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想看看管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考级考证,做兼职,参加社会实践占用了大量的课外时间,想看的念头刚冒起来又沉了下去,所以,这门课还没有入门,直到时间的车轮辗转到了现在。
前段时间,终于有机会接触管理学这个学科领域了。我紧紧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学习了有关知识。"学然后知不足",基于此,本人鼓起勇气抬起怯懦的笔,将自己学习《管理学概论》的一些浅陋的体会流露出来,作为一个引子,希望大家能够参与到这个话题的讨论上来,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这种讨论是双赢的,一个人在教导别人的时候,往往自己学到的也最多;一个人在试图协助别人开发自我潜能的时候,也能充分发展自我,这也算是"教学相长"的一个特例吧!
《管理学概论》这本书主要阐述了社会各种组织内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包括一般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同时还加入了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管理实践技巧等内容。具体来说,它分为三大部分,绪论、管理职能、管理技巧和管理方法。由概论、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组织的环境和目标、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领导与激励、决策、冲突处理,时间管理这十章组成。
通过这十章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越来越重要;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当今社会管理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管理的地位越来越受关注,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当代大学生,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学好管理学对于今后步入纷繁复杂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让我体会最深、最感兴趣的是计划职能这一章,一方面是因为它是管理学理论的基础,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写得很精彩。当然,这并不代表其他章节就写得不精彩,其它章节同样写得不错。所以,《管理学概论》这本书,它让我在看完第一遍后,有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的冲动,甚至N遍,每次看后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触、新的收获。
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管理职能中的首要职能就是计划职能。为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努力使群体中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有效地完成任务,我认为这就是计划。计划包括六个方面,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谁去做,怎么做。如果能够回答这六个问题,就说明你已经初步完成了计划的制订。计划制订,又称计划工作的程序,分为如下步骤: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订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和选择方案→制定派生计划→用预算量化计划。计划制订的步骤适用于大多数场合。例如许多在广东非珠三角地区读书的大学生准备到珠三角就业,那就可以根据这些计划步骤来为自己做准备。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珠三角就业的机会有多大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次,我们就需要设定各方面的目标,如选择城市以及从事的职业。再次我们需要询问所在的单位有没为职工购买失业、养老、工伤、医疗四险,能否享受住房公积金,在购车贷款方面有什么优惠政策。无论哪种情况,都有几个可供权衡的方案。因此,学生们可以就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的利弊进行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单位和岗位。在被某个单位录用并签订就业合同后,我们就需要制定派生计划,包括选择食宿,兼职,进修等等。最后,我们还需要将这个计划转换成预算,这些步骤都是一个计划的体现。
战略,是计划的一种,它是指确定企业的使命和长期奋斗目标,并制定行动方案,配置相应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在现代社会中,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战略对一个组织,尤其是一个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指明了实现组织总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是专门为对抗竞争对手的优劣势而制定的。制定战略计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适应环境,把握时机,扬长避短,集中资源,量力而行。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很少有人去考虑花了7000美元买一部新的卡迪拉克的顾客,是为了得到一种运输工具呢?还是主要是为了取得声望?在一般的人看来,卡迪拉克是在同福特汽车公司、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竞争。但是,在当时萧条时期接管卡迪拉克公司的德雷斯达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卡迪拉克汽车是在同钻石和貂皮竞争,卡迪拉克的买主不是为了购买一种运输工具,而是为了显示地位。他的这种分析挽救了趋于衰落的卡迪拉克公司。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尽管美国的经济还处与萧条的时期,该公司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就是适应环境原则的应用。另外,关于把握时机也有这样一个例子。今年来,我国的儿童市场一直是企业所关注的对象,但是,一些比较有远见的企业已经注意到另一种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若干年以后,老年人的保健、老年人的娱乐、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都将成为新的经营商机。因此,研究环境所带来的机会,如行业结构的调整、行业核心技术和相关技术的重大革新和商业化、人口、自然资源、教育水平、环境保护方面的变化趋势以及国家重大经济政策的改变,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些变化,不失时机地取得发展。
