不出任何话也帮不上任何忙。他用尽全力挥舞扇子也赶不走那些可恶的侵略者们。他的努力得不到任何效果。他的心里有急,有怨,有恨,有惭愧。也许最后他倒在田野里就是因为他再也不忍心看到人们受苦了。也许是因为那么多痛苦压得他倒下了……
这篇文章以孩子们喜欢看、容易懂的样式,运用拟人、夸张、讽喻、幽默等手法,调动了丰富的想象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构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稻草人暗喻了像叶圣陶先生一样有心想做一个来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人。但因为自己的力量微薄,无法成功,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眼看着人民受苦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妇人和那条鱼的悲惨遭遇恰恰反映了社会上统治阶级剥削老百姓的粮食财产,甚至于将他们逼上绝路。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童话创作,叶圣陶是个丰碑式的名字,他的《稻草人》,更将永存。
翻动《稻草人》的书页,我每次都被稻草人的善良所感动。
稻草人入冬以来一直矗立在那儿,帮主人——一个可怜、困苦的老奶奶看稻谷。这地方已经发了两年大水,今年总算风调雨顺,稻谷长得特别好。他像往常一样拍打着扇子,发现一片稻叶上面有虫子,真想跑过去把虫子赶走,可是他不会动,只能用力地拍动扇子。可主人又哪里听得到呢!虫子留下了虫卵,他真想过去把虫卵碾碎,可是他不会动,只能用力向地拍动扇子。可主人又哪里明白他的意思呢?稻谷终于没有成长起来,被虫子糟蹋了。主人一看,心都要碎了,稻草人也是。
整晚夜不能寐,翻来覆去地想着这个故事,稻草人多么善良啊,若是他能动,那将会如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们能动,我们应该学习稻草人的善良,给别人带来温暖。
我的外婆腿有残疾,卖着中草药,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她是个热心肠。南巷西边的胡同角里有个老太太,是外婆的好朋友。开小店赚的钱只够吃饱穿暖,还经常生病。外婆每次都会无偿给她送去中草药。她最近缺钱,连吃饭都成问题,外婆就经常请她吃饭。
“外婆,为什么你总是要请那个老太太吃饭呢?”
“因为她生活不容易啊。”
“哦!这就是行使善良咯!”
“对。不以善小而不为,请吃饭才多大的事儿……”外婆说这话的时候,脸上似乎有光亮在闪动。
以前我总觉得,为别人付出是必然要有回报,不然就会把钱和精力全部打水漂。读《稻草人》的故事,想着外婆的话,我淡淡地笑了,心中有了明悟。
做一善良的人,内心快乐就是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