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学习心得 >

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 启权

新课改培训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篇1】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

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篇2】

教科研活动月开展以来,我校又进一步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感觉受益匪浅,对数学课程标准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今后的工作有更大的帮助,下面简要谈一下我的体会。通过学习,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二、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三、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同时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

四、倡导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通过本次的学习,使我受益很大,必将对我今后的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篇3】

在新课改的培训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重新认识课程与教材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程不再是一个固定的、预设的计划,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教材也从单一的纸质文本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这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加注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培训中,我了解到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这让我意识到,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转变教学方式与方法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培训中,我学习了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这些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也意识到,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新课改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训中,我学习了如何设计课程、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技能。这些技能对于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至关重要。我也意识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

总之,这次新课改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的责任,也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篇4】

选择做一名教师,就是选择了一条终身学习的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拓!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20__年8月8日和9日,在教育科技局的安排下,老师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很有幸,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本次培训专家是河南省教育专家,人教社统编语文教材优秀专家,人教社五年级教师教学用书编委——韩老师。看到韩老师这样的大咖为我们做培训,我心中泛起智慧的潮涌:这可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啊!

果然,韩老师一讲话,便触动了我的心灵,那声音灵秀空澈,给人美感!

通过这次的系统的培训,我对小学语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明白语文教材的编排是系统性的,具有层递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整册书竭力为我们的儿童着想,做儿童的文化使者,循循善诱,步步引导。给儿童较好的呵护,且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抛弃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从低段到高段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习作水平,使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更会运用语文。

从这次培训中,我明白了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在之前,一年级入学一定要先学拼音,再学汉字,把拼音教学当成了一种知识,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去学习,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一年级作为整个学习生涯的开端,对人的一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载体,其内涵是对民族的自我认同,所以新改版之后的语文教材做了一个重大的改变:先学汉字,再学拼音。一年级第一课《天地人》就以汉字学习为主,从小教导孩子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顶天立地的中国人。由于孩子从小出生在这样的一个语言环境中,从小接触的也是汉字,所以第一课的学习,便灌输民族意识,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将民族文化扎根于心中,从根本上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新课改之后拼音放在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作用拼音的方法,在于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学习,使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拼音成为其手中的一种得力工具。

新课改之后,教材的编排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更加人性化。因此不论什么的学习,主要的是要促进人的发展。低段教材的编排比以前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更近,关系更加密切。从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中,孩子们可以联系生活关联出很多小故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本次培训,让我深刻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孩子们都要有阅读的意识。阅读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只有阅读量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才会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教材,启发诱导学生对阅读产生热爱。不断开发学生自己的大脑,让大脑勤快起来这是符合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

对于中高段学生的教学,教师心中要有成竹于胸的教学模式,按照教材的发展思路逐层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循序渐进地去影响学生,使学生的阅读和习作有一个质的提升。

通过本次的培训,我才发现自己在教育的道路上的“小格局”,只是忙于为学生找训练题目,却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脑力优势。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引导放在第一位,努力焕发学生的智慧光芒,让学生懂得学,热爱学,让学生和知识成为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我自身也要在平时的时间里多多探讨新课改理念,寻求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方法,努力做一名让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