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许多著名品牌都制定了其长远的营销战略。广州丰田是:一边造车,一边育人,做受尊敬的企业;中国移动是:做为客户提供卓越品质的移动信息专家,做最具价值的创造者,成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可口可乐是:我们致力于长期为公司的股东创造价值,不断改变世界,Werefreshtheworld。通过生产高质量的饮料为公司、产品包装伙伴以及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实现我们的目标。
学习管理学之后,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企业或者团队的成功需要具备各方面的条件。比如我的一个同学,读人力资源管理的,曾经向我讲述了他们搞活动时的节目,让我看到了管理学的实际应用。例如有一个节目就是围绕前面我提到的"计划"这个主题展开的。由两支队伍完成相同的任务,而最终胜出的那支队伍往往是计划最周密的,而且会应用不同的决策方法。例如为电信公司招聘人才,两支队伍就分别策划去中大、华工进行招聘。其中一支队伍在第一天上午就做了详尽的计划,加之新颖的创意使得之后的招聘活动进行得很顺利,选拔出的人才也符合公司的要求,圆满地完成任务;反观另一支队伍,由于没有良好的活动规划、战略,使其效率不如前者,并且整个活动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应用面之广。
综上所述,管理学的学习让我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我会将我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实践当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人类社会中,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事情成也管理,败也管理。”[1]虽然管理学是在人类社会开始工业化时才应运而生的,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它发展得特别迅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空前巨大。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以及法约尔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2]
进入大学学习以来,自己涉足的第一门管理方面的学科就是《管理学原理》,以前一直对这门学科没什么了解,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我有了不少收获,虽然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非常少的,但我对这门课程很有兴趣,想在将来继续学习下去。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组成群体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作用,这种群体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所谓组织,是由两个成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去实现即定的长一组织目标。这样,组织才能形成整体力量,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案秤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组织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企业是一种组织,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而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以上是我对管理含义的认识及和其重要性的分析。
《管理学原理》这门课是本学期的必修课。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当初我选这个专业也是基于对这专业的兴趣,将来有意愿成为一个管理者,虽然可能多数是管理工程,但是多多少少也会面临人才问题,面对人才管理问题,曾听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也从侧面说明了管理的重要,因为,要留住人才,关键就在于管理,因此,必须要努力学好这门课。
光阴似箭,时至第十五周,这门课也即将修完。通过这学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管理就是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无论学习的专业是否与管理有关,都应该好好学学管理学,看看管理方面的书籍,因为管理学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会工作以及以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谈其事,必先谈其人。先说说我自己吧,我是学管理专业的,对于我来说这是一门专业课,我有义务学好它,虽然我上课偶尔会发下呆,走下神,但是不管怎么说,我是一定会努力学它的。再说说另一个人,自然就是我们的老师了,她这学期给了我们十一个主题,让大家自己组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寻找资料,制作ppt,然后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让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这种教学方法让我感到非常有意思,大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老师和同学的距离也拉进了许多。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我对管理学这们功课还是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的,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我觉得管理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人际交往、自我发展等等,都会有意无意用到管理学的知识。不管将来会否从事管理事业,但可以坚信管理是生活各个方面必不可少的。
