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读雷雨的心得体会

| 日鹏2

《雷雨》 是一出话剧。话剧和小说不同,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构造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而话剧则是由一个个性格不一的人所构成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雷雨的心得,供大家参考。

雷雨的心得1

闲来无事,本想去图书馆借《茶馆》,但未找到,无意中发现这本《雷雨》,顺手拿来一看,想着很久没有更新公众号的文章,今日一定要写一篇,仿佛这样才对得起至今仍关注我公众号的读者。

《雷雨》讲述的是周氏大家族两代人恩怨情仇的故事。说起来,似乎“恩怨情仇”这几个字真的特别能够反映这本书所讲述的故事。周氏家族的大家长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抛下出身相对不高贵的侍萍,迎娶了周蘩漪,后侍萍嫁给周家仆人鲁贵,而故事也从这四者开始延续。周朴园与侍萍的儿子周萍,以及周朴园不知道存在的儿子鲁大海,周朴园与蘩漪生子周冲,侍萍与鲁贵生女鲁四凤。

如果从现代眼光来看,我们应该可以猜想这个故事的发展,主人家的儿子爱上了仆人的女儿,大家庭的少爷与自己的继母出现乱伦的事情,在很多的小说中都是经典的戏码,在很多的电视剧中也常常出现。但从结局来看,这个故事的结局却仍然让人觉得莫名感伤,人的生命就这么脆弱么?一下子三个人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上次与好友去看印度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电影结束后,好友一直在强调她很喜欢故事的结局,当母亲拿着枪对着欺凌女儿的仇人时,女儿出现了。好友说,幸亏不是中国的电影,不然我很担心这时候女儿会冲出来对她妈妈说,“妈妈,求你不要开枪杀他。”

在看这本书结尾的时候,我也在想,如果当时周萍带着四凤成功逃离了家,如果周冲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这种结局是不是反而会让人觉得遗憾呢,毕竟,有时候小说主人公的死才是一种完美,至少是小说的完美。但故事的结尾,四凤死了,周萍死了,周冲死了。

这本书采用倒叙的手法,开头的时候讲述着周朴园到被修建为医院的周家大宅看望周蘩漪的情景。但是,一开始,并没有正面出现周蘩漪,只知道她是一个“疯子”。在蘩漪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曹禺是这样描述她的,“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你才知道她到底是一个女人,跟一切年轻的女人一样。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是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

看到这里的是,出于读者的权利,我不禁会觉得这种女人是不是应该会有不好的下场。虽然最终确实是以悲惨结尾,但在文章的最后,我并不会觉得周蘩漪这个人有多么让人厌恶,反而会对她有一种深深的同情。她的结局,正如同古代或近代无数大宅院的女人一样,最终在与时光的抗争中,自我沦陷。正如曹禺对周蘩漪的评价,“在遭遇这样的不幸的女人里,蘩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虽然依旧落在火坑里,热情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敬么?这总比阉鸡似的男子们为着凡庸的生活怯弱地度着一天一天的日子更值得敬佩吧。”看到周蘩漪,让我不禁想起易卜生《玩偶之家》里面的娜拉,也许娜拉是勇敢的,也许周蘩漪内心中也曾涌动着这种勇敢。

周朴园说,“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完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我的儿子我也认为都还是健全的子弟,我教育出来的孩子,我绝对不愿叫任何人说他们一点闲话的。”而周萍却说“周家的空气满是罪恶。”看完这句话,不禁想起早些时候,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对我,“我恨我妈,更狠我爸。”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眼神是那样笃定,仿佛是在做什么决定似的。也许对于这个还未经事的少年而言,家中的空气也充满着罪恶。

说完作品,我们来聊聊作者。“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解读,也许往往没有外人所以为的那样复杂,也没有那么多所谓的深层含义,正如曹禺所说,“我对《雷雨》的了解只是有如母亲抚慰自己的婴儿那样单纯的喜悦,感到的是一团原始的生命之感。”“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者攻击些什么。”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也有过类似的表述,文章有时候本就是偶然天成的,可能的确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吧。

有人认为曹禺是易卜生的信徒,曹禺在序中自辩道“我是我自己——一个渺小的自己:我不能窥探这些大师们的艰深,犹如黑夜的甲虫想象不来白昼的明朗。”也许以曹禺的性格,这不是自辩,而仅是一种陈述而言。越读这句话,越觉得这句话说得真美。

