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学习经历、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微课制作的心得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关于微课制作的心得有帮助。
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通过学习20__年河北省教师远程培训的微课制作说明,使我对微课制作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1.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遵照新的教学理念,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强调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要启发思维、开阔视野、精讲多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各种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4.微课是用短小形式,先从一个细微点出发,基于一个细节深度追问。微课需要的是真问题、真智慧、真策略,来不得半点水分。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追求的路,并不好走,虽有艰难与迷茫,但我会坚持不懈,会奋力拼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更应该努力向“学教并重”方面发展。
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需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当前,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备课形式,要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特点。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这就是“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它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努力向“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面发展。
“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正在强势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教学,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学习并了解“微课”,是大势所趋,也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今年寒假,我通过网络,详细学习和了解了有关微课及其制作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学科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好处。通过这些学习,我受益匪浅。一个知识点,精要的讲解,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几分钟的学习享受,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这不正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期盼的吗?微课,看来不简单。下面谈谈自己的两点学习体会:
一、明确了概念,转变了思想
“微课”并非如我之前理解的是一段随意剪辑的教学视频,而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特点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这是依据“注意力十分钟法则”而设定的;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特别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内容,它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性明确,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学”的设计;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也就是一个微课只说清楚一个知识点就行了,可以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还可以是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等,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制作系列微课。
微课程这一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它把传统的教学场地从课堂拓展到了信息终端(PC电脑,手机,Ipad等);教学时间从课堂上拓展到了学生的可能空余时间;知识传授方式由课堂上一师对多生改为一师一生。现在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各异,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比较好的适应了不同的个体需求。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外使用平板电脑从服务器上下载并观看教学视频,利用教学视频,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始终处于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正如翻转课堂首创者——美国山区学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所感触的,“翻转课堂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再也不会在学生面前花费30分钟~60分钟来讲解。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了。”
作为一名身处经济相对落后,信息设备不完备的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自我满足、沉溺安逸要不得,否则自我成长无从谈起。我要认真研究微课,积极尝试制作微课,努力掌握微课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微课从城市到农村的步伐,能够走得快一些。
二、了解了制作,避免了盲目
作为一项新技术,光有渴望、爱慕之心不行,还得零距离接触、熟练掌握它才行。以前也觉得微课不错,但总没有尝试的勇气,感觉技术太复杂,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手”的盲目感和无力感。这一次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制作微课,广大教师人人都可以。
要制作一个好的微课,首先是规划微课内容,也就是选题。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课后的习题讲解。它的作用是解惑,而不应该是授业。