管理学分为六篇,主要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部分组成。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而计划是所有管理学职能中的首要职能,也让我有比较深的体会。正如哈罗德·孔茨所言,“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去的对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一天堑。”[3]计划工作给组织提供了通向未来目标的明确道路,有了计划工作这座桥,本来不会发生的事,现在就可能发生了,模糊不清的未来也变得清晰实在。在日常生活中计划是无处不在的。计划是指制定组织目标并确定达成组织目标所需的行动方案。计划工作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并预测和确定哪些行动有利于达到目标,哪些行动不利于达到目标,从而指导今后的行动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没有计划和目标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计划工作的基础是确定目标,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计划的关键在于实施。管理的其他职能只有在计划确定了目标之后才能进行,并且随着计划和目标的改变而改变。计划在管理职能中是处于首要地位的。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做了计划也只是在做无用功而已,所以他们都不愿意做计划。其实不然,我认为计划是为了有备无患,做了总比没做好。
然而,制定计划要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可行性和约束性。就是在行动之前对行动的任务、目标、方法、措施所作出的预见性确认。但这种预想不是盲目的、空想的,而是以上级部门的规定和指示为指导,以本单位的实际条件为基础。计划一是要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指示精神而定,二是针对本单位的工作任务、主客观条件和相应能力而定。总之,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来的计划,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计划。可行性是和预见性、针对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预见准确、针对性强的计划,在现实中才真正可行。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措施无力实施,这个计划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说,目标定得过低,措施方法都没有创见性,实现虽然很容易,并不能因而取得有价值的成就,那也算不上有可行性。约束性,计划一经通过、批准或认定,在其所指向的范围内就具有了约束作用,在这一范围内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必须按计划的内容开展工作和活动,不得违背和拖延。
其实在生活中,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无论办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个打算和安排。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
大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再者到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受其影响,所以说管理充溢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如在管理学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动所引出的一切问题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这个推动力并将继续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且长期影响着人类社会。在学习管理学中,其实管理学的理论都不难,难的是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虽然我们现在还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走入社会,走到工作岗位上去,但是我们可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管理的痕迹,或者观察领导是怎么管理别人的,常动脑,多思考,多为以后做准备。
总之,管理学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并且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学科,虽然形成学派的时间较短,但是,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限量的。对于这门学科,短短的几段文字表达、看书都是远远不足的,只有深入的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创新、累积和学习中国和外国的好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不断的实践才能完整的去体会、感受这一门博大精深的管理艺术。由于本人未能深入研究这门课程,只是相当浅显的心得而以,以上便是我的心得。
大三上学期我选修了管理学,因为担任校纪检部部长想了解一点有关管理的学问,以前对于管理学不了解,但对管理有些了解,但不系统。经过半年的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我有了不少收获,慢慢知道原来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通过学习,我发现这门学科涉及面非常广,有效的管理,是没有一种固定模式的,但好的管理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首先必须是结合实际,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标,都会有很多个管理的选择,而我们则要从中选择一种最有效、最节约,或最易实现的办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先认识到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管理提出了经典论断,而有关企业管理更是情有独钟,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企业在运作前需要设计规划好的内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划安排好。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组织结构,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