雷雨的心得2

年仅23岁,清华大学的学生曹禺挥笔写下惊世之作——《雷雨》,同时造就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我重读《雷雨》,依旧对他二人颇有感触。他二人便是曹禺最先构思出的角色,周蘩漪和周冲。

周蘩漪。她疯了,不断地有人说她疯了,周朴园,周萍,读者,最后她真的疯了。作为妻子,她背着丈夫偷人;作为继母,她与儿子通奸。她辛辣,她尖锐,她魅惑,她也勇敢。她无视那些所谓的“金科玉律”,冲破道德的枷锁,违背人伦。是谁迫她如此这般?是那死气沉沉的周家老宅?是那蛮横专制的周朴园?是年轻男人的气息与诱人的爱情?或许,她只不过是生错了年代。

曹禺与那位写下“红楼巨作”的曹老先生有些许相似,有一个无望的家。终日弥散着鸦片的烟雾的家;有一个废人般的哥哥的家。史太公不受宫刑之辱,或许就没有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想或许也就是这样一个家造就了一个五四青年,一个戏剧大师,一个叫蘩漪的女人,一部《雷雨》。

社会对女性的性爱压抑,专制男人对女人的统制,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这个年代造成了一个雷雨式的人物的爆发,其中就有一个女人叫周蘩漪,其中就有一个男人叫曹禺。蘩漪的儿子周冲不知为何没有她那动人心神的魔性,他或许是剧中最脱离“雷雨式”的人物。他不像蘩漪,他只是个孩子,有点傻气的孩子。

我曾经也大概地看过人艺的话剧《雷雨》。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围绕着八个人物,我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

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但是这也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历史某个时期,这也正是我在这个时代去读的时候,还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

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探索真理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忍受,我想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为自己作品集写后记的时候说:“今天看来,必然有很多缺点和谬误”,然后他谈到没有写一个无产阶级人物,没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却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会跨越时代,跨越阶级。

雷雨的心得3

雷雨从开始似乎就注定了这个是一个悲剧。然而悲剧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锡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

就像众多中国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结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倘若那个男的有情有义,大不了两人私奔,背离父母,远走高飞作对苦命鸳鸯,然而刺骨始终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园这个风流少爷虽被她的青春美丽与温柔打动,但他那颗只懂爱自己的心又怎会与她厮守一生?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放弃了侍萍。孤苦无依的侍萍带着患病的二儿子伤心的离开,原一味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谁知造化弄人,命运又将他们牵扯在一起。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上演了,简直就是一团糟,最终导致了同母异父的兄妹相爱。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似乎一切该终结了,偏偏当年的风流少年周朴园在误会下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件事害死了3个人……

这样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让人心痛?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几乎是久演不衰,在类似故事下的牺牲者不在少数,我想,这并不是简单的故事而已,社会的真实情况应该是故事的原型。这与当时人民的道德准则、思想观念密不可分。在现今社会,人思想的改变,女人变得坚强、勇敢,绝不会无声无息受命运的压制,必会反抗。除了科技发达以外,人文思想的进步也是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人们常常在知道过去的不幸后,暗自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时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谢新时代,新中国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更应感激丽时代给我们的觉悟。没有过去的凄惨,哪来现在的幸福甜美?

雷雨的心得4

耳畔像是响了一阵又一阵的雷,全身像是淋了一场酣畅而悲伤的雨。

窗外月明星稀,而我心中暴雨初歇,今夜注定无眠。

细细看完了全文,我用笔圈出用的精妙的或没见过的词语,划出经作者锤炼过的值得学习的语句,也在旁边注上几个词来表达感受。初读几页时觉得平淡无奇,读到后来,仿佛整个人都被磁石吸进书中。

暴风雨开始了。哪怕已经大概地了解过了故事情节,却仍然为跌宕的情节而震惊,被人物情感的炽热而震慑。用作者在序言里写的话来说,“心里永感着乱云似的匆促”,心便是这样一直为故事悬着,为人物的对手戏揪着,直到读完都久久不能平息。快落泪了。里面的情节不是令人感动的——甚至让人觉得过于狗血——是这本书的整体和作者让我感动。