微课展现的虽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所以要制作微课的第二步应是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的环节也要齐全,条理要清晰。课题、学科、适应年级、学情分析、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有的,而且在设计时要有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有创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第三步是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要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但它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不能喧宾夺主;应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最后一个环节是录制整合材料。录制并不像我所想的那么复杂,可以先用“录象专家”进行录制,再用“格式工厂”进行转换,最后就是上传文件了。现在还有一种新颖的制作微课的方法,那就是用手机录制。手机人人都有,且录制视频非常的方便,比起复杂的录屏软件而言,更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其实,从制作流程来看,微课的制作还是较容易的。但是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如何设计,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迎接挑战,更加全面、深入地去认识微课,学习制作微课,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更好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我们不断深入 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五分钟的学习享受让更多的 学生爱上了微课。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我们可以将一些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 碎片化,显性化,形象化,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从微课制作方法上, 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有录屏专家, 课件加声音或背景音乐转化为视 频格式,手机录制视频。其中,录屏专家和手机录制都挺方便,课件加声音转为视频格式需 要安装2010版的 ppt,对电脑系统要求比较高。
从教师层面,通过微课制作,不仅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制作微课也是 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 做微课程, 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在不断地反思中, 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优秀教师有许 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 经验、传播方法,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从课堂操作方面, 我校实行走班制教学, 微课的应用弥补了走班过程中老师不能兼顾的 不足,对学道中的共性问题及一些难点,盲点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指导。从而保证走班教学的 课堂教学质量。
从学生层面,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学生不懂可以反复播放,针对性 的深入学习, 利于学生落实重难点知识。 避免了往日课堂学习之后学生似懂非懂吃夹生饭的 问题。
我们目前也只是处于微课制作的初步阶段,数量上少,知识点少,学科主干重难点尚未 制作全,不系统,所以,我觉得构建学科微课资源库应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投入的方面。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我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五分钟的学习享受让更多的学生爱上了微课。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我们可以将一些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碎片化,显性化,形象化,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从微课制作方法上,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有录屏专家,课件加声音或背景音乐转化为视频格式,手机录制视频。其中,录屏专家和手机录制都挺方便,课件加声音转为视频格式需要安装20__版的ppt,对电脑系统要求比较高。
从教师层面,通过微课制作,不仅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制作微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从课堂操作方面,我校实行走班制教学,微课的应用弥补了走班过程中老师不能兼顾的不足,对学道中的共性问题及一些难点,盲点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指导。从而保证走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从学生层面,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学生不懂可以反复播放,针对性的深入学习,利于学生落实重难点知识。避免了往日课堂学习之后学生似懂非懂吃夹生饭的问题。
我们目前也只是处于微课制作的初步阶段,数量上少,知识点少,学科主干重难点尚未制作全,不系统,所以,我觉得构建学科微课资源库应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投入的方面。
我参加了由相城区教育局组织的20__年相城区微课制作培训活动。在此之前,我已经对微课、微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在听了金陵馆长的讲座后,对微课、微课程的了解还是表面上的,对于“微课”,具体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还是模棱两可的。通过此次培训,我进一步了解了微课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知识,也看到了优秀教师的微课作品,惊叹的同时也在思考:怎样把微课很好的利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呢?
在此之前,也曾在学校的安排下制作了一个微课,当时的自己并不知道制作了这个微课有什么用,在制作时也是很粗糙的,就简单的录了一下视频,也没做什么修改。现在看来,当时的自己考虑的明显是不周到的,很多也都是粗线条的。在听了刘穿石老师的《信息素养与微课教学——新互联网时代的微课应用与课堂教学改革》讲座后,开始从一些实例中去了解微课教学的意义与本质,明白了微课设计方面的一些注意点,更新了观念,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方法;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的徐国明作了《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讲座,从他一开始给我们演示的《瓜果的想象》就把我们带入了微课的世界,也被他的执着与努力深深吸引;而南京市金陵中心的黄皓燕老师更多的是教给我们一些微课制作的方法,还给我们分享了制作微课的一些工具,很实用,很有帮助。