其次,如果说对于工作方式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则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因为人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霍桑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组织结构,越来越机构冗肿,这样会使其办事效率大大降低。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奖励机制、竞争秩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工人生理、心理的需求、非正式组织。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人、一股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能产生的工作效率将会很大地超过一般情况下的工作环境。这一方面显然不同与工作方面,充满着很大的弹性和变化,也对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不同类型的管理者或许会营造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即使是优秀的管理者也是一样。好的工作环境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要能更好地促进人们工作就算是。管理者需要有很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才能把对人的工作做好,这一点也是相当的不容易。总的来说,对于人这一方面,虽然不及对于工作那一方面重要,但是它产生的效果可能更显著,同时也会给一个企业带来一些不能靠改善工作带来的效果。
我认为企业中的管理,大致可分为对于物和对于人的管理,而管理所包括的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五方面工作,都可以包含在这两方面的具体任务之中。管理是一种艺术,它需要管理者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其具体操作方法又不局限和拘束,需要有很好的创造力。学习管理学,我想不光是要学习管理学本身的学科内容,也要从其他方面全面的提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管理学是一门很需要自己思考、研究和发现的学科,并且所学的知识都必须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在实践中创新管理模式。
为帮助新晋升及储备干部掌握工作管理的方法技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清晰定位角色,公司于4月21日在9楼培训室组织了新晋升及储备干部管理培训,培训由宁波星级管理培训中心姚亚男首席讲师亲自进行授课。公司40多名近期提拔的干部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课程在自由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来自不同部门岗位的同事随机分成4个小组,临时组成虚拟团队,每个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充分调动和发挥团队内各个成员的个人智慧和集体合作精神,完成讲师提出的团队任务,并通过积分形式进行团队间的竞争。
整个培训的内容切合实际工作,主要涵盖了管理者的使命、管理者能力素质要求(系统思考能力、人际关系哪里、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发展规划四阶段、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行为风格自我测试及人际沟通要点。授课讲师通过一系列寓意深刻的案例,并辅之以生动的团队游戏,把相对抽象的管理理念和人际交往技巧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每位参加培训的同事,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受益良多。
期间,参加培训的学员普遍反映其中的行为风格自我测试项目非常有启发意义,测试项目是由美南加州大学及科罗拉多大学40位行为科学博士在20--年前研究出来的成果,并一直被沿用在个人行为测试领域中。每位学员通过填写一份个人行为风格自我测评表,最终根据得分来判断自己属于哪种行为风格的人群。通过测试,学员们对于自己的性格特点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周围工作中其他同事的特点以及办事风格,如何与之沟通的技巧。企业在用人方面,如何发挥员工的个性优势、各尽其职,合理组织高效的团队。个人通过自我分析有利于完善自我的整体素质,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一天的培训时间很短,我从中却得到了很多的收获,那就是快乐学习、敬业工作、智慧生活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考研终于结束,这当中有艰辛和痛苦,大家都经历了过来.对于同济今年的管理学概论,我想有必要说两句.
大家都知道,以往管理学概论的题型都是名词解释,选择,简述,案例,而今年却出乎意料地把选择题部分取消了,选择题的二十分中十分分到了简述题中,也就是说述题由原先的五十分增到六十分,另外十分新增了一个计算题,虽然考后大家普遍反应计算题还是算比较简单的,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杀了个措手不及.由于本人参加过同达的辅导班,给我们上课的是同济以往的一阅卷老师,他曾说就往年情况来看,选择题得分率较高,是管理学概论试卷中的送分题型,一般人错两个左右是正常的,这也就是说选择题的二十分可平均拿十五六分左右,而今年的这种作法无疑是增加了试卷的难度.
本人参加__年的管概考试,发下来的试卷只有一张,A4纸大小,正反两面,答卷纸是四张大开的白纸,一共十二页.不过考场上时间有限,一般不可能全都写满,阅卷老师的意思也不是让全写满,答题贵在要点全.
今年的名词解释出得难度一般,基本上搞好尤的书能拿到平均分.按照惯例,每年名词解释都会有一到两个比较难的,今年出到股票期权的概念,有点出乎意料,感觉不是管理学里的知识,本人是乱写一通,不过相信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写得出的.简述题今年考了对策三要素,管理幅度大小,法约尔的十四条,另外两个暂时想不起来,一共六十分,有两道题十五分,其它三道十分,这部分想拿高分比较困难.法约尔的十四条那道十五分,当时看到就傻眼了,一直真的考十四条不怎么可能,偏偏考到了,一考就是十五分,所以提醒以后考管概的学妹学弟们复习要扎实地掌握每一考点,不要存侥幸心理.从今年这五道题看,题目比较灵活,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权变能力,但知识点又全部来自尤的参考书,因些千万不要忽视指定参考书,要在熟透尤的书的前提下再去看别的资料,考前也一定要过一遍尤的书.至于计算题,其实比较简单,只有掌握好书上的就可以了,本人因为以往最多在选择题中出现一道所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结果白白丢掉了些分数.关于案例分析题,前两年一真是提出一个问题,今年分成三个小题,题材还是继续前两年的话题,有关人的问题,今年是沟通问题,相对简单些.
