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学习心得 >

陶艺课的学习心得

| 启权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艺课的学习心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陶艺课的学习心得【篇1】

陶艺教学让少儿亲近、喜欢、自由,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土和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与生俱来就有亲近感,儿童玩土、玩沙、玩水是天性,很喜欢玩它们;陶土无毒无臭、润滑、柔软,儿童更喜欢它。上陶艺课,无拘无束,身体自由活动,双手可敲打、揉搓、拉、团,动作自由、随心所欲,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思维处在积极状态中。

陶艺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过程。陶土可塑性强,儿童可"随形"、"随时"、"随地"地自由发挥;若教师供给一个半主题,或无主题的内容,少儿自由畅想可吸取大量、广泛的外界各种信息,进行巧妙地构思,在制作过程中随形发挥,自由组合,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做《海底世界》儿童可以做各种热带鱼,也可以尝试海星、海马、海龟,还可以制作海草、海带,千姿百态、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给儿童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又如《想象中的船》一课中,儿童的想象已插上翅膀,香蕉船、衣服船、植物船、动物船、会跳舞的船、会唱歌的船,各种各样有趣又新奇的船,真让人佩服。陶艺教学,从形状看千姿百态,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过程;从内容看丰富多彩,哪怕是有主题的内容,少儿也会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去挖掘内容。如《鱼的世界》,可让少儿从职业上去考虑,会制作出:鱼老师、鱼儿童、鱼警察、鱼老板……而且每个职业从性别、年龄、民族、服饰等考虑,儿童塑出来的内容又不相同,形态也各异,创造力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又如《鞋的世界》,努力让少儿从鞋的形状、大小、功能等考虑,儿童创作的作品也各不相同,创新思维也会积极开展。

陶艺课的学习心得【篇2】

陶艺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环节,让少儿自发组合,提高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如让全班同学共同创作完成一个"海底世界",少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想象和构思,为了体现海底世界生物丰富,少儿努力制作各不相同的动物或植物,在构思汇报中,有的制作海马、有的制作海龟、有的制作鲸、还有的制作热带鱼、珊瑚、海星、潜水道……接着,他们自由交流中,努力构思着不同的内容、形状,在实际操作中又得到别人的指点,使之产生与众不同的作品,然后每个人把作品展放在海底世界大画幅的背景中,产生丰富多姿的海底世界。这样少儿在体验自身成功和共同成功中,获得合作的喜悦,培养了乐于帮助人的合作精神。

成功体验是个体在取得成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陶艺教育人人动手个个成功,陶土人见人爱,学习积极性高,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陶土可塑性强,能自由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少儿座位自由组合便于交流,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少儿都能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制成所需要的结果,只要老师在评价中给予充分的肯定,少儿都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少儿在陶艺课前渴望着上陶艺课;在陶艺课中,积极地制作;在陶艺课结束时,还留恋着上陶艺课。这样少儿会喜欢上陶艺课,学习成为乐事,久而久之也会喜欢上其他课,甚至喜欢学校。

"泥塑"是一门需要耐心,需要细心,需要认真用心体会的课程。一件复杂的作品,需要花不少时间反复修改,由于喜欢,儿童往往忘记时间,在精雕细塑中,会更细心。如泥条盘制,一不小心很容易折断,少儿在不断的实践中了解泥塑的规律和要求,慢慢地学会了细心,形成了耐心细致做事的习惯;同时体验劳动不易,更能珍惜劳动成果,形成爱护财物的好思想。

陶艺课的学习心得【篇3】

意志是意识的能力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通过陶艺作品的欣赏,激发少儿爱国主义的热情,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成为小制陶家。少儿对陶土的亲近和陶土本身的可塑性强,少儿很喜欢参与陶艺制作,在制作中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而积极乐观的情绪能促进人的意志活动,增强人的体力、精力,激励人去克服困难和惰性,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从而培养少儿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少儿上陶艺课,连续两节课(90分钟),对于少儿而言,这相当漫长,但每次上课快结束时,教师催促少儿整理工具时,少儿总会再做一会儿,直至下课铃响后,在教师紧紧催促下,才开始整理工具和场地,后恋恋不舍地离开教室。由此可见,少儿陶艺制作,制而不厌,作而不疲,既培养了自制力、意志力,又陶冶了高尚的情操。

