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三国演义写心得体会

| 新华

心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在某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并反思自己的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类似的问题。写好三国演义写心得体会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三国演义写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三国演义写心得体会篇1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内容多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间书艺人所编,经罗贯中的整理和编辑后,就成了一本中外闻名的巨着,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故事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故事就这样开始,而以其后约九十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其中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捉放曹”,都是家传户晓的故事,可见此书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阅读的念头。

我认为书中的人物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主角刘、关、张三人在其漂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仁、忠、勇三种典范的英雄气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刘玄德携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情节,而书中的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维也被描绘成忠孝智义兼具的栋梁之才,而一代军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汉变到大奸大恶的险恶丞相的心理变化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见这部书对人物特征刻划之精细堪称古代长篇小说之首,真千古奇书也。

而三国演义一书,由宋朝开始有书艺人用之作题材,只不过都总是没有连贯性,不过何以我会言及书艺人?其实书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国演义中,最为所熟悉的都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显,相对地,奸相曹操只因“挟天子,令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这个情况大抵只会出现在尊儒的宋朝。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是无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没有历史价值,只不过历史价值不在三国时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为三国演义是坊间的书籍,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像张飞这样的英雄出现,大抵是因为汉人在元朝时饱受欺压,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为之出头,张飞才会由温文儒雅宽大画家、书法家被改成敢作敢为的大老粗,而“张翼德怒鞭督邮”一事就可完全表达百姓对元朝官员的强权欺压有多大厌恶。

其实我还不知自己读了这本书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必须读中国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有太多阴谋诡计,水浒中有太多过份豪气的情节,相比之下西游记及三国演义比较适合青少年看,不过除了文学价值外,三国演义更有助我们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极力推荐三国演义这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写心得体会篇2

假期,我在区图书室借了一本《三国演义》,以前也只是多少看过电视剧,但从没有真正的认认真真看完一整部。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感觉从中受益非浅,也是说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三国演义乃是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描写了许多不可能为可能故事,比如说曹操的草船借箭。并且这些小故事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深入我心。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还有我们村里有一句流传的话语“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可能说的是人看过三国后头脑会比以前变得聪明的意思!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什么“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看过之余,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要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对当时的周逾和现在我们看来,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瞒“过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万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试想,诸葛亮不讲究“策略”能行吗?

细细思量,我们的学习不也一样吗?也应讲究方法,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让自己的大脑得到调节,为下一节课积蓄精力,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这样,生活也如此。记得高中放假回家的时候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沏点茶水,沏茶就要烧开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叶。烧开水约十多分钟,洗杯子约要五分钟,分放茶叶约三分钟,这样一来,就要共花将近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法:在烧开水的同时,就洗杯子,分放茶叶,等水烧开后,其余两项工作早已完成了。这样一来,我不仅节约了时间去做其它事情,还让客人在短时间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做事情不仅要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识”,用我们的话说要有“头脑”,还要有“单匹救主”的赵云的“胆”。

三国演义写心得体会篇3

《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我国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叙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魏、蜀、吴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三国演义》书中描写的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故事,给了我深刻的教育。尤其是书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关羽(又名关云长)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好像红枣一样,一双单凤眼,两条卧蚕眉,相貌非常威武、雄伟。我最佩服他的坚强,因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用小刀划开肉,把骨头上的毒一刀一刀的刮下来,虽然这个“手术”会使“病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一边强忍住疼痛,一边专心致志的和谋士下围棋。虽然关羽在麦城一战中身馅埋伏,被魏吴联军杀害,但关羽忠义两全的英雄形象依旧长存在我心中。

再说诸葛亮。《三国演义》中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自然是诸葛亮了!我佩服他能“算”准人。他知道曹操肯定不会出兵,只会射箭;他知道鲁肃忠厚老实会保护他,帮助他完成计划;他知道周瑜嫉妒人才,蓄意刁难他。他似乎有双神眼把人看穿,看透,看到心里;我佩服他能看准天。知道三天后的早晨,江面有雾,这漫天大雾是天然的屏障,可以引诱曹军发箭,而不敢轻易追赶。他还算出此时必定顺风顺水,他的船队能安全返回……。诸葛亮神极了,这一切他怎么能算得准,难道他真是神吗?仔细想想,这里体现了诸葛亮的学识渊博,善于思考分析。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己知彼,屡战屡胜。

我爱读《三国演义》。我喜欢关羽的勇敢坚强,忠义两全,大智大勇;佩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努力,立志做一个学识渊博,有勇有谋的人。

