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关于书的名言数不胜数,由此看来,书的用途不言而喻。
我读过人物如生的《水浒传》,精彩生动的《西游记》,话说天下大事的《三国演义》——在生活中,我与书这个朋友,这位导师,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我和书之间的事儿,那可多着呢!下面听我说给你听吧!
“静博,妈妈上班去了,十分钟后,把太阳能阀关上!”“好、好、好,我会关上的。”我瞟了妈妈一眼,继续关注我的书,根本没有把太阳能的事放在心上。我心随书中的情节时哭时笑,我痛苦小人鱼的死;我欢笑灰姑娘的幸福;我可怜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从善良的丑小鸭那里学到了:面貌丑并不一定是心灵丑——书中的每一个生动、有趣的情节都触动着我的心弦。好像我与主人公一起在分享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书中的好词、佳句、妙语都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刷新、显现,而重要的知识、事例、日期及人物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田——与此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个摘抄本,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边读边画边记录“百花园中的花蜜”。
门“吱——”一声被打开了,啊!妈妈回来了,我忙上前迎接。妈妈第一句就问:“太阳能关上了吗?”我一时慌了手脚,睁大眼睛:“哦,糟了,我看傻了,竟把这事给忘到九霄云外了。”妈妈听了,快步走进卫生间,关上了太阳能,看着从溢水管慢慢流走的水,妈妈无奈地说:“你呀!真是个小书迷!今天你看书的代价可大了,白白地流走了无吨水。唉!都是看书惹的祸。
书成了我的好朋友,拿到一本好书,我会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读,这似乎已经成了我的“家常便饭“了。我有不计其数个错误是由读书惹的祸,有什么办法呢?谁让我爱上了书呢!
“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乘着书籍这只船,我游历了很多国家,领略了各地的风采,结交了无数的朋友,你说读书好不?让我们一起读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放眼历史的长河,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都离不开它——读书。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古时大学问家刘向也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便足以看到读书对人的重要性。
读书需要勤奋,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墨读书是无数历史伟人留下的宝贵经验。马克思写《资本论》,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大量书籍,其中有旁批、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更是酷爱读书,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他研读德国伦理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时,就曾在书页上写有1字的读书批注。朋友蔡和森曾调侃道:“借给你的书都不能用了,密密麻麻全是笔记。”由此可见,动笔墨读书可以积累知识、训练能力,也是促使精神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读书需要勤奋。
读书是一种享受。如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事物在瞬息间便可“改头换面”,唯有书香静静沉淀,愈品愈浓厚。从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今中外的智慧结晶,领略李白的孤傲,庄子的超脱,岳飞的壮怀;感受鲁迅执笔的顽强奋斗,杜甫挥泪的忧国忧民……在这样一个氛围中,我们的心静了,享受着“慢生活”带来的美好。所以,读书也是一种宁静而富有激情的享受。
读书人是幸福人。他们除了领略这个世界的繁华,还能领略另一个更为浩瀚的世界的美好。他们在书中汲取营养,在书中陶冶情操。他们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奋斗的执着,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笛卡尔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读书也能使人向善。在众多好处中,谁又能说读书人不是幸福人呢?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雨果说过:“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靠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
一本本好书就如一束束星光,你细细地去品味它们,可能当时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但日久天长,不知不觉间你就会发现,你已被“星光”装点地如繁星般耀眼璀璨。
因此,读书吧。让书香溢满你的生活,是你的生活更为充实,更为美妙。
还记得《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在临死前贪婪地抢金属十字架,正是这最后一抬手使他送了命。这样一个杯具,不禁让我思索,倘若最后他不是贪婪地抢十字架,而是让欧也妮给他读几页诗歌,不明白他的死相还会不会那么狰狞。同样是临终时刻,在临终前几小时,----还起身,在护士的帮忙下,读了二十几页的《楚辞》。两相比较,我不禁要说:读书要与生命同行。
读书之于青年,意在使其成长,催其奋进。青年时期的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就像大旱中的秧苗求水一样,书籍就像甘霖,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同时,书籍也为青少年打开了一片广阔天地。《巴黎圣母院》里写的法国大革命,《套中人》中的沙皇俄国,《活着》中写的解放战争、时期,《平凡的世界》中的农村改革开放初期尽管你没有经历过这些时期,但是书籍能带领你遨游古今、纵横八方。有人曾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务必有一个在路上。青年人,请快出发去寻找自我的路吧!
读书之于中年,意在使其沉稳。人到中年,经验阅历都较青年丰富许多,精力较老年也旺盛许多。这便造成了一个后果悸动,抑或称为躁动。中年人往往是有精力去做一些事的,但是限于经验阅历,他却不会去做,心却在不停地躁动。这时便需要书香来平复心境。俗语云: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然而却没给中年人读书加以限制,这可能意味着太多书都适宜中年人阅读。一本书,一杯茶,些许午后的阳光,让中年人躁动的心得以平复、沉静下来。非宁静无以致远。
读书之于老年,意在体味幸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儿孙事业学业尚未完成,老者形单影只,一份孤寂落寞油然而生。这时,一本书,一杯茶,陪老人度过一天的闲散时光,让老人体味书中人的幸福。不知不觉,已近黄昏,买菜做饭,等儿孙团聚,共进晚餐,体会一家人的幸福。叮咚当幸福来敲门,儿孙归来,一份幸福感自然也就来了。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诚然,人由生到死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读书吧,让书籍与生命同行!
