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考研心得 >

考研数学高分心得总结

| 日鹏2

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加入考研队伍,可是,考研是个怎样的过程呢,如何准备,怎么选择,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定困扰这大部分同学,其实,多向前辈学长学姐们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高分心得,供大家参考。

数学高分心得1

经验一:数学的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的数学功底并不是很好,有这个自知之明,所以在复习时间上就提前了许多,早在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准备起高数、线代等科目的复习了。当时用的是同济版数学教材,以及曹显兵、黄先开老师编写的《大学数学过关与提高》经济类丛书,买了《微积分过关与提高》、《线性代数过关与提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过关与提高》这样三本。到大三下半学年时,开始用复习大全,启动了考研的强化复习。

经验二:对于数学学习,本人的感受是学习时要平心静气,并坚持不懈。你可能不是最聪明的人,但你也可能成为最后赢得竞争的人。在我上大学时的同学们之中,当时成绩并不怎么好的人却最早考上研,与这位同学交流才得知,持之以恒是他比别人早达到目标的首要原因。做任何事情,在确定目标后,一定要坚持一定的时期才能显出效果来。滴水穿石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借口工作紧张,上课忙碌就不坚持考研准备并不是合理的理由。

经验三:几本后期的重点参考书要吃透,一点也不能含糊。看蔡子华的书,是复习大全与必做客观题1500题精析一起看。如果你想公共课得高分,考数学的话,也只有这门科目能拿到高分,所以下同样的功夫,比较起来,可能数学取得的进步要远大于英语和政治。而且,说实话,英语和数学,除非是学得极好的人,否则在考前,恐怕多少也会担心万一马失前蹄,不过基本线就完蛋,所以,这两科的学习,总应该尽力而为,尽量避免马失前蹄的可能。

我觉得,如果把蔡子华的几本书做透了,复习后再作几套模拟题,数学拿到110分,没有问题,如果题目简单,拿到130分都可能,但要确保的话,是复习时间早一点,然后在10月份以后做一下陈文灯与李永乐的模拟题。一般来讲,复习大全一般要做个3遍左右,身边有的同学甚至用了5遍。数学的定理要掌握到位、牢记,通过大量做题,及时总结,尤其想线性代数,各个定理都可演绎成另一种说法,写出自己的总结,很必要。

数学,不论题目难简,想拿高分,填空与选择用时不应超过45分钟,留给大题多一些时间。

数学高分心得2

一、复习资料的选择

我用过的复习资料有:

1、《复习指南》+李永乐。

我个人比较推荐数学基础比较好的人使用,条理清晰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李永乐的我个人感觉编排上有点不科学甚至混乱,但似乎也是比较适合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或者注重基础的。

线代的话,我直接看的李永乐的讲义,复习指南上的都没看了。

还有我建议二战的同学应该换下口味,因为之前用过的书,碰到的很多题你太熟悉,反而达不到效果。

总之,无论是哪本,都有用了考140+的人。所以关键在于人而不是书。

2、李永乐《真题解析》。

真题还是绝对性的推荐李的,因为编排上就包括了分章节解析和套题,所以适合多轮的复习真题。陈的只包括十年的真题,而且都是套题,后面的答案也有好几处错误。

3、李永乐《全真模拟400题》。

题目有一定难度,很有可能做不完,我考前模拟就有四五套没在三个小时内完成。但是还是推荐的。更多的作用是查漏补缺。

4 其它模拟题

武忠祥的《最后冲刺五套卷》感觉很赞,题目有一定难度,建议想考120+以上的考前一个月模拟一下。

其次我还做了蔡子华的模拟题,属于比较简单的,适合考前找找感觉和自信。

二、复习计划

原本计划六月份下旬开始复习,结果因为很多事情搞到七月份中旬才安顿下来,所以我的复习计划是从七月开始的。

(我整个暑假都只看数学和英语单词,没看其它的)

因为我原本基础还可以,又是二战,所以我是边看书边看复习指南。

1、七月中旬—九月上旬:搞定高数教材和指南的高数部分

第一天看一个章节的教材,并亲手证明书上定理,动手算例题,在稿纸上多比划比划。选取课后习题中较难的部分做一做。

第二天开始看前一天看过教材所对应的复习指南上的内容,一般一章要看三天左右。这里要说说的是,书上的定理和结论以及方法,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然后例题一定要自己亲手做。对于不能完全独立做出来的,一定要标记起来,下次肯定还得看。习题也不能太依赖答案,先自己思考,对于自己毫无思绪的,参考答案之后,要标记下来,下回肯定还得看看。

