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新教育感悟心得体会

| 新华

心得的作用在于表达个人在某件事物或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和领悟,有助于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促进个人成长和进步。通过分享心得,可以与其他人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从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并激发新的思考和灵感。什么样的新教育感悟心得体会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新教育感悟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新教育感悟心得体会篇1

期中考完试后,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把它放在一边,其间也偶尔翻动过几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寒假前,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每位老师在假期中认真研读《新教育》,做好读书笔记,并完成一篇读后感。迫于形势,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富有“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富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富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感悟心得体会篇2

我读了新教育之后,深深地被里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这四种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喜欢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缺少的就是这种田野精神。

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写文章,需要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语气。他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新教育感悟心得体会篇3

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还是学生的我们总喜欢在课后谈论我们的老师们。“×老师太严肃了,没一点幽默感。”“×老师人挺好的,知识面好象缺乏了点。”“今天 这道题连老师自己也解不了呢。”…… 于是,放学后的我就把这些同学之间津津乐道的话题讲给母亲听,母亲听后说了什么我已记不太清了,但有一句话却让我印象深刻,她问:“你们这些孩子,怎么净 喜欢鸡蛋里挑骨头啊,那你倒说说看你们理想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我哑然。

后来,我也自己思考过,还和同学讨论过,罗列了一些好教师的“标准”:要知识渊 博、要有爱心、要有责任心、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要幽默、作业不能布置太多……现在想想自己都觉得好笑。如今工作了,踏上了这三尺讲台,自己也成了一名教 师,母亲的这个问题竟变得严肃而重要起来。是啊,理想的教师到底是怎样的呢?寒假有幸拜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理想的教 师这一章节让我感受颇深。朱永新教授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 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 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以上这每一个方面,都是新的形势下,新的教育改革对我们的要求。教育作 为一种”以人育人“的活动,要想对学生的全部精神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就不仅要遵循育人的科学规律,而且要善于运用各种灵活多样、深入人心的艺术手法。教 育不仅要讲究理性,而且要讲究感情;不仅要讲究逻辑,而且要讲究形象;不仅要讲究抽象,而且要讲究具体,不仅要讲究一般,而且要讲究特殊;不仅要讲究有 形,而且要讲究无形;不仅要讲究说服,而且要讲究感染……人们总说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但没有理想又怎会有实现的可能。

一个理想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学习、 充实自我,努力拉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可能。为了那一个共同的理想的教育之梦,我愿不断努力,努力成为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自信自强、勇于挑战自我、善 于合作、有人格魅力、尊重同事、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勤于学习、有社会责任感、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理想的教师。

新教育感悟心得体会篇4

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书——朱__的《新教育》。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把它放在一边,其间也偶尔翻动过几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寒假前,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每位老师在假期中认真研读《新教育》,做好读书笔记,并完成一篇读后感。迫于形势,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

《新教育》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何谈教育幸福?何谈学生的快乐呢?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先生提到“新教育的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富有“激情”。

读朱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受就是:新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其实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何尝不是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骄傲,何尝不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而高兴,每一位教师都愿意把每一个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可是现实却是:高考的指挥棒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蒙蔽了双眼,甚至学生自己都错误的以为:只要成绩好,一好遮百丑!这样,我们的教育便不再是“爱的教育”而是“分数的教育”。这样必然造就所有人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急功近利,只看分数,而忽略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这一基本属性特征。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是病态的和不完整的。新教育的实践活动就是要改变这一教育问题,让老师们重新关注心灵,重新建构课堂。所以作为一个物理老师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更多的加强物理学史、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利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总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

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感悟心得体会篇5

“暖阳,寒风,层林尽染,夜来得很早,是这座城留给我的记忆;开放,灵动,人文关怀,心灵觉醒,是这里的教育留给我的记忆;睿智,幽默,诗意,用生命做教育,是这里的新教育推行者们留给我的记忆。我在想,三年后,当我的学生们毕业时,他们除了带走实验学校这个Logo,还会带走怎样的记忆?多年后,他们又会如何回忆学校回忆我?那就从当下开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段文字,是此次__之行学习中我即兴写下的几句随笔。我想,新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当你走进它,认识它,聆听它,了解它之后,你的内心会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心灵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觉醒,并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激发自己的生命状态,唤醒自己的生命意识,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认同感。

