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日记》以日记形式讲述了六年级女生冉冬阳从小女孩成长为少女的过程,及其生理、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其实做读书心得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我们可以在读书过程中把自己的心得随时记录下来,以便更好地理解书中内涵。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女生日记读书心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冉东阳,你别跑啊,等等我”正做着梦的我被妈妈一阵猛摇,迷迷糊糊地睁开了双眼,摸摸脑袋不高兴地对妈妈说:“你把我的冉东阳还给我。”
大家一定都猜到了,我是看《女生日记》看的“走火入魔”了。我十分羡慕和佩服冉东阳,她虽然不漂亮也不聪明,可是她机智勇敢、善解人意、助人为乐,所以人人都喜爱她,是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眼里的魅力女孩。
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对一个女孩来说,聪明、漂亮并不是最重要的,温柔善良才是女孩子最宝贵的品质。读着这段话,我的脑海里显现出冉东阳做的一系列的事情:同学马加的父母出车祸,她放弃了去海南的旅游机会主动去照顾马加不满一周岁的小弟弟;小雅的生活困难,冉冬阳不仅资助小雅妈妈开杂货店,还帮助小雅妈妈去进货;冬阳还是个孝顺女孩,她十二岁生日的时候,没有向爸爸妈妈索要礼物,而是千辛万苦地买了十二枝康乃馨送给妈妈。
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在爱的海洋里长大的蜜小孩,学校里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我,家里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我,长久以来我一直认为这理所当然的,因为我还小,还没有到为他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
但是读了《女生日记》,由冉冬阳我想到了自己,虽然我也很善良,可我却从没有想到主动去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虽然我偶尔也会帮妈妈做事,但从没有想过在妈妈生日的时候祝福她一次,相反我过生日的时候,总会习惯性地向妈妈索要礼物,现在想想真不应该。读了《女生日记》,使我懂得了在生活中关爱无处不在,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因为只有你关爱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才会回报你。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从点点滴滴去关爱别人。要学会宽容,要学会赞美,要学会感谢,要学会道歉。我想如果人人皆能如此,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冉冬阳,我要向你学习!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时,我就对它爱不释手了。当我看到内容时,更是增加了我对它的好感。里面的内容十分贴切我的生活,主人公冉冬阳跟我差不多,都是即将升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我在为升入初中的考试而苦恼但是她却很乐观,似乎不在乎考试,而是快乐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冉冬阳是一个在班中不是最漂亮,也不是最聪明,但她落落大方、善解人意,是我欣赏的女孩。她还有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虽然天下的母亲都一样,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考上重点中学,但是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确是不对的。冉冬阳的妈妈就做得很好,当冉冬阳考差时,不是劈头盖脸的骂,而是看看错误的地方是女儿不懂还是不仔细,然后对症下药,要女儿理解透这些问题,这样下次就不会错了。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妈妈呀!在这位妈妈的教育下,冉冬阳才是在真的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才是快乐的。
我总是在繁忙的学习作业中度过一整天,体会不到什么是在快乐中学习,总是昏昏沉沉地过每一天,我就像一只被囚禁的鸟,向往外面的世界,但总也飞不出去。看了这本书让我知道学习是多么的简单,只要你每天怀着快乐的心情去面对生活,你就会觉得学习是轻松的,是快乐的。生活也是学习,在生活中我也要像冉冬阳一样待人友善,冉冬阳对坚强女孩梅小雅十分关照,她做什么事总是把朋友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别人好时,她才会想到自己,冉冬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孩,我们都喜欢她。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叫《女生日记》。我是一名10岁的小学生,这个年纪的我们,是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秘密的天地,我也不例外。书中的主人公名叫:”冉冬阳“,她有一个即幸福而又温馨的家庭:妈妈是一个开朗和善解人意的人;爸爸是一个严肃而又不失幽默的人,而冉冬阳 自己是一个活泼开朗,善于思考的女孩子。
冉冬阳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在班里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受到同学们的爱戴,受到老师们的夸奖,使她的父母深感欣慰,而冉冬阳最喜欢的科目就是语文,尤其是作文。冉冬阳自己就说:”语文是世界万物知识中最美丽的花园世界。“因为语文的知识天地拥有让人流连忘返的境界;字里行间有让人陶醉其中的美妙之感等等。
冉冬阳独特的思考思维,使她获得过学校多次作文大赛的第一名,知道她成功的秘籍是什么吗?是阅读。伟大的高尔基先生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冉冬阳把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阅读中,在阅读之中,不仅她的脑子在思考,而且她的双手也在纸上不停的圈圈点点,记下有趣的知识点。她总是津津有味的阅读完每一本名闻著作,长久的日积月累,使她脑里的知识越来越多,也使肚子里的知识消化的越来越好。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已下定了决心:从现在起,我要学会”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我要善待读书,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知识魅力的女孩,我要学习冉冬阳对阅读的强烈精神,我要让自己成为像冰心奶奶一样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