培训过后,也看了一些老师制作的微课,使我感受到很多老师都在用心的制作微课,也使我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因此,自己也尝试着再制作一个微课,从选题到备课到制作课件,再到微课的录制,已经没有那么的手忙脚乱,也开始学会录好了以后把视频修改,使之精益求精。虽然还达不到很优秀的程度,但是看到自己制作出的微课,内心还是有些许小激动,也希望自己的微课能帮助到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
或许,微课还没有被大多数老师使用,然而,我觉得我们应该以欢迎、悦纳的态度来接受它,同时结合我们的传统教育,我想,我们的教育会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
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我现在想说:给我一点技术,我就可以翻转课堂。不过,微课的道路还很长,我想,只有坚持,才会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大概是在今年的11月份,我们语文组开教研活动,在这一次的教研活动上,我听到了一个新名词,而且对它既好奇又冷淡,它就是“微课”。丁艳萍老师受邀为我们讲解了微课的含义及制作方法。乍一听,“微课”,我想当然地理解为是一堂微型的课,我们现在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还微型,那多少时间算是微型呢?经过丁老师的讲解后,我才明白,原来“微课”,不是指老师在讲台上与学生面对面地教学,而是通过网络来学习,即ppt加头像的方式,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当时我个人认为应该不是很难制作。这次教研活动,我印象很深,因为我听到了一个新知识,所以好奇;又因为我现在抽身乏术,听了之后也没放在心上,更没有想去制作,所以很冷淡。
过了一个月以后,我接到了丁老师的电话,她居然要我制作微课,我真是大吃了一惊。在电话里,我简单询问了一下具体如何制作课件,丁老师给了我回复,之后丁老师说给我发一些制作微课的软件,我按照她说的话,接收了丁老师发来的软件,存好。自从这次电话后,我完全把丁老师要我制作微课的事抛在脑后了,管都没管过。大概过了半个月,这时丁老师打电话来了,我一看,心想,怎么办好呢,自从那次电话后,这半个月我没着手准备微课的事,心理这时候是说不出的感觉啊,后悔当初怎么就没了解下微课呢,顾不了这么多了,先接了电话再说。果然不出所料,丁老师打电话来就是询问我微课制作得怎么样了,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我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就敷衍说,我正在准备当中。当时说话的时候心里十分没底,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啊。丁老师十分热心地说,如果我在录制的时候有困难的话,她可以帮我录,而且我们约定好了一个时间,由她来帮我录。
这下,我知道已经不能再拖了。离我们约定的时间只有6天,对一个对微课完全没接触过的人来讲,我真不知道我能不能把微课录好,但我下定决心我要认真地去准备,绝不辜负丁老师对我的一番关心与期待。
首先,准备录制微课的素材。微课的基本要求是要在5分钟之内就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重点来讲解,它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基于这样的一个要求,我就留意我上课的时候所讲的一些知识点。每次上完课后,我总会把之前选好的素材推翻,真是苦恼啊!最后我确定了一个主题,就是探究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经过,因为我觉得这个主题基本符合要求。
其次,准备录制的课件。在准备课件之前,我先把丁老师的生命工作阅览室里的所有成员录制的微课看了一遍。接着又看完了所有的关于微课制作的视频讲座。最后,我还看完了丁老师发给我的关于制作课件的一些基本要求等等。在做好一切之后,我对如何制作课件心里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课件页数大概五六页,以美观、大方、简洁为主,按照这些想法,我开始制作了我的第一个微课的课件。
最后,准备开始录制微课。准备好素材和课件后,我选定了晚上来录制我的微课,因为在晚上会比较安静,没有什么杂音。一开始,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背素材的坏境中,读了五六遍之后,我就尝试着背诵了,背了几遍之后,我觉得应该可以了,就准备要录了。但是我不知道准备的素材大概几分钟能完成,所以我没点课件。我先对着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6试录了一遍我准备好的素材。这不录不要紧,一录吓一跳啊,我发现了几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时间稍微长了一点,5分多钟;二是录屏中的我时不时地眨眼睛。看完之后,不行,我觉得我还要多试几遍。经过之前的录制,我简化了一点素材,录制的时候尽量不眨眼睛了。录制第二遍之后,时间上是差不多的,就是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眨眼睛的次数比第一遍的时候少了一些,但是由于过于专注于不眨眼睛,导致的结果是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声音也没有一点变化,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调。接着又开始录第三遍了,我结合之前两遍的优点,改正之前的缺点,又录制了一遍,这次我是边点课件,边讲来着,讲完之后,哈哈,原来,我就只顾着讲课来着,忘了点课件了。哎,再来一遍,在录制第四遍的时候,我心情放松了许多,素材也很熟了,录完之后,我初步满意了。我自我安慰来着,心想,这是我第一个微课,肯定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以后会越来越好的。看来,要录好一堂微课,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以为讲个5分钟,小菜一碟,可真正上“战场”了,才发现问题重重啊。
经过这一次录制微课的经过,我感受颇多啊!心里想当然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只有亲身去实践了,才知道其中的难处与艰辛,这就应了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这对我以后的为人处事也有很大的帮助,不能过高地抬高自己,也不能过低地小瞧别人,一切应当谦虚而行,应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进。
最后,我真心感谢丁老师,因为有她,我知道了微课;因为有她,我制作了微课;因为有她,我挑战了自我。
在此以前对微课很一步的了解,“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陌生,参加了网络研修学习后,终于了解了微课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观看了微课制作的视频,对我很有帮助。
使我对微课有了进通过微课,每个老师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的精华部分简洁快速的传授给别人。看完视频后,报着好奇的心态拍了一个简短的微课,看了一遍觉得不好,又拍了好几遍,也看了几遍,总觉得还不够完美。
总结了一下,要拍好微课,首先要对课件的操作流程非常熟悉,把要展示的内容很连贯的复述,微课内容不能太多,5分钟左右,语言一定要精炼。
总结方法要到位,使人听过之后印象深刻,才能算是一个较好的微课。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我会继续努力,去做出一些好的微课,把它运用到教学工作中。
很幸运参加了在泰州举行的“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观摩活动”, 让我收获满满。会上,魏星、薛发根、宋运来、张敬义、丁雪飞五位特级老师分别为我们上了一节示范课,并做了报告。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聆听名师的教学报告,收获很大。