我读了《一片树叶的奇迹》后对我感触很大。
书中是这样讲述的:有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在外面看见一棵树,树叶都一片片地掉下来。病人望着落叶,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落完,我也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知道以后,想了一个办法:用彩笔画了一片树叶挂在树上。这片树叶永远没有落下来,这个病人居然活了下来。
我明白了:信念就像一个火炬,它能燃起生活的希望。我们的人生有时也面临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问题,但只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念,路总会在脚下延伸,直到成功的彼岸。
暑假我读了少年儿童百科全书,里面有好多好多我不曾知道的科学知识。
夏天用电风扇很凉快,可是你知道为什么吗?是电风扇的分是凉风吗?不是哦,其实电风扇本身不会制造凉气。那么你为什么会感到凉快呢?原来电风扇说吹出来的风,不过是与室温同样的热风,你身上有汗的话,这股风就会迅速地使汗水蒸发,离开皮肤。汗水蒸发时,带走了热量,这样你就会觉得凉快了。哈哈,你知道了吧!
另外,我从书上知道了气球为什么用针一扎就爆了,气球是橡胶做的,吹足了气的气球比没有吹气的气球表面积大十几倍。它的伸缩力很大。所以用针扎一下吹足气的气球,瞬间就会爆炸,没吹气的用针扎了就吹不大了,嘿嘿,你明白了吗?
书上还有很多很多知识,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我看了,我知道了,很满足、很得意,好开心呀!
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以书相伴,人生就会有大不一样。生活能够清贫,但不能够无书。博览全书的人,往往知识丰富,能集众家之所长于其身,因此能使人喜欢读书,将使他终身受益。
虽然我们都明白要多读书,读好书。可仍然有一些人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究其原因,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对读书产生兴趣,兴趣才就是最好的老师!
读书不仅仅能够让孩子获取广泛的知识,陶冶情操,还能使孩子得到放松休闲,缓解焦虑,调节情绪,与孩子一齐读书,既能留出一些时光与孩子共处,又能要求自我也养成读书的习惯,一举两得。
经常读书的人会思考,明白怎样才能想出办法。他们智商比较高,能够把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抓住根本和要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读书的人不会乱说话,言必有据,每一个结论会透过合理的推导得出,而不会人云亦云、信口雌黄。
读书的最终目的当然就是为了提高对人性的认识,锻炼心胸,逐步训练感受幸福的潜力,培养自信心,构成实践潜力。有道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养成阅读习惯将受用终生。阅读习惯就是在心灵深处装了一部发动机,一个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一辈子不寂寞。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一辈子不知所措。
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书卷也日益繁多。当我面对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的“书山书海”,不禁会想,我们为什么读书?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为生存,为了考学,拼命的读书,有人甚至说书籍是生计的敲门砖,有了事业即可不要书。对于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在我看来,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为考试,而在读书,若只为考试而读,那便是读死书。我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应是以下四点:
第一,读书让人获得知识。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都从中明白了以前所不知道的问题和事物,并不停的探索,追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所获得的,便是新知。
第二,读书让人提高修养。
阅读一本好书,正如同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谈话,“他”的语言中无不闪烁智慧的火花,无不传答着高尚的修养,从一本书中学到的修养,提高的品格,远比在生活磨砺中体会的深刻,体会的彻底。
第三,读书让人开阔视野。
人生活的范围有限,限制于空间与时间的连锁中,当他只能同身边的交谈,他的认识是肤浅的,他的学识是简陋的。但当他打开一本书,时间,空间便再不能限制于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
第四,读书让人明白事理。
不同的书,讲述了不同的价值观,但却都是极其宝贵的人生经验。从这些经验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懂得道理。
读书,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从古时就有“孙权劝学”,而现在,读书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书中,我看见了大好河山,也看见了世间苍凉,体会到了人生百态和冷暖亲情。读着书,整个世界,都好像在我的眼前。在书籍中品味知识的博大精神。在书籍中培养修养的文雅得体,在书籍中开拓视野看大千世界,在书籍中学做人处事的方法道理。这也许是读书的真正目的吧。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往今来,读书的好处为人们所重视,有人“学而优则仕”,有人“满腹经纶”走上“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道路……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笔者认为读书的好处在于增加了我们做事的成功率,改善了生活的质量。
三国时期的大将吕蒙,行伍出身,不重视文化的学习,行文时,常常要他人捉刀。经过主君孙权的劝导,吕蒙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性,从此手不释卷,成为了一代儒将,连东吴的智囊鲁肃都对他“刮目相待”。后来的事实证明,荆州之战的胜利,擒获“武圣”关羽,离不开吕蒙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他的韬略离不开平时的读书。由此可见,一个人行事的成功率高低,与他的对读书,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的物理学家牛顿曾近说过,“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鲜花和掌声面前,一代伟人没有迷失方向,自始至终对读书保持着热枕。牛顿的话语告诉我们,渊博的知识能让我们站在更高、更理性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读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依然不乏对读书,对知识缺乏认知的人,《今日说法》中我们反复看到农民工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最终讨薪无果;屠户不知道往牛肉里掺“巴西疯牛肉”是犯法的;某父母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身心,也将自己送进了班房……对书本,对知识的零解读让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他们奔波在讨薪的路上,当他们面对高墙电网时,幸福,从何谈起?高质量的生活,从何谈起?
读书,让我们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读书,让我们感知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无奈;读书,让我们感悟到“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
读书的好处在于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它填补了我们人生中的空白,让我们不至于在大好的年华里无所事事,从书本中,我们学会提炼出有用的信息,汲取成长所需的营养。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充分认识到读书对改善生活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