作者刻画了一个具有深度思考的、贴合现实而又加上浓烈色彩被夸张化了的大背景。即使只有三个场景,两个地点,也可以让人感觉到宏大。这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品,“现实”在环境与社会,“现实”在人性与跌宕。

封建家长制是给人带来不幸厄运的雷雨,婚姻枷锁是让人感到压抑的雷雨,各个人物也是一场场各有千秋的雨。

人物所有的闪光点,所有的阴暗面,有的直接点出,有的靠比喻形容,有的靠台词来体会。在《雷雨》中,人是活生生的人,具有各自的灵魂,或火热,或冷漠;或通透,或腐朽。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让每一个角色的躯干上丰满出血肉,有着生命和自然的力量。

这让我想到了雨果的《悲惨世界》。作者皆怀着一颗悲悯的心去刻画出立体形象的人物,他们都把那个时代的现实中的人搬到了书面上来,细细体会人物的情感,贴着人物来写,而非浮在空中,这便让读者可以与角色共情。不同的是,曹禺在台词中表达自己的同情,而雨果是在人物台词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直接的人道主义的关怀。

周蘩漪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但她这种角色注定不会被一般人所接受,也不能使刚接触她的人对她以欣赏。即使深入了解她后,对她也是三分称赞七分悲叹。她身为后母,对自己的继子动了很深的感情,这是不合伦常的,是罪恶。可是,所谓爱与不爱,真的分得清对与错吗?周萍给了她在黑夜中生存下去的光亮,她爱上了他,数年来只爱他,也在周朴园面前不露痕迹地保护他。专情且愿意为爱牺牲,也该被指责吗?但我认为,蘩漪真正该爱的不应是周萍这样无担当的懦夫,她要爱一个全心全意体贴她爱她的人,他可以与她吟她喜欢的诗文,可以为她驱赶炎夏的闷热。

她是一个爱到极点恨到极点的人,最刺人的爱和最心碎的恨交缠构成了她身上的复杂和矛盾。她是罂粟花,是带刺的蔷薇;她像“电火一样的白热”,像火山一样的滚烫,抛下一切也愿意为自己疯狂一次。她说:“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周蘩漪本身,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雷雨。

她又是个对爱情极度忠贞的人,却被禁锢在没有感情的婚姻里,原本对爱情充满向往的她渐渐沦为没有愉悦表情的人——她的脸上总笼着忧郁,偶尔的炽热的情感也被看作疯癫。“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她爱了不该爱的人,难以抵抗内心的冲动。她认为自己是需要被爱、值得被爱的,可是一腔真情错付,被她视作救赎者的周萍抛弃了她,她只剩下日复一日积攒起来的失望和忧愁。一个出身富贵、教育良好的年轻女子,受了一对父子两代人的欺辱,而传统礼教却使她难以摆脱这悲惨的现实。虽说书中人物各有各的不幸,但最让我感到悲伤的仍是蘩漪。极端和矛盾,是她身上都具备的特点,所有人物中,只有她独占这两种特点,而这两个词语,正是《雷雨》整体所具有的基调。

周冲也是我喜欢的角色。我只有当看到他出场时,才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他的眼睛欣喜地闪动着,脸色通红,冒着汗,他在笑。”他注定是全文最明媚阳光的。他是一抹亮色。

他明知四凤不喜欢他而选择了别人,不会厌恶四凤或对其死缠烂打。他说“我将来不一定要跟她结婚,如果她不愿意喜欢我,我仍然是尊重她、帮助她的。”在这个家中,他是最纯净的。他同情工人的境遇,为工人说话,不在意阶级间的差异,不歧视出身低微的人。他没有经历过残酷的现实,活在自己的理想国里,像普遍的年轻人一样对一切都有着美好的幻想,他的幻想使他隔离在这黑暗得让人透不过气的现实之外。

他所做的事情会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并不是看上去的幼稚和痴憨。他是其中唯一一个在生活乱剧中一步步探索着自己的人。而原有的三观不断崩塌又重建的过程是最痛苦的。他爱上的也并不是四凤,而是他理想中的爱情的模样。他是这部乱剧里的一个不起眼也是最不协调但却是最明亮的组成部分。

曹禺在剧中刻意留下了很多缺憾:后天要搬的家没有搬,一早就说要修的电线没有修好,周萍两点的车没有走成。这些都是悲剧的铺垫,是悲剧形成的元素。序幕和尾声鲁妈的倒下是呼应,很直接的呼应,然而这种首尾呼应不管用多少次不管放在什么地方,都是巧妙的设计,都能给我以打动。