四天的学习里,我们听了新教育培训中心许卫国科长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特级教师吴建英的《阶梯阅读课程的研发与实践》,榜样教师刘宇禹带来的《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夏冬平老师分享的《从“心”开始创设“新班级”》等主题报告,走进了他们的理想课堂,参观了完美教室,感受了书香校园,真的是收获满满,受益满满,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唤醒,阅读,激情。

唤醒。我们常说,“不要试图去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学生。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就是那个“装睡”的人,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无论你怎样的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就是四季豆不进油盐无动于衷,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不再是“叫醒”,而是“唤醒”,即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激发他们的生命状态。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唤醒:

(一)有情。动之以情,育人细无声。这是我教书的第十个年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上一届的十一班,一个让很多老师避之唯恐不及的快乐成长班。在过去的三年里,很多搭班老师都问过我同一个问题:你是怎么让十一班的学生们那么听你话的?我总是开玩笑说,可能是与他们八字相合吧,其实秘诀就是以情动人,抓住他们的心。古话都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一个心没在学习上的孩子,就算你花双倍的力气,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但是,如果你能得到他的心,那他的成绩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我们知道,老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要让孩子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份良苦用心,简单地说就是,你打了他一巴掌,他非但不会恨你,还会感激你,那你就成功了。所以,我给这一届孩子的班主任寄语是这样写的:“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中说,世间再也没有比爱更难的事了,是的,爱太难了,太爱,就会变成苛责,变得不像爱。而班主任之于你们,就属于不像爱的那一类,但请你们记住并懂得,世间的爱有很多种,我予你们的那一份,与众不同”。一定要用情感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同你。

(二)有趣。不爱学习的孩子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做事情不专注。对此,我的办法是:故事言说。搜集适合孩子阅读的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不爱学习的孩子很多,但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很少。用一个个小故事,不仅吸引了学生兴趣,把他们从神游的边缘拉了回来,同时,也可以在故事中实现教育。除了讲有趣的故事,还要做个有趣的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化解很多矛盾和尴尬。

阅读。阅读是书香校园的灵魂所在,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为什么要阅读?在这个物欲横流、精神萎缩的时代,直指心灵的阅读、厚重经典的训练,都成了奢侈品。再加上应试的压力,教育的目标被窄化成了一些可以量化的东西:分数,升学率等等。观照人的心灵、精神,滋养高尚、纯洁的人格,往往沦落为漂亮的口号而已。阅读是通向内心安宁的一条通道,它除了能解决人的生存之外,还能给心灵以慰藉。应该怎么读?第一,要从文学、科学、人文三大类别来读,达到阅读的“营养平衡”。第二,实现阶梯阅读,给学生更切实的指导。(参考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第三,强调基础性和本土性,强调文化的传承。第四,构建阅读文化圈。第五,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激情。几天的学习里,新教育推行者们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身上的那股对教育的激情,他们是真正的用心,用生命在做教育的人。但他们的成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牺牲和痛苦为代价,而是用新教育帮助自己发现教育的真谛,工作的意义,为师的尊严,在平常与琐碎中享受幸福与完整,在充满劳绩的教育园地中诗意的栖居,真正实现朱永新老师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感悟心得体会篇6

桌上摆着一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手握着一只黑色签字笔,便开始了我的阅读时光。

新教育这本书可以说是新教育人的根本书籍了,读后,它使人受益匪浅,让人悟性大开,从而对教育事业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看这本书我无法做到一目十行,生怕会遗漏掉什么或产生一种没有看过的错觉,它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一字一句地去看,用心去感悟。后看到书的后几节,我才知道原我运用了新教育实验所提倡的知性阅读式的方法去咀嚼它独有的味道,倍感开心。

看完此书我花了三天,实属不容易,书中虽有让人乏味的但又实在的理论知识,但更多的是一个个新教育实验后留下的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身为一名还未正式成为教师的”门外汉“,跟它对话,我吸取了好多新教育实验所带的宝贵财富。

新教育是一种“新”和“星”教育,在传承中国先人优秀化的同时,也在新的历史条下进行教育的革新,如它个性鲜明的十大行动,四大改变,“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程等,并且不断建筑“星工场”,培养一群“擦星族”,让“星星之火”不断燎原。