三国演义写心得体会篇4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着之一。它有着丰富的文学知识。

里面的人物有刘备、诸葛亮、曹操、孙权、赵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因为他学问渊博,胆大心细。在《三国演义》中,也被称做一号人物。还想听我详细讲解吗?那就听我慢慢到来。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他从小就饱读经书,为了避开天下大乱,随叔父到荆州。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队策。使刘备建立了蜀国。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病死五丈原,享年63岁。诸葛亮死后__年不到,蜀国灭亡。现在诸葛亮成为了被人们永远赞叹的知识者。诸葛亮的一生可以用8个来形容。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这篇小说让我知道了只有从小努力才能成就功名大业。

三国演义写心得体会篇5

我是一位小“书虫”,从小到大,我“吃”了不少书。其中既有群雄四起的《三国演义》,又有描绘了许多奇山异水、奇珍异兽的《山海经》,还有描写众好汉们齐聚梁山泊,反抗朝庭统治的《水浒传》……这些作品凝聚了古人的思想精华,加上艺术的手法创造出来,成了轰动一时、脍炙人口的名作。

“雪夜上梁山”、“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一个个优美的故事,向我们述说着一百零八位好汉是如何与朝庭斗争并团聚在梁山泊,同时也揭露了朝庭的黑暗嘴脸:皇帝昏庸,贪官奸臣横行无阻,他们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只为自己享受,终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社会矛盾。整本书读下来,留在我大脑中最深的,便是好汉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忠”与“义”,和他们的那种“路见不评分,拔刀相助”的豪迈。

何为“忠”?何为“义”?这恐怕是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我认为,“忠”是指对自己的祖国、朋友别无二心、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正是对“忠”的最好诠释。“义”这个字,笔画虽少,却最让人难以做到。在新中国没有成立以前,多少革命烈士为了中国的解放赴汤蹈火,这是一种“义”。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这也是一种“义”。路见不平,拔刀向助。这也是一种“义”。对待祖国,对待朋友,就应该做到“忠”与“义”二字。这样,才会无愧于祖国对我们的关爱,无悔于我们的一生。

我们对祖国和朋友的“忠”与“义”不需要做什么大事,平日里一点一滴的小事就能体现我们内心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想法:在学校中,同学们习惯互帮互助,即使是一位不认识的同学我们也会尽力帮助他(她);我们经常听到祖国各地传来许多乐于助人的事,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也不少。在政治上,我们坚决听党指挥,跟着党走,支持党为人民做正确的事。这些事,虽不算大事,却体现了我们对祖国的忠义。我们需要向文天祥那样铁骨铮铮,对祖国忠心耿耿的人。但是,我们不需要那些为了一己之私,出买祖国,对祖国不忠不义之人。

我们可以碌碌无为,我们可以做一个普通人,我们可以去做许多有趣的事,但我们不能对自己的祖国不忠、不义。乌鸦懂得反哺,羊懂得跪恩,祖国是神圣而又慈祥的,她关心着我们,保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连动物也懂得报恩,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懂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关心我们的祖国不忠、不义呢?

三国演义写心得体会篇6

中学寒假读书心得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三国演义写心得体会篇7

今日,我读了《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

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了,《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所以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可是,曹操随着自我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了。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了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明白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所以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匆匆忙忙地赶了一个午时,没打完,也打不完,过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还是饶我吧。

三国演义写心得体会篇8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从周朝以来对于天下的定义。而《三国演义》一书所呈现的便是东汉末年分三国的史诗。读罢后,我陷于遐想之中。

东汉末年,卖草鞋为生的贵族刘备,与杀人而逃的关公和杀猪卖酒的张飞“桃园三结义”,共创大业。三分天下时,因为刘备文有卧龙、凤雏等经天纬地之贤臣;武有关公、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虎将。所以,刘备也有一席之地。

曹操虽然兵少粮少,可是他却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绣、灭袁绍、攻刘表。可见,曹操人十分聪明,正如他《短歌行》所写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豪情壮志。刘备他虽然兵也少,但他仁义宽厚、爱民如子、礼贤下士、知人信人。所以有陶谦三让徐州、临难时携民渡江、风雪中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因此,有民心的刘备成就了伟业。

当我看到东吴和曹操打“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下子收了十万有余的箭时,我觉得诸葛亮十分聪明,而周瑜是多么惊讶,又多么想杀了诸葛亮呀!他以为诸葛亮日后会成为江东大患。当看见“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时,马上在脑海中想到:江东的将士们对周瑜如此忠心耿耿,“赤壁之战”的&39;胜利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三国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关公了,他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单刀赴会。可惜关公败走麦城,被东吴杀之,一世英明画上了一个句号,可惜、可叹、可恨。

在三国的最后时候,三分归一统,司马炎成了这个世界的主人。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12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