2、九月上旬—十一前:线代和概率,教材搞定,线代讲义搞定,复习指南上的概率搞定。

由于线代的基础较好,所以我看线代比较快,基本上是当天上午看教材并证明教材上的结论和推论,下午就做讲义上的例题和习题。一天一章。

如果基础并不太好的,可以把时间加长些。方法上就是一定要自己把书上的定理和推论理解和证明了,习题一定要亲手做。

概率复习方法类似。这里不得不说下的是,我自己看书时,就注意不留死角,像二维正态分布,分布函数的连续性和可导性这些,我都在看书的时候注意了。而且自己也亲手计算了一下二维正态分布的相关命题。所以在考试时才能沉着应对那道变态的概率题。当然,我认为只有想冲刺高分的才有必要这样,否则的话,反而效率不高。

3、十月六号-11月上旬:真题套题模拟。

由于第一轮已经较好的复习了全书和线代讲义,所以这一阶段我决定把复习方法调整为:

第一天做一套真题,按三小时考试完成。然后再第二天总结出一些方法并把一些掌握不太牢的东西记录下来,。第三天把第二天记下的需要加强的东西再看复习指南。

大概三天一套。

(这里其实相当于把指南中不太熟悉的部分又看了一次。)

4、十一月上旬-十二月上旬:全真模拟400题阶段+真题第二轮

也是按三个小时一套做,但常常做不完,。但为了构造考试的氛围,还是坚持在打击中做。和我一位考清华的同学PK,互相阅卷,一天一套。每次他都胜我一筹,所以总倍感压力。

(我们一般是上午七点左右开始,做到十点,然后再花两个时间总结)。

每次做完后,我们第二天就会总结,查复习指南,并找相关真题对照总结方法。

(这里相当于把真题和400题按题型总结了一轮,所以算是第二次看真题)

5、十二月上旬到十二月底左右:模拟+回归阶段。

这一阶段,也是以三天为一周期。第一天一套模拟题仅找找感觉做完把错题稍看看,第二天按章节看复习指南之前标记的需要重复看的部分和真题,第三天按章节看400题(就是一套一套地把其中某个部分的看看)。

(这里相当于把真题,全真模拟400题,复习指南没完全掌握部分,又看了一次)

6、十二月底-考前1月5号左右

做武忠祥的模拟题,五套,主要是找考场的紧张气氛。然后就是把以前的错题看看了。

7、5号以后就天天在看政治了。

三、其它

1、真题真的很重要,但重要的是亲手做和理解而不是做了多少次。虽然很多人说今年题目非主流,所以真题没用,但是我依然估执地认为,真题是起码要做两轮的。

2、动手做题,独立思考。一定要自己亲手做和想,包括书上的定理,也要多想为什么。

3、别人的东西只可以参考而不能照搬。不要老想着和别人PK进度。某些人老在网上说自己怎么怎么了,真题秒杀之类的。不要被别人影响了,全心全意复习就行了。我考前做真题也是100+-140+之间飘忽。我考前做四百题,有90多的,也有130多的,但一般也集中在110左右。所以不要被别人影响了。

4、如果时间允许,能早点复习就早点复习吧。我是复习得太晚了。后期感觉时间很紧,压力也非常大。

但也不要太早,11年考的最多也就是这会开始复习吧,那些大二就复习考研的,我个人是很不推荐的。

5、交流。和别人的交流也是非常有用的,记得我考前一直有和数学版的新任版主shn521交流各种概念的理解和证明,他深厚的功底也让我倍感压力并转化为动力。很感谢他。

数学高分心得3

因为本人是数学系毕业的,所以对数学系可能比较了解,希望对各位考研以及读研的师弟师妹有所帮助。

先说考研吧。一般考四门:政治,英语,数学1,数学2。政治,英语,这没什么说的,全国统考。考到上线就行了,前几年线好象一般是45分左右吧,一般西南地区可能少点,云南可以少5分,重庆好象可以少3分。对一些英语不是很好的同学比较有利。一般学校数学1:数学分析,数学 2:高等代数。考哪个学校大家能弄到那个学校的课堂笔记。比如你实在想考北大数学系,好,那么就用点时间去随他们的学生上课去吧,没必要全都去。哈哈,去和学生混熟悉,和老师也弄熟悉了。当然对自己有帮助。当然了,如果有同学在那里的话可以请他们帮忙。我个人觉得,专业,对学数学的来说也没什么大的问题。有些学校要求可能不是只考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大家要在报考之前去学校网上去弄清楚到底考什么,以及指定的参考书。