结论和建议

陶土柔软湿润,可塑性强,自然可爱。陶艺制作,少儿座位自由组合,彼此个性接近,可"随形"、"随地"、"随时"自由发挥,自主性得以保持和升华,个性得以张扬,想象得以放飞,创意得以展示,情感得以积极体验,兴趣得以激发,意志得以坚强,人格得以健全。少儿通过一、二节课时间制作,使其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再上釉、火烧制,便成为创造性的陶艺作品。陶艺制作让少儿从朴实的泥土中发现惊人的美,是脑力与体力协调结合的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塑造,不仅有利于增强少儿开发大脑敏感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锻炼身手的灵巧性。通过实践,我们相信,少儿通过长期的陶艺教育,其创造能力受益终身。普及陶艺教育,使受教育者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中华民族更加有希望。

但是,陶艺教育需要占有一定时间,我们必须在美术课中挤出时间或调整各学科的课时,既要保证陶艺教学时间,又不要突破少儿在校学习时间。陶艺教育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需要特殊政策倾斜。陶艺教育,少儿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但将其转化到其他领域,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发挥了也是隐性的,难以归功于陶艺教育,在目前注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难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因此,陶艺教育需要全社会的认可和支持,需要学校长期不懈的努力。

陶艺课的学习心得【篇4】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的兴趣。"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儿童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把金钥匙。陶艺教学,无疑是一个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良好场所。

陶艺教学使儿童感到亲近、自由轻松。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大自然,亲近泥土的天性。陶土湿润柔软,儿童感觉亲近。由于陶土的可塑性,座位的自由组合,制作内容的开放,儿童感觉十分自由和轻松。渴望自由也是人的天性,而自由能让人的潜力得到尽情发挥,在自由中能充分施展才华,张扬个性,体验成功。因此儿童学习陶艺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学习兴趣相当浓厚。几乎忘了学习时间,忘了下课铃响,巴不得下次又来上陶艺课,甚至把对上陶艺课的兴趣迁移到其它学科中,促进全面发展。

陶艺课的学习心得【篇5】

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反映,是人的主观体验。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之类。

有利于道德感的发展。道德感是由道德生活的需要与道德观点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表现在对祖国、集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也表现在工作事业、学习等诸方面。

陶瓷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作为"陶瓷古国"的中国,有着许多艺术作品的图片,可让儿童欣赏,使之眼界得到开阔,文化底蕴逐步加深,艺术美得到享受,爱国热情得到增强。在陶艺教学中,有时选择较大或较复杂的内容,花费时间较多或所用的泥土较多,儿童单独难以完成,需要利用小组或同桌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在合作中一起构思,一起制作,一起探讨创作的形式和制作的方法等,还要进行合理分工和相互协调,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作品。这种合作能充分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关爱,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另外,在陶艺课堂中,由于儿童亲身经历了制陶的过程,知道一件作品的产生是多么来之不易,懂得了成功的背后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此,在生活中他们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爱护,这是其他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

促进了理智感的发展。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在陶艺课中,儿童全身心投入对陶土及创造对象的体验之中,感其形,掂其量,悟其质,才能体验创造出蕴含他们内心情感生命的陶艺作品的喜悦。

促进审美感的发展。审美感是由审美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优秀的陶艺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使人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首先,是在欣赏陶瓷作品(图片、录像、实物)中,发展了儿童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其次,在双手制作过程中,儿童努力尝试去发现美的造型,去予以实现。第三,由于陶土可塑性强,具有魔术般的变化,儿童的天性在"玩泥"中得到充分沉浸,情操得到充分的陶冶,美育自然融在其中。

1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