总的来说,今年管理学概论难度有所上升,但又比较注重基础,尤的书考得比较多,以后参加考试的请务必注重指定参考书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控制手段和优化企业管理的方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全面预算的意义
全面预算是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总体计划,它将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用货币形式表示出来。全面预算的最终反映是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和其他附表,主要是用来规划计划期内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及其相关财务结果。按其涉及的业务活动领域,全面预算可以分为财务预算和非财务预算。其中,财务预算是关于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非财务预算主要是指业务预算,用于预测和规划企业的基本经济行为。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二、全面预算的必要性
迄今为止,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都要进行预算管理,它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管理方法。近年来,这种现代管理模式的理论方法和成功经验日益被我国企业所重视和接受,特别是大中型工商企业纷纷把全面预算管理当作企业加强集权管理,实现集团公司对分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和作为开展集团化管理的突破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国正处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阶段,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中存在一些认识和实务上的误区和盲区,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改进,比如预算与企业战略脱节、缺乏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保障、在预算控制和考评等方面都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等。
三、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
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真正主旨是利用预算在计划、协调、控制、考核方面的工具特性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有的企业负责人简单地把“全面预算”定位为“财务预算”,甚至定位为“财务部门的预算”,甚至认为预算管理就是财务
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事实上,尽管各种预算最终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管理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从而使预算管理的全面控制约束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最终导致全面预算管理陷入困境。
目前,很多企业还不能准确的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以至于单纯的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全面预算管理是集团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预算内容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尽管各种预算最终可以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而非代替具体的部门去编制预算。
四、预算编制方法过于模式化
预算编制是集团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集团企业采用什么方法编制预算,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效果。
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适应不同的情况。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编制预算时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等方法。我国多数集团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增量或减量预算编制方法。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增量或减量预算的编制简便,只是对上一年实际数据进行增减调整形成本期预算,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工作量也能使预算指标接近实际;(2)可以为预算指标确定中的讨价还价行为留下空间;(3)承认历史水平的合理性。
尽管增量或减量已经考虑了某些非正常因索,但确立增量或减量的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致使预算的编制未能真正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事实上,预算管理的最直接目的有三个:一是充分利用价值链分析,剔除经济行为中的非增值因素;二是通过预算的确定协调部门和单位关系,分清各种经济行为的轻重缓急;三是确保各种经济行为有助于企业目标战略的实现。因此,
按照实施预算管理的目的,在编制预算时必须结合具体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经济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而不能将预算编制方法模式化,更不应该希望通过标准化预算管理软件的应用代替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
五、全面预算松弛
目标不一致和利益冲突往往产生预算松弛现象。目标不一致,会导致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传统预算中,目标不一致主要体现在预算的执行过程,表现为一种消极的对抗或抵触。在现代预算中,目标不一致主要体现在预算的编制过程,表现为预算指标的松弛。另外,信息不对称也会出现预算松弛现象。在预算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指下级拥有与预算有关的信息而上级不拥有,这种不对称表现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下级参与预算使得上级有机会了解各部门的真实情况,接触到各部门的一些私有信息,但这种接触不是直接的。下级可以修饰提供给上级的信息,或限制信息的供应量,上级得到的可能是不完整的及非原始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下级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自然会利用参与预算的机会,建立较为松弛的预算。
六、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保障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否做好,主要依赖组织的保障。各级企业领导都要融入预算管理,要选择专业人才来组织和控制预算管理。但我国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保障的问。一方面中国尚有部分企业未设置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从总体上看,在我国由专门的预算机构做出预算决策的企业不到20%。另一方面,由于全面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许多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基层业务部门并不参加预算的编制过程,这就进一步削弱了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造成企业预算的软约束,是预算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即使预算不脱离实际,没有基层人员的参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七、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和考评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由于很多企业集团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执行的随意性很大,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时,仅将预算值与执行情况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而没有对预算差异进行深入的、定量的分析,难以确定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无法把预算执行情况与企业经营状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预算作为一个系统的过程,对它的编制、执行、监控和调整都应给予重视,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影响预算作用的发挥。