考取了,找导师就比较重要了。自己有意想的导师,一定要提前打招呼。直接明说:_老师,我对_X比较感兴趣,你看我想跟你读研究生。怎么样啊。我要在这方面做下去的话,需要先看什么参考书啊。等等,要早联系。如果联系晚了,可能已经有很多人联系了,他想带也太多了。

选导师原则:1、学问搞的好的,这一般问高年纪的同学就能大体了解。2、关系广的,一般是系主任,院长,书记等。

再来说说读研究生这三年(有些地区是两年)怎么度过吧。三年,很快就过了。研究生阶段,课程比较少,大家相对来说空时间比较多。但怎么能不浪费而能有意义的度过呢?我觉得,首先进学校后,要多读书,资料。这是写文章的基础。专业书籍一定要多看,这是做毕业论文所必须的。而且如果做的好,提前发表一篇两篇的文章(档次不一定很高),别小看这文章啊,可能就这么一点小垃圾文章就能奠定你研究生阶段所有的奖学金(三年,每年都有,很爽不?而且就因为这篇?)虽然是垃圾,但别人再眼红也争不了去。哈哈。钱啊。其次呢,呵呵,没男朋友的找男朋友拉,没女朋友的找女朋友拉……呵呵,大家自己生活自己安排吧。

好了,就说这里了。希望大家成功。

数学高分心得4

其实从小到大我的数学还是不错的,不怎么努力却也是名列前茅,没参加过什么"奥数""华数"班,却也在各种竞赛里拿个小奖.以至于那个时候就固执而且幼稚的认为,不努力就能拿到成绩的人才是真正的天才,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如果被人家谈起我说我是个多么多么努力的人,那感觉就象是一个洁身自好的人晚节不保一样,自己会觉得很丢人.哈哈...努力竟然是丢人的事情,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其实真的很幼稚啊.那个时候偏科还很严重,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么,我倒是没有那么俗,不过心里面真的只有理科才是真正的学科,是智慧的象征,能学好理科就说明你是个聪明人.而文科的好坏则不会影响一个人智商的高低,有的时候甚至以文科成绩很低为荣...好象那个时候的自己很在乎"智商"这个评价指标呢...

上了大学渐渐成熟点了,不再那么注重所谓"智商"的虚名,不过好象刚刚成熟到半瓶子醋的水平,不在意就成了坦然的不学了...唉....其实现在有点后悔大一大二时候的浮躁,尤其是看到大家舒舒服服的保研的时候.不过苍苍很会开导自己,按他的话说就是老子玩过了,老子玩了3年,学了半年,和他们保研的结果一样.那些保研的一直那么累,也就这半年舒服点...想想也对,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失去就会有得到...

一下子就开始考研复习了,虽然之前的学习已经开始有起色,但是看看大一时候的数学成绩心还是不禁发凉,线数60,高数也就是七八十分...即将到来的难度加倍的数一呢??呵呵,看来要放平心态了,我不是天才,所以必须要努力了,如果幸运的话我还算个聪明点的人,那么也许我可以取得一个高点的分数,用来弥补我实在太烂的政治和英语.

真正认真起来我发现自己还是很有实力的,忘的差不多的东西一看就能提的起来,而且不憷难题,似乎我骨子里还是一个适合理科的人,遇到一眼解不出来的题总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兴奋.这让我对自己的信心加倍,每天做数学题从开始的例行公事,到没有感觉,到最后的十分享受不做不爽的地步.(对我来说和政治比起来数学题确实是调剂放松大脑的良药)

上文登的补习班很辛苦,没有空调,而且到后期也不是听的很懂.但是坚持把笔记记了下来,回去的时候复习定理公式,将课上大约400道例题重新做了一遍.<复习全书>课后也有习题,做了一半,这本书主要是当作每天做题查找公式定理用,但是此书的所有例题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过了一遍.文登课上卖的600题做了一遍.文登发的历年真题,以每天两套的速度将数一数二都做了一遍.又买了李永乐的模拟考场400题(实际只有200多道),买了陈文灯的模拟考场15套,都做了一遍,个别经典体型反复做了一下.开始的时候平均每天40多道题的题量,后来有意减少做题量,减少到每天一套题的水平...纯粹是因为没题可做了...