新教育是一种“心”和“幸”教育,它注重师生精神世界的建设,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致力营造一个和谐特色创新的书香校园。

新教育是一种“行”和“信”教育,强调行动,在行动中见真知,相信“只有行动,就有收获“”,秉着一种“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坚信理念。

作为一名即将成为新教育的人,我的感悟和反思如下:

面对学生,要求教师需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教师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如阅读习惯,运动习惯,晨诵习惯,写日记习惯等,用拍照片或是写每日教育随笔或是在网络教育在线的贴吧里发表感想的形式去记录孩子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最真挚的教师举动去温暖每个孩子的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起,培养一群“童心悦读”的孩子,让童书陪伴孩子的成长,这样做也可以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去学习,正如新教育实验里所开展的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和运用的儿童阶梯性阅读理念需极大地借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认同感。在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认知上,新教育提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这也就表明教师要通过专业阅读不断地充实自己,坚持写每日教育随笔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育心路,与专业的人士共同讨论和分享心得。教师也需时刻铭记新教育的九大定律: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体罚近乎无能,读书改变人生,堂属于学生,性格主宰命运,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创造辉煌,爱心产生奇迹,这些定律可能会为教师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而优秀的老师在特色和谐创新的书香校园中产生。学校需要努力做好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三点一线”的工作,创造自己独有的个性化的校园化和品牌。

所以多多悦读,坚持写每日教育随笔,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取,向上吧,兄弟!

新教育感悟心得体会篇7

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活水源头。我上学时就喜欢读书,可惜那时候手边能够阅读的书很少。我参加工作后,三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播撒着自己的爱心和汗水,收获着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担任校长以后,我依然时常给自己充电,每天坚持阅读《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教书育人•校长参考》《中国教育报》《教师报》《致教师》等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和教育专著,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理论文章。

近几年来,--区教体局先后多次组织校长、教师们去江苏海门学习新教育。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学习者去海门进行了参观考察。在学习之余,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吴勇主任、陈铁梅等老师的新教育专著。一段段文字,让我心潮起伏;一本本书籍,让我爱不释手。

去年秋季开学后,听说海门市教育局许新海局长又出新书了,书名是《守望新教育》,我便立刻给学校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与此同时,还给教师们购买了《致教师》《教育就是唤醒》等系列新教育专著。书发放后,我一拿到《守望新教育》就迫不及待地阅读。完全是出于对新教育的感情,被许新海博士执著于教育的情怀所感动。连续几天抽空读完此书,一如我的想象,这是一本非常有份量的书。

翻开这本书,首先让我惊讶的是作为一个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一把手,身兼多种角色,还能取得那么多成就: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多项课题,出版《教育生活的救赎》《澳洲课程故事》《做教育的行者》等专著7部,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教育科研论文200余篇,荣获2010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第三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许博士如此执着地行走在新教育的路上,并在路上开出了如此灿烂的花朵?

许博士在书中道出了自己的信念:“新教育人把教育的工作当作了志业,把新教育作为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不断创造生命的奇迹。”“相信新教育,信仰新教育,把自己托付给新教育,带领更多的人成为新教育叙事的主角,让更多的人因新教育使生命由有限变得无限。”“新教育已是我的终身信仰。” ……

有一种叫做情怀的东西总是能够拨动你心灵深处的那根弦,让你踏着前人的足迹,奋力前行,抵达理想的彼岸。而这就是《守望新教育》。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从《信仰担当:相信种子 相信岁月》到《区域推进:只要上路 就会遇到庆典》,从《行走感悟:只要行动 就有收获》到《每日一思:只有坚持 才有奇迹》。一篇篇朴实的文字中,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执著于理想的教育人在推进新教育实验中的行与思。阅读着许博士的体会与思考,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矢志不渝的情结,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

许博士一路从东洲小学校长到海门市教育局局长,再到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始终把新教育之梦作为实现中国教育梦的重要使命。他注重机制创新,组建区域新教育共同体,逐步成立新教育研究中心、新教育研究会、新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聘请特级教师搭建名师工作室,构建完善的项目运作制度,保证新教育实验工作的运作与目标的有效达成。2005年9月海门市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后一直坚持。2007年,海门的“图书漂流”活动延伸至初中。2008年,“每月一事”在海门推广。2010年9月,海门启动“儿童写作课程”……