八、完善集团全面预算管理
针对集团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一)建立编制预算的科学理念
促进预算管理的理念的提高关键在于培养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职业素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管理观念,真正形成面向市场,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预算重点的整体性预算管理理念。其次,要“以人为本,关注预算道德”,以全面提高预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集团及饭店各级负责人必须亲自实行预算的执行,集团高层要全程参与和支持,把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看成“使企业的资源获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只有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才能在行动上自觉地完善预算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确定科学可行的预算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是战略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全面预算编制的起点应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计划,企业应根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来决定需要的资源种类和数量。预算的目标、内容及模式能够反映出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重点。为使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在制订预算目标时,应充分体现出企业战略目标。预算目标的制订过程也是资源配置以及投人产出指标的确定过程。一般情况下,为了尽快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集团高层通常倾向于较为紧缩的预算,然而紧缩的预算却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而为了完成业绩目标,基层部门又倾向于较宽松的预算,但是宽松的预算与企业战略目标又不相符。因此,企业在制订目标时必须有一个标准。预算目标的标准一般分为外部市场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两种,外部市场标准偏向于市场的竞争要求,而企业内部标准侧重于客观实际。通常,外部标准优于内部标准,但是,当内部标准优于外部标准时,企业就应该继续优化内部标准,使企业目标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得到保障。
体目标而非是预算目标。从整体来看,实现预算目标本身不是目的,预算仅是企业达到总体目标的手段,预算目标要服从于企业目标。(5)考核预算指标要分清部门和业务的性质。对标准成本中心,实际成本低于预算通常是有利差异,但对无限制费用中心,实际成本低于预算未必有利。鉴于此,一旦确定了预算标准,就没有必要再向下级施加压力,要求有利的预算差异,更不应在评价业绩时赋予有利差异过多的权重。
此外,当前预算管理指标考核比较呆板,没有充分考虑可变因素,财务指标比较多,非财务指标几乎没有涉及,不能科学的考核各责任中心,加上激励机制的落后,平均主义的思想严重,影响预算的评价和奖惩。因此,建立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指标的体系和科学激励的方法,已经显得十分紧要。由于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已经建立各个责任中心。因此,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时对各个责任中心在实施全面预算结果进行检测和评价。通过考核,一方面可以及时地收到相关执行信息的反馈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发现和分析问题,对下一期预算工作和经营活动的改进提出建议。另一方面,也是对员工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情况的一种评价,对其以往的执行情况进行奖惩。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不仅必要而且可行。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的日益深入,平衡记分卡的广泛应用以及作业基础观念的不断强化,我们相信战略导向全面预算必将成为企业全面预算发展的大趋势。
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会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管理学分为计划、组织、人员、领导、控制六篇,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而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
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如果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这项职能在所有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计划包括确定使命和目标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标的行动;这需要指定决策,即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确定行动步骤。计划制订分为如下步骤:寻找机会→确定目标→拟订前提条件→确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制定衍生计划→用预算量化计划。计划制订的步骤可以用于大多数需要的场合,例如许多大学生准备出国留学,那就可以根据这些计划步骤来为自己做准备。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出国读书的机会以及因此所带来的机遇等,然后,我们就需要设定各方面的目标,如选择国家以及就读的专业领域等。我们还需要假设是否能在留学过程中获得奖学金以及是否能够在外兼职打工,无论哪种情况,都有几个需要仔细平衡的选择方案。因此,学生们可以就申请不同的学校利弊进行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留学国家和学校。在成功收到入取通知书后和申请到签证后,我们就需要开始指定衍生计划,包括选择住处、搬到一个新的地址,或在学校附近找一份工作。然后,我们需要将一切计划转换成预算,包括学费、生活费等等。这些步骤都是一个计划的体现。
作为计划的一种——战略则是意指确定企业的使命和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并制定行动方案,配置相应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这其中管理学为我们引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现代环境分析工具:tows矩阵,tows矩阵应用范围很广,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于企业组合矩阵。tows矩阵是一种系统分析的概念框架,这种分析有利于把外界的威胁和机会及组织内部的优势和薄弱环节结合起来。在tows矩阵中,“t”代表威胁,“o”代表机会,“w”代表薄弱环节,“s”代表优势。通过这四种因素之间的不同组合,产生了四种不同的战略:“so”“st”“”“wo”“wt”,此外,人们还可以从过去的tows矩阵分析开始,接着分析当前情况,然后,集中在将来不同时期分析未来的不确定因素。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许多著名品牌都制定了其长远的营销战略:可口可乐公司的长远目标宗旨就是 :“我们致力于长期为公司的股东创造价值,不断改变世界,we refresh the world。通过生产高质量的饮料为公司、产品包装伙伴以及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实现我们的目标。” at&t则是:“我们立志成为全球最受推崇和最具价值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丰富顾客的生活,通过提供新鲜有效的通信服务帮助顾客在商业上取得更大成功,并同时提升股东价值”;