每天做数学题没有觉得痛苦,倒是真是有点乐在其中的意味.我是采取当天只想当天事的方法来避免心理上的负担.如果总是想着明天后天还有那些成山的习题,那样会让人被自己的想法压的透不过气来,也会影响当天的效率,所以我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第二天以后的事情,当天任务完成就OK!而且一旦趴在习题中间进入数学的海洋,大脑就完全被解题的快感所占据.当然有让人心烦十分别扭的题型,将它标记下来隔几天就看一边,直到看到这种题就有一眼就能看破的快感为止...

不知道我的方法算不算是大家嗤之以鼻的题海战术,我觉得也是因人而异的,题海战术通常和痛苦挂钩,但是我倒是觉得很享受,说是享受也会有艰苦的感觉,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种享受,只是努力去淡化那种苦闷的气氛,而将复习过程中一点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快乐无限放大,心理状态也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最后成绩数一149,大概是不懈的努力和一点小聪明结合起来的分数.不明白一分扣在哪里,以至于我少了500大洋.

数学高分心得5

我也只是考研路上的一个普通人,不是大神,也不算坚韧的小强,只是走过这条路,谈谈自己的小小体会,如果能帮助到任何一位学弟学妹也就是在下的荣幸了,这会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在论坛上一直潜水,很多厉害的学长学姐虽不面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真的很谢谢你们~

首先,简要自我介绍一下,我是13年考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硕士新闻方向的。大一入学时,遇到武汉大学的同学会心生羡慕,听他们讲武大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曲径通幽的樱花大道、潇洒恣肆的教授;大二时,深入新闻专业课的学习,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中外名记者等等课程是自己第一次系统接触新闻这门综合性学科;大三,开始和好朋友时不时地去图书馆坐坐,美其名曰是要看专业书背单词准备考研,实际上也只是磕着话梅优哉游哉看杂志;大四,终于,我的考研征程拉开序幕。复习的这两个半月是我对在湖大四年学习与成长的回答,所幸最终不负初衷。既然是跟学弟学妹们讲讲自己的考研历程,当然要有始有终,接下来就我个人粗浅的准备以及思考经验做系列阐述。

一、决定是否考研

就我个人以及和身边考研的同学交流所知,大部分人考研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种:

1.希望自己到更高一层的平台去深造;

2.本科专业不喜欢,换一个专业考研增加自己的专业复合度;

3.不想那么早就业或者恐惧找工作,希望再到学校待几年;

4.周围的同学都要考研,不明确自己的去向,好吧,那就随大流。

其中抱有学术目的的1、2类同学是有很大的可能性考取心仪院校的。第3种同学后来也有过迷茫和彷徨,在跟我的交流中曾经谈到,读研也不想他想象的是一个避风港,如果当初能试着去找工作,也许结局会不一样。实用主义的检验者也只是自己的努力和实践。但是,我想对第4种同学说,千万不要因为觉得没事做才去考研,正如俗话说“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如果只是把考研当做备份选择的话,半途而废导致的竹篮打水一场空或者是准备过程中不拼尽全力带来的煎熬和懊恼是非常痛苦的。

只要是根据自己的情况,综合老师、家长、以及朋友的意见做出的决定,一旦达成,就付出的热情吧。

二、考研的心态

每到三月四月,总会有大批的大二、大三、甚至大一的同学开始思考自己是否要考研这个问题,我曾经看到还在准备四级的学妹拿着考研政治在做笔记,我只想跟这些十分努力的同学们说一声,努力没有错,可是要分时段,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这就涉及到考研的心态问题,很多学弟学妹抱有这样的想法:只要我准备的足够早,那就一定没问题,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考研就只有几门课,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准备时间是大三的7、8月份,只要充分利用每一天,时间是绰绰有余。过长的时间消耗会使你们身心俱疲,考研是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不像高考还有老师帮你安排复习计划,如果把自己逼得太紧,不懂得劳逸结合,很容易走火入魔。我有几个很优秀的朋友,在大三时候的一月份就开始复习,前面一直很顺利,到了大三的12月份,离考试仅有1个多月时由于战线拉得太长,一直埋头复习心绪得不到舒缓,愣是复习不下去,我们劝过他们很多次,也无济于事,最终只能铩羽而归。