一、 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们回味无穷。
五位特级教师执教的课例体裁有所不同。魏星老师执教的是古诗《清平乐 村居》,薛发根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宋运来执教的是微课程作文《急吼吼》,张敬义老师执教的是《放飞蜻蜓》,丁雪飞老师执教的翻转课堂《黄果树瀑布》。特级教师教学风格不同,课堂上精彩不断。魏老师扎实幽默,张老师循循善诱,宋老师激情四射,薛老师厚实稳重,丁老师清新有活力。五位老师的教学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奥妙。但是,五位特级教师又同时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坚守不变的东西。
1. 师生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的地位。
教师只在有疑难处点拨,学生始终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如薛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的难点是懂得剪枝的学问中蕴含的道理。薛老师教学此部分时水到渠成把教学的难点化解,学生很容易的懂得了道理。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重点,教师只在重点、难点处稍做点拨,充分显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2. 充分体现语文课学习中语用的教学。
魏星老师执教的古诗《清平乐村居》,魏老师指导学生从理解难懂的字义、诗句意思,了解作者入手,循循善诱,老师不断引导学生走进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了解诗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引领学生渐渐进入诗的境界。看似简单的一首词,却在魏老师的引导下,上出了厚实的语文味道。整节课学生动口、动笔贯穿始终,体现了新课标倡导下的语文课教学重视“语用”的思想。宋运来老师的《急吼吼》、薛发根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都有引导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习得语言文字的能力。
3.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生动、幽默。
课文朗读的指导,品味词语的教学、概括课文内容、以及体味写法、练笔训练等无不体现了扎实、有效的特点。老师们朴实、扎实、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回归语言文字训练原点的思想,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有益的思考。
二、平实的教学报告引领我们的成长
五位特级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做的报告为我们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扇窗。
魏老师对古诗教学的研究让我们感觉到,每一首古诗的教学,都可以为学生打开了解古代文化的视野,引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语文课的教学要注重实践,让学习语文成为一种生活。
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一直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一提写作就头疼。宋运来的童漫教学,对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对习作的兴趣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一幅幅漫画让学生在想象、猜测的过程中精彩不断。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想象不断向前走,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也完成了对语言文字的表达。
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是扎实有效的培训,相信我们能尽快成长起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做出更多有益的尝试与思考。
一、什么是微课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家族又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微课。那么,什么是微课呢?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
从微课的概念我们知道,一个微课就是一个知识点,它注重的是方法的传授,即“授人以渔”。学生用习得的方法去做相应的功课,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在做功课的过程中遇到“拦路虎”而询问老师,这个时候老师的讲解,必能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与两千多年前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理论如其一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的意思如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即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急于解决而又解决不了时教师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学生对某一问题想说又难以表达时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思路,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所以,微课教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教育模式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要从两千多年前孔圣人的私塾教育算起。孔圣人一个人要教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资质的学生,所以他研究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叩其两端等等。仔细推敲这些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循循善诱”,说的是老师只是一个诱导者,一个引路人;“因材施教”,说的是老师要分析学生,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不要“一刀切”等等。这些理论的实施,使得两千多年前私塾“混班制”教育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
可惜,老祖宗的经验之谈未被我们重视。“洋学堂”传入后,私塾渐渐销声匿迹,班级授课制成了我国唯一的教学模式。这种班级授课制因为有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限制,所以老师们不得不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一个班级尽管“材质”各异,老师们用的却是一个教案,一个教学进度,“为了每一个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自然成为空话。