时代华纳(time warner)是:“我们力求成为最受尊敬和最为成功的媒体公司——在我们的经营范围内成为领导者;以优质、卓著闻名于世。我们成功的灵魂在于聚集最优秀的人才,包括世界上最好的记者和作家,并使大家创造性地思考和工作”。这些公司都清醒的规划好了其长远目标,这就使得他们之后的经营方向目标明确,并可以因此而调整其相关战略。
在学习了管理学后,我更深刻的意识到了一个企业或是团队的成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曾经看过几期《创智赢家》,节目中的真人秀让我看到了管理学的实际应用,比如我之前提到的“计划”,每期节目中都会有两支队伍完成相同的一个任务,而最终胜出的那支队伍往往是计划最周密的,而且会应用不同决策方法,手段例如tows矩阵进行分析。例如为“甲骨文”公司招聘人才,两支队伍就分别策划去交大、复旦进行招聘,而其中一只队伍在第一天上午就详尽的计划好了所有方案,加之新颖的创意使得之后的招聘活动顺利进行,选拔出的人才也符合公司要求,圆满完成任务;反观另一支队伍,由于没有良好的活动规划、战略,使之的效率不如前者,并且整个活动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应用面之广。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更明确的树立起质量第一的目标。从自身本职工作出发,我们应在工作中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科学的进行管理。结合 GMP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更应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使质量真正形成于生产的全过程中。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 PDCA 循环方法为指导,使质量通过有持续的改进上升到更新更高的阶段。就我本身的工作而言,对于成品库的管理,应从成品的在库管理去抓,解决实际工作中包带的损耗以及成品外箱的老化、破损。防止成品运输过程中的野蛮搬运。注意成品在库时温湿度的调整及避光问题的管理,严格按照打包机操作规范执行,降低打包带的损耗,利用科学的 QC 方法去分析,如何能将库耗降到最低程度,从而降低质量成本,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
对于净药材库的管理,我认为应从药材库存的损耗以及在库管理入手,加强质量管理。在收发料过程中,应严格按照 GMP 中的管理规范执行,做到数量、品种、质量无误,保证投料量无误,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因此,我感到学习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在心中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从实际工作出发,不断改进并提高质量水平,使产品的合格率提高,降低质量成本,使企业得到质量效益。
一直以来都想看看管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想看的念头刚冒起来又沉了下去,前段时间,终于有机会接触管理学这个学科领域了。我紧紧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学习了有关知识。“学然后知不足”,将自己学习《管理学基础导学》的一些浅陋的体会流露出来,作为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管理学基础导学》这本书主要阐述了社会各种组织内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包括一般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同时还加入了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管理实践技巧等内容。具体来说,它由管理与管理学理论、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计划工作、目标管理、战略管理、决策、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基础和控制系统和方法这十三章组成。
通过这十三章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越来越重要;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当今社会管理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管理的地位越来越受关注,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管理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学好管理学对于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务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首要职能就是计划工作。为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努力使群体中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有效地完成任务,我认为这就是计划。计划包括六个方面,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谁去做,怎么做。如果能够回答这六个问题,就说明你已经初步完成了计划的制订。计划制订,又称计划工作的程序,分为如下步骤: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订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和选择方案→制定派生计划→用预算量化计划。
战略,是计划的一种,它是指确定企业的使命和长期奋斗目标,并制定行动方案,配置相应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在现代社会中,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战略对一个组织,尤其是一个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指明了实现组织总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是专门为对抗竞争对手的优劣势而制定的。制定战略计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适应环境,把握时机,扬长避短,集中资源,量力而行。近年来,我国的儿童市场一直是企业所关注的对象,但是,一些比较有远见的企业已经注意到另一种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若干年以后,老年人的保健、老年人的娱乐、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都将成为新的经营商机。因此,研究环境所带来的机会,如行业结构的调整、行业核心技术和相关技术的重大革新和商业化、人口、自然资源、教育水平、环境保护方面的变化趋势以及国家重大经济政策的改变,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些变化,不失时机地取得发展。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管理学之后,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企业或者团队的成功需要具备各方面的条件。让我看到了管理学的实际应用,管理学的学习让我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我会将我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实践当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通过对管理学原理的学习,我对管理学原理中的成本管理感触颇深,因为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的企业开始直接面对众多国际化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的企业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强调现代成本管理观念。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企业价值补偿不足。因为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使企业资产价值流失严重,价值补偿不足,而且企业一般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产品损失成本增加。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陈旧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次品、废品造成的质量损失惊人。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成本核算不实,一方面是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另一方面为达到某一目的进行人为调节成本数字,潜亏严重,企业虚盈实亏。成本管理短期行为严重。由于近年来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企业只包利润,不包成本,短期行为泛滥;以包代管,管理不力,各项规章制度名存实亡;企业领导任期有限,管理松弛,人员素质较差;财政、审计监督不力。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企业成本的较量。因此,成本管理松弛,预算约束弱化,损失浪费惊人。