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篇5】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不断改革,层层出新。高一“三新”、高二“双新”、高三“一新”,新形势下,各具挑战。20__年9月22日下午,安阳市二中语文组在学校东阶梯教室举行了新课改培训心得交流活动。面对新挑战,大家研读文件,领会精神,分析思考,出谋划策。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高一年级面对“三新”,备课组长徐丹老师提出“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是一个有机整体。新课标是纲,新教材是载体,新高考是新教材教学成果的实践。”语文课本质上就是在围绕语文的四个核心素养来实施,高考试题也在围绕这四个板块来命题。因此,今后的教学要明确教与考是不分离的。20__年高考作文劳动主题,正是与新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劳动光荣主题的契合。新教材的学习任务群,与近年来高考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以及今年高考甲卷出现两篇文学阅读又是一个暗合。新教材处处都可能是考题!新课标明确提出: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这需要老师深入研究新教材,善于设置情境,创设任务,如此便可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亦可提升学生语文的学习积极性。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引入活水,激活课堂。高二年级是新课标下新教材,虽是老高考,却有新挑战。接触新教材已逾一年,李__以《屈原列传》为例,畅谈教学之“活”。教学不可拘泥于教材文本,受其所限。教学内容可活,调整取舍,重点突出;课堂对话可活,尊重异己,引导点拨。如何应对越来越活之考题?唯有教学灵活,课堂激活!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高三年级是老教材,老高考。但是研究过今年的语文高考卷,岂能不革新?置身于新课改的浪潮中,岂敢不革新?高三备课组长宋老师用“守正出新,稳中有变”概括今年全国乙卷。试题变客观为主观,增加难度,更加灵活;试题加强情境化设计,学以致用,为用而学;试题打通课内外,深化基础,落实课标。被改革巨浪推着走,不若踏浪而行,逐浪而上。宋老师指出在高三备考中要主动出击,与新时代对接,与新课标对接,与新高考对接。人有远见,必无近忧,高三也要关注新课改,指导老高考。

新课改下老教材,老高考,是谓高三;新课改下新教材,老高考,是谓高二;新课改下新教材,新高考,是谓高一。不同情况,相同挑战。三个年级三位备课组长,齐心协力谋发展!

惟进取也故日新!之后语文教研组长田老师总结发言。无论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都要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篇6】

一说起新课改,就让我想起大学时的那门《中学思政教学论》,那个时候可以说是接触新课程改革多的时候,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就在想,如果我成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要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课堂打造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但是当我真的成为了一名高中政治教师,繁重的工作几乎让我无法多花精力在这一方面,现实的状况也让我有点点懈怠、一点点倦懒。通过这次的培训,好像给我敲了一记警钟,仿佛该真正准备点什么,为学生做些什么。记得在听讲座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悸动,感觉前面就好像有一扇门,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去推开它,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将会是一条康庄大道。对于此次的培训,我有一些简单的体会: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讲座过程中,有好几个专家提到他们小时候的学习生活:早早地放学后,做点农活,然后一群孩子在山野间玩耍……坦白说,这样的情境,也是我小时候渴望的,放学后不是被关在家里做总也做不完的作业,父母不会紧紧督促我练琴、练字,可以自由地和同学聊天,狂奔在山野间,或者下下棋、看看课外书……但是这些几乎是可望不可求的梦想。现在的我们,只知道低着头解着数学题抑或是背着政史地,很多所谓的优等生,厚厚的镜片下眼睛没有一丝神采。我希望新课改能真正实施,能够成功,还孩子们一个灿烂的童年,让他们过一个真正的充实的花季。

本次深化新课改中提到“把课程的开发权交给老师”,有时想想,这对老师来说不是权力,更像是一种责任。但是现在的教育状况又不断鞭策着更多的老师肩负起这种责任。那么我觉得:首先,新课程要真正实施起来、实施成功,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教师不应只熟悉、拘泥于教材,应该尽量利用教材启发拓展,活跃学生的思维。我们在给予学生知识的时候,并不是像过去那样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在我们平时的政治课中,我觉得更有条件可以贯彻。选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案例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其次,要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培训过程中,有位专家提到,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新课程改革犹如“戴着脚镣跳舞”,但纵使是“戴着脚镣跳舞”,“也可强身、也可娱乐”。对于每一个参与到新课改的老师来说,你是什么、新课改就是什么,你是怎样的、新课改就是怎样的.,你有多用心、新课改就会有多成功。我国的教育艺术演讲家李燕杰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论述:教育是科学,它不仅属于现在,而且属于未来;教育是艺术,懂得教育艺术的人才能不断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并不断推动教育的发展。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让学生成为探索思维的主人,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有效措施,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下,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107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