(三)时代呼唤
现代通讯业的发展,使得教育共享成为可能;校校通、班班能,使得革除教育弊端成为可能;家家通、人人通,使得教育公平成为可能。微课应运而生。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值得大力提倡。如果各年级各学科都能把知识点做成微课或微课系列放到“班班通”、“家家通”上,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自己的薄弱点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就像到超市选购商品一样,就像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一样。
这与两千多年前孔子的私塾教学何其相似!只不过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面对的是孔子,他们受着时、空的限制,现在的学生面对的是各位优秀老师的影像,是微课,时、空无限。但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都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教师只是从旁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只不过后者比前者手段更先进,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
三、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
如前所述,微课“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所以,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有如下几点:
(一)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阶段,如果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音画皆美的视频,不但能使学生迅速安静下来,而且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曾听一老师上《木兰诗》一文,她用电影《木兰》的插曲《木兰情》导入,那哀而不伤的旋律、悲壮的画面、不落俗套的歌词、如泣如诉的歌声一下子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神,接下来的上课环节也非常精彩。这节课课前让学生有期待,课中让学生有满足,课后让学生有留恋,真是一堂好课。
(二)示范作用
理化实验能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一丝不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理化实验课是有限的,理化实验教学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是小班化教学,那坐在后面的学生是较难看清讲台前做实验的老师的一举一动的。如果能把老师做实验的过程做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那就不管坐在哪里的学生都能仔细观察老师的实验过程了,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信心做实验了。
当然还有语文、英语的朗读示范作用,这里就不赘述了。
(三)方法传授
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是掌握学习方法,解题的关键还是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万变不离其中。
我有一个微课叫《古诗词中的意象》,它归纳出古人选择意象的三个方法,这就比把上百个意象的分类印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强。
所以,老师要善于总结方法,要将本质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而不是教给学生一大堆现象,要让学生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教材解读
中学生各学科课本都是按单元内容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核心知识点。这一个个的知识点就可以做成一个个的微课,让学生反复揣摩、领会。学生悟透了,解起题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比如初中语文阅读这一块,有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方面。古诗文阅读我就做了一个专题。这个专题主要包括两个子专题,古诗词欣赏和古文阅读,我各做了六个微课。
子专题一,古诗词欣赏六个微课,分别是古诗词中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境、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古诗词的内容与情感和古诗词中的典故。
子专题二古文阅读六个微课,分别是古文的翻译方法、古汉语的特殊句式、古汉语虚词的一般用法、古汉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古文的内容与情感和划分古文朗读节奏的方法。
相信只要仔细观看了这十二个微课,就能掌握古诗文阅读、欣赏的方法,就不会惧怕做古诗文阅读这类题目了。
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还有很多,本人仅以此文抛砖引玉。
四、迎接教育的春天
我国教育现状受到多方诟病,易中天就曾撰文《不原谅中国教育,它最不拿人当人》炮轰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努力探索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如:
杜郎口中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10+35”课改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还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山东兖州一中的“35+10”“循环大课堂”模式,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这种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后段变前段,前置变预习,课后变课前,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
不管哪种课改模式都是为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班级授课制走过百年风雨仍岿然不动,社会、时代却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通讯发达、网络普及的今天,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势在必行!可怎么改?怎么才能改到让教育不再束缚人的天性、人的精神、人的创造力?
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让教育网络化,让教育信息化呢?微课这个集网络、信息于一身的新生事物为什么不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呢?微课的核心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所以微课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让微课翻转课堂早日成为现实,让微课给教育带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