二、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在管理领域上,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和流通领域;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
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成本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应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高效管理。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多的应靠技术的投入,从而产生更大的收益,也即现代成本管理中所谓的相对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三、现代成本管理的立足点
现代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成本管理和现代成本管理,可以概括现代成本管理的立足点如下:
1、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
现代成本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长期生产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则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比如企业进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业宜雇佣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熟练程度高的员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优势”标准衡量,企业应从长远出发雇佣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员工,利用学习曲线,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成本优势。
2、立足于总体发展战略
现代成本动因的理解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它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形的物料及人力的消耗,更应包括企业的规模、市场开拓、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等无形的成本动因。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现代成本管理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现代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
3、立足于外部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递延成本等等。在企业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范畴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应把企业成本管理纳入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察。只有对企业所处环境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才能预测和控制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和实施正确适当的管理战略,把握机遇,主动积极地适应和驾驭外界环境,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最终实现预定的企业战略目标。而传统成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
四、运用现代成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成本管理范围的日益扩大,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的范围日益扩大。对处于开发型、竞争型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来说,应该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价值链”,通过了解整个行业的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领域成本的控制,还要对研究、开发和设计成本进行控制;不仅要通过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过技术工作管理成本。同时,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又使成本管理的范围向着与多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的方向发展,如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大背景下,适时生产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作业成本法的出现。相关科学的引入,使成本与技术密切结合,不但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范围,也开辟了降低成本的新途径
现代成本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现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中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结合的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生产这一狭小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注重采购、技术、财务领域及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树立现代成本意识,运用成本——效益分析为企业创造更大收益。现代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控制即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无法再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确实,在相关指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反而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收益,而单纯的成本降低确实是有限度的。然而,在各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时增加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反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收益。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必须指出,这种无穷尽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须依靠战略构筑、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成本意识。其表现为,一方面把降低成本的工作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贯穿企业各部门的成本意识;另一方面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进行可行性研究起就注入成本思考,确立具有长期发展观的成本意识。成本效益理念可通俗地表述为“为了省钱而花钱”的思想,即为了未来的更多收益应该支出某些短期看来似乎是高昂的费用。比如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这样就总体而言,效益有所增加。由此可见,为未来“增效”而树立成本效益理念是极为重要的。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环境发生了剧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而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在我国,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管理者要及时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