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回顾那些知识点的时候突然觉得什么都不会,很紧张,也睡不着觉,甚至告诉妈妈说我不想考了。到考场之后直到拆开信封开始答题我才开始放松,看到卷子上的题目大多数都会才感慨之前的紧张兮兮都是多虑了。

考研,是对生活多一种的体验。心中要把考研成功作为最终目标,握紧双手永远不放。但是绝对不要把考研当做生活的全部,你要懂得合理分配时间,要懂得休憩,要懂得和朋友聊天。一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做任何事都是这样,有张有弛,方成大事。

三、考验过程的甘苦谈

这一部分是重点了,我也会尽我所能详尽介绍的。

我的情况比较特殊,我是在家里而非学校图书馆完成自己的全套复习的。中间只是因为毕业论文的事来过几次学校,跟学校朋友的交流也仅限于通过手机、网络以及少数几次回校的面对面交流,关系要好的同学和朋友也一直相互鼓励,有什么资料大家都会共享。

大三升大二的暑假是复习的黄金期,我的很多战友都在这个时候报了各种辅导班,而我却在家里的襄阳晚报实习,白天各种跑新闻,晚上累得够呛,就在偷懒看电视。顺便说一下,我个人是没有报什么辅导班的,政治跟英语都是买的资料自己做(具体资料之后详述),战友们对辅导班也是褒贬掺半,有的认为梳理了头绪,有的则认为占用了自己太多的时间,把自己的复习计划打乱了。我认为辅导班还是要根据自己情况来定,基础好的可以自学,自我总结能力稍弱或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可以酌情报班。

实习结束就进入九月份了,我一直准备的是武大的学硕。(学硕和专硕的政治一样;学硕考稍难的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学硕的专业一是大学语文+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法律基础,专业二是新闻+传播;专硕的专业一是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二是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大学语文是大头,我就整理好了大学语文的笔记,什么都没管就一门心思的背,背到10月20号,第一遍才背完。我当时很着急,因为第一遍背完之后很不熟练,100多篇课文要过一边也需要1个月左右,而且因为全力准备大学语文,其他的政治、英语什么的每天也顶多只看了2个小时,在这样下去就效率太低了。没办法,我当时就决定,改报专硕,放弃大学语文。

当时心里很纠结,毕竟已经到了十月末,大学语文说扔就扔,新闻跟传播的东西当时还一点没看,转报专硕就相当于从10月26日从零开始复习,况且武大的专硕也很灵活,当时心里真的一点底都没有。不过既然做了决定,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当时刷微博什么的,看到其他的战友进度都比我快,有的人甚至专业课已经在过第三遍了,心里很着急。这里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自己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节奏,不能轻易被别人打乱,扎扎实实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是最重要的,不要一味的求快,我们要做的,是求稳。

接下来,从十月二十六日开始,我的复习就全面开始啦。

政治——红宝书配合肖秀荣讲真题、肖秀荣1000题做平时巩固知识点用。

这个时候的政治是熟悉各种知识点,不用背,就是一遍一遍的看。我当时买了五种颜色的荧光笔,分别做不同的记号:蓝色是时间,橘_是概念,枚色是任务,_是事件,绿色是易错点等等,红宝书都被画成彩色的了,不过很有成就感。看完一章节就对着1000题做,对着讲真题看就行了,因为我复习的晚,所以保证每天2个半小时的政治,看不下去也要看,绝对不能耍性子不看。如果你复习的早,每天一个半小时就行。

一定要关注肖老师的微博,肖老师很可爱的,会在微博解答问题,同步会告诉你他这一系列书的使用方法。肖秀荣考点冲刺是必备的,也是必背的,11月出,拿到了就死背就行,之后12月又配合启航的20天20题查漏补缺。肖四和肖八也是最后冲刺阶段必备的练习卷,我又配合买了任RF四套题。感觉政治都是大同小异,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就没问题了,就是背大题的时候辛苦点,不过都是一些套话,多看几遍也就没问题了。