许博士和他的团队,怀抱着一种合作的精神,用行动坚守着梦想。

书中介绍了海门营造书香校园的一些做法:营造让人渴望读书的氛围;整合让人惊奇的阅读资源;推荐富有层次的阅读书目;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学生阅读中可以分享感人片段、写给主人公某某的一封信、展演书中某个片段等,这都为我校开展读书活动给予了很大的启发。

阅读的过程,就是深入一个生命世界的过程。许博士对教育的挚爱和深情,更促使我追梦的脚步愈发坚定。一个学校,一间教室,一个学生,促使了我们的坚守,促使了我们的梦想之花永远不会凋零。

我校的新教育实验工作已经正式起步,已经顺利上路。今后,我将继续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自己的理想,追寻教育的梦想,用全身心的投入与坚持不懈的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带领全校师生走在快乐阅读、开心工作、幸福生活的新教育之路上。

相信不远的将来,我校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育的科研范式一定会走的更稳,做的更美,改变的更好。我也一定会带领教师们继续谱写出一曲曲人生平凡而动人的乐章。

新教育感悟心得体会篇8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感悟心得体会篇9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许多人认为这非常精辟地诠释了教育;也有人认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这里学校所教内容,主要是指一些纯粹的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东西,好多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记的;而那些在实践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是根本不会忘记的)。

在这一方面,他专门做过调查:平江实验小学的一些教师提出,作为教师都想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也希望在快乐活跃的氛围内进行教学,可现实是现在的学生和教师都没有讲话、活动的时间,没有活动作文怎么写?尤其苏州现在已取消学生的春、秋游,他们不得不将时间花在那些重复的题海里,以至于学生一听到放假就欢呼雀跃,学习已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此,学校固然可以按照新教育实验逐步改善以往的办学理念,可更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甚至出现有的家长看到作业少了就责怪老师的情况,社会究竟对新教育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为此朱永新指出,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定不能少,该做的还是要做,只要是省内游,安全工作做细一点,可以恢复学生的户外游。不仅如此,还要多搞些这样的户外活动,哪怕是附近的博物馆、园林等,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得到实践。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更活跃一点,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埋怨没有时间,那时他们都将时间用在了加班加点上,试问:加与不加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不如将这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书,现在有些学生对有些科目的什么定律、定理、公式都了如指掌,可遇到题目就不会做,原因就是没看懂题目,这非常值得教师们反思。相信只要学生确实是进步了,社会会给予新教育一份肯定。

新教育感悟心得体会篇10

寒假之前,学校给我们发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到家以后,我却一直把它放在一边,其间睡觉前也偶尔翻动过两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学校布置了任务,要完成一篇读后感,于是在开学上班之间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当我读了前三章后,我的收获还是非常多的。我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四种精神;了解了新教育的学理基础;还了解了新教育的四大改变。让我感到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实用的书。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辑第三节《四大改变》中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这一点。文中写了新教育实验的开展给两个孩子带来的巨大变化。一个是胡量。这是一个最讨厌作文,不写作文的孩子,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在新接班老师的鼓励下跑到教育在线网站上开了一个专题贴,一年后这个讨厌作文的孩子竟出版了一本书《胡量日记选》;另一个孩子是陆楚雅,父亲在她一年级时因公去世,因为失去了父亲,孩子很孤僻。老师把她带到了教育在线网上,于是她开始了每天的阅读和写作,孩子现在已经五年级了,写了数百篇日记和文章,成为一个快乐而健康的孩子。在这里我品味到了教育的幸福。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新教育实验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当只是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将来的人生和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我想,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的梦想,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脱离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教育而言的。

身为教师,和许多同行一样,我们都在自己心中播撒无数的梦想,再把这些梦想交付给自己的学生,可惜孩子们的理想一次次埋没在不理想的考试中,一次次埋没在稍有创新的举动就招来批评指责中。学生成了一部部学习的机器,分数成了学生唯一的荣耀和耻辱,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读了这一章,使我看到素质教育的希望。是朱永新教授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的话语让我领悟了理想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超越知识”,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这也是我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的方向。

11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