序幕和尾声连上正文,由平静引入紧张热闹,等一场令人震撼的大戏落幕再引入回平静。一时间心中笼罩着悲哀,而又十分平静,情绪一点一点在心头流过,经久不息。

读完才更能体会到曹禺女儿对她父亲作品的评价是那么地准确:“《雷雨》是多么酣畅淋漓又是多么地精细。”

雷雨的心得5

《雷雨》所描写的是一个家庭几代人之间的矛盾,误会,以前种种恩恩怨怨,爱恨情愁,混乱而不清的家庭伦理。仅仅一天的时间,牵扯,披露了他们多年苦心隐瞒的事实。表现出两个家庭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悲剧。

周家的仆人鲁贵,我认为是一个成功的人物。通过曹禺的描写,觉的他是一个很奴隶的奴隶,表面对主人恭恭敬敬,其实在背后却做出有违良心的事情,他已经完全身陷于奴婢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想法。抓到了主人的把柄,卑贱的威胁着,那种小人的势力,完全体现出来。而他同时又在向自己的妻子,女儿显示自己,不以做奴婢为耻,反以为荣。也看不起他妻子的穷骨气,为了点尊严两年才回一趟家,甚至他认为子女现在这样好的生活都是拜他所赐。鲁贵在主人前是一只毕恭毕敬的绵羊,而在背后却是一个颐指气使的老头儿。他很精明,很狡猾,像一只猎犬一样,周围任何事情他都能有所察觉,来作为他的护身符。

同样也是身为仆人的四凤,她有着自己的感情,想法,并不以自己的身份而难堪。但是毕竟身份有别,她想爱,却又不敢爱。四凤也非常单纯,不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她的想法,她所想象的爱情,是很单纯的,很圣洁的。但是她的这种善良,对最后的打击来说太不堪一击了。

鲁大海是四凤的哥哥,是矿工工地上的工人。他是一个充满精力的人,刚正不阿,和鲁贵是一个强烈的对比。鲁大海是一个正义的,不会被其他事物所打动的人。他的这种独一无二的性格在雷雨中很与众不同,给读者带来了一点不一样的感觉。他不认为人之间有三六九等,所以鄙视鲁贵,恨周家,他的正义感使他厌恶周家。

周家的大少爷周萍。他是一个郁闷的人。他所做过的事情,不堪回首。周萍拼命想要忘记,忘记过去的一切,一切由于他的冲动而犯下的过错。我不知道他对四凤的感情是真是假,但是我清楚周萍是需要人来拯救的。他想忘记一切,可是他办不到。

里面的女主人公,周公馆的太太,繁漪是被曹禺称为最富有“雷雨“性格的人物。那段对她的描写,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标致的女子。她在忍耐,不休止的忍耐。为了谁,为了她的儿子,还是爱人?她是一个不属于周家的人,她骨子的里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她是与周家对立的人,不甘心生活在抑郁的花园般的“牢房”里。她不是一个好母亲,不是一个好妻子,但是她是一个肯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的人。

《雷雨》结尾就像一场暴风雨,将所有的人都卷进了这场家庭的悲剧。每一个人都难逃宿命。不得不感叹,命运这个东西有时候太黑暗了。刚刚才让你感到曙光的来临,马上却又将人打入万丈深渊。这是一出悲剧,是一出非常可怕的悲剧,在一天里三个人死了,两个人疯了。黑暗阴郁是《雷雨》的调子,是在雷雨来临之前的预兆。我们都认为是我们在主宰着自己,可是时常又不是自己在主宰。不知是命运在向我们开玩笑,还是我们在向命运开玩笑。

《雷雨》里的人物的命运是黑暗的,他们对命运没有一丝丝的反抗就已经被征服了。假如四凤和周冲没有死,也许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周萍假如再冷静一些,也许就不会自杀,两位母亲也就不会因此而疯掉。命运有时是黑暗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在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命运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对命运低头。这黑暗就犹如剧场的幕一样,我们知道会有闭幕的时候,有我们在黑暗中等待的时候,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在瞬间漆黑之后会有更精彩的剧目。而不是应该让黑暗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理智,甚至于心灵。我们自始至终都应该明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应该去朝着光明前进。

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