英语——专硕考的是英语二。

但是我一直按照英语一的套路复习,只是在十二月末买了英语二的真题而已,单词和阅读是重中之重。单词我用的新东方的绿皮单词,很厚实,天天背,50个list至少要过8遍,后来我把随书附送的单词光盘灌到我的mp3里,刷牙的时候,洗脸的时候一直听,把零碎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了。

阅读买了张剑的英语阅读150篇提高冲刺版,这个做起来有点涩,错的不少,不过不要紧,主要是理解文章里的生单词和长难句。阅读推荐丁~晓~钟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超精解,他会用意群来分析文章,和以往我接触过的阅读分析法截然不同,考研英语阅读难度较大,丁晓钟的方法把每一题和每一个选项分析的很精准。

英语真题十分重要,一定要多做,我当时做了英语真题三遍。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我推荐做到6遍左右,真题十分经典,多做几遍对单词、长难句以及阅读思维的训练大有裨益。

专业课——专硕的334和440都是关于新闻和传播的,我就放在一起说吧。

首先,推荐以下网站知网、中华传媒网、虎嗅网、天涯社区、网易、考研论坛、微博多关注例如传播小王子、北大新传徐泓等传播界活跃的意见领袖。推荐用书石义彬的单向度、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李彬的传播学引论、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童兵的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李卓钧的新闻理论纲要、陈力丹的新闻理论十讲及其每年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传播小王子的新闻传播学考研热点梳理、马少华的新闻评论、郭光华的新闻写作。推荐电视节目锵锵三人行、新闻1+1。只有把这些融会贯通才能取得考成绩,我的专业课不比大神那么高,但算是达到了自己的预期。

专业课中单向度和传播学教程都是要做好笔记之后直接背的,新闻就是结合书本和老师的论文整理专题,我结合学姐的笔记整理了40个专题,例如新闻的定义、新闻与宣传、新闻价值、新闻与舆论、新闻策划、虚假新闻、自媒体、网络新闻等等,然后也是背。当然,新闻不是光这些理论就够了,还要会写,毕竟报考新闻专硕的同学都是希望将来做一位具有新闻理想的媒体人的,且专业硕士对实践技能的要求也较高。

在家里复习的时候,我每天会抽出六到七个小时看专业课。每天也都会布置任务,当天一定要完成。第一轮复习时,每天一章传播学教程、两节新闻专题,十一月末完成。第二轮复习时每天一章传播学教程、三节新闻专题、一章单向度、再加上其他论文和书籍的温习,历时半个月。第三轮就是每天两章传播学教程、四节新闻专题、一章单向度。到了一月份也就只有四五天的复习时间了,进入第四轮,每天五章传播学教程、六节新闻专题、两章单向度。

终于到了考试那天了,我也是在家里的襄阳考场,那两天爸爸妈妈一直陪着我接送我,家人的鼓励和支持给了我的安慰。

考研时间安排——8:00起床8:30吃完饭8:30~9:00英语单词;

9:00~12:00新闻专题12:00~12:30英语单词;

13:30~15:30传播学15:30~17:30政治;

17:30~18:30英语阅读20:00~22:00单向度;

22:00~23:30专业课杂烩23:30~1:00扫尾;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时间表,在不同复习阶段会有相应的调整。可以看到我的复习是非常紧凑的,这是因为我只有2个半月的时间复习,如果不抓紧是完成不了复习任务的。同时我是在家,所以可以无拘束的熬夜。但是我并不提倡,因为熬夜伤身,过强的复习进度会让人很压抑,我也是因为在家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经常疏导我的情绪以及给我做各种各样的补品才能扛得住。希望你们引以为戒,有充足的时间复习,不要因为考研搞垮了身心。

终于,现在我很安心地为你们写这篇文章,想着成绩揭晓以前甚至都不敢想象自己会不会有可能在武大有个位置,因为害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然而这一切终于成真了,9月就该去报道了,相信你们一定也会有去武大参加复试然后欣喜的发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录取名单上的,到那个时候,你就会觉得其实一点也不难。

加油咯,我在武大等着你们。如果有任何疑问我会尽我所能为你们解答。

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