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坚持学习围棋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好不容易学习到一些围棋知识,家长一定不能轻易地放弃。有些家长经常给孩子换学习项目,今天学习围棋,明天学习钢琴,后天学习画画……这样只能是样样通,样样松。是非常不利于孩子发展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童围棋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我们通常把指挥行军打仗的人叫作“司令员”,孩子下围棋时,完全就是一名指挥官,哪里正在打仗?哪里需要再派人去增援?如果盘面上有好几处仗在一起打,那么变化就更复杂了。哪里急,需要先处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完整下完一盘棋,对孩子就是一种极好的训练。
围棋标准棋盘是横线19路、纵线19路,看上去不大,然而,具体的变化却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有的人计算过,大约是3的361次方,所以古人有句话叫“千古无同局”。
这样多变化的游戏让小孩子来玩,的确是“胜负难料”的。一大堆黑白子,互相扭在一起,有的时候甚至是“烽烟四起”。那么当前棋局的问题在哪里?可能有许多的问题需要处理,但哪个问题是大的问题?用哲学的话说,就是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然后再找矛盾的主要方面。当然了,下棋时小孩子并不一定非要知道这些所谓的哲学名词,他们只知道看一下“我的哪块棋要被吃掉了?”或者“我怎么样才能吃掉对方的棋子?”。想这样做了以后,剩下的就是要观察,要看清楚棋局的进程,分清主次,看到棋盘上的焦点问题后再行棋。学棋半年左右的孩子,对自己下的棋就有记忆了,虽然不能复盘,但老师讲错了,他们会提示老师,他不是这样下的。
围棋行棋,是有严密的逻辑的,一步一步都是具有思想性的。古人把围棋叫作“手谈”,意思是用手来交流思想。每步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围棋水平越高,这种逻辑就越严密。甚至高手们常把一些固定的变化叫作“单行道”,那意思就是说没有其它的变化,双方都只能这样下。当然,里面是有逻辑的。
小孩刚开始玩围棋的时候,往往不明白“我为什么非得这样走?”,当然啦,不这样走也可以的,围棋的规则是下哪里都行,规则非常简单,你尽管按照你自己的想法走好了。但是,要想吃掉对方的子,或者想围到更多的地盘,那你的逻辑性就要强才能达到目的。还不是光是你一个人的逻辑,还要符合下棋双方的逻辑。就这样一步一步推演,许多高深的逻辑推理问题,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就完成了。我的感觉就是“深入浅出”。其实孩子再小,也是有他的哲学思想的,虽然非常幼稚,但这种哲学思想会生根、发芽、成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载体,不断的在玩中得到锻炼。
现在学龄前的孩子普遍好动,既然好动,好让他们静下来,找一种能定性的游戏来玩一下。通过我的实践,围棋对治疗孩子这一毛病,还是很有效果的。
比如一个男孩子特别好动,上围棋课,他不在椅子上坐着,批评他几次都不管用——那真是静不下来。然而,一年半以后,他居然能在棋盘前一坐就是一个小时。围棋对这个孩子会有这样大的变化,这是家长当初没有想到的。其实,围棋对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到底有什么样或什么程度的改变,还没有科学家给出答案。但是通过围棋教学,围棋对提高孩子注意力方面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现在的小孩子是在“娇生惯养”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然而,在家里面的过份宠爱,给孩子完成社会化角色转换带来一定的阻碍。“一点委屈也不能受”的孩子,怎么在将来的社会中立足?所以,孩子有没有韧性、能不能承受住挫折,这是对他们心理的一种考验。
围棋过去有一句话: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下棋多年,我对此感觉颇深。比如:围棋规则是空盘开局,这就好比人刚生下来,一张白纸;随着棋子越下越多,而且下过的子不能再移动,除非这个子死掉才能从棋盘上拿走,这就好比人做了许多事情,做过了就不能再改变,而只能以后尽量的去弥补。
围棋里边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啦,比如:连接、切断、封锁、出头、压迫、做活、杀棋、吃子、围地、破空、逃跑、攻击、布局……许多“问题”还不是孤立的,子和子是有联系的,还跟全局形势有关联。随着孩子学棋日久,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全面的锻炼。
因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要讲方法,从围棋入门课就会教他们许多“方法”。一盘棋自始至终,一般双方要经过几次大的战役,胜负才能见分晓。在处理局部问题的时候,还要求孩子要有“大局观”,纵然局部得利,可全局受损,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