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10篇

| 福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篇1)

祖国历史浩若烟海,华夏文明灿烂辉煌。一代代人的经验,积淀成这伟大的传统文化。

——题记

今天,我看了一段“圣德教育,改变命运”的纪录片,看完后,我百感交集……。

纪录片的内容是这样的:故事一开始就以世界各地的灾难引出“想要救现在的世界,必须回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的观点,专家认为:只有代表中国精神和灵魂的传统文化才能改变现状,端正人们的价值观。而这伟大的传统文化,在西文的影响和侵蚀下,几乎要后继无人了。所以我们要领悟“儒佛道”的核心思想,并在现实生活中付诸行动,弘扬伟大的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经久不息。

看完后,一个个“仁、义、礼、智、信”的字眼还在我脑海中久久回荡。

现在社会上有部分人的潜意识是西方的文化更先进,于是不断地“洋化”,甚至比西方人还要西人,比如说:那些崇尚所谓的自由而脱光衣服游行的荡妇;那些为了赚钱而使用地沟油的奸商;那些为了推销汽车而一丝不挂的车模;那些为了赢得一台电脑而脱衣服的女性等等。如果说这是求“自由”、为了钱,就不顾羞耻;那什么又是尊严呢?有部分人认为古代的东西听不懂、不理解就是糟粕,谁又能说不是这些人见识短浅呢!

我认为古代的文化十分伟大,不然汉语怎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就比如说“圣”字古代的写法由“耳、口、土”组成,“耳”代表要擅于听闻、观察,擅于发现;“口”代表要传播伦理教育;一个类似站在地上的弯腰的人代表要结合实际,脚达实地,付诸行动。

我们不能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消失于我们这一代,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宣讲优秀的古文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篇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这响亮的口号声是我们新世纪中小学生秉持的信念。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古诗文就是这当中的一朵奇葩。古体诗一般又称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的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诗是四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皆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中国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啊!

而《论语》,也是一部代表着中国礼仪文化的名著。《论语》有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中国现在发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例如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战车,战马和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虽然做不出什么弘扬文化的事迹。但是,我们从小接触这些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东西,就是在传承,继承!这种文化,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祖国悠久古老的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继承,传播下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篇3)

每个国家都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独有的文化,这些文化一直流传至今,被世世代代后辈子孙所牢记,其影响岂止千年。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古文化当然是数不胜数,比如:四大发明、儒教、地动仪等等,每一个文化都给中国增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更加繁荣昌盛。

可是,我们中国人却走向了极其错误的一步。其他国家的人都把本国文化完整的传承并弘扬开来,而且还汲取别国的优秀文化来稳固本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国呢?中国只一味的学习别国的先进文化,却慢慢遗忘掉了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甚至厌倦了自己祖先的文化,还责怪父母为什么把自己生在中国。

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就可以把我们的祖先给忘掉了么?恰恰不能,要知道,如果没有祖先们打定文化的基础,就不会有现在多姿多彩的生活。

别的国家,都把他们的古文化和传统文化视为圣物,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可中国呢,几乎要把老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给忘干净了,现在估计只能在语文书上看见那寥寥几行描写传统文化的.句子,但我们亲手触摸、亲眼见过么?

我哥哥有一个小孩儿,小的时候非常可爱,可长大以后,我发现他和现在的常人一样。有一次我去我哥家玩儿,给他的儿子带了个风筝,他只是瞟了一眼说这是老古董了,转身坐到电脑桌上,打开了电脑。我拿着风筝走了。

难道祖先的文化那么一文不值么,只有外国的文化才是正宗的么?如果我们要忘掉祖先,我敢肯定,我们迟早都会后悔,我们都会被外来文化所清洗。

请记住,在汲取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不要忘掉自己的身份,也不要忘掉自己的祖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篇4)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到现在人们仍然以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当中的美好事物。

人们常说:龙是我们的祖先,它的文化正是我们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我们身边常有些龙文化,比如说吃饭的碗会有龙的图腾,这是为什么?

这是图腾文化,本质上是原始社会的氏族文化,中国的龙,最初形态的原龙,这是中华文明时代的起源,这样是一种基于民族文化观念的文化创造,文化符号。

龙的观念:从中国龙的形象中蕴涵着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相体现;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龙的理念:在中国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后面,包含着中国人处理四大主体关系时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追求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阴阳矛盾关系的和谐,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

龙的精神: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这是中国龙形象,龙文化的最深层文化底蕴。有一些人认为,发掘中国龙文化的深层内涵,有助于解决当代世界的一些文明冲突。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龙文化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播承,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

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龙,是炎黄子孙的起源;龙,是中国的象征;龙,是炎黄子孙从心底产生的骄傲和敬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篇5)

前几天,我在街上看见到处都有“和睦、尊师、节俭……”等标语,我疑惑不解。今天,学校正好观看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的视频,我终于懂了: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是先人从一代又一代的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家族风气。街道上贴的宣传语原来都是祖国的传统文化精髓。

我迫切地想知道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急忙返身往回跑。我一进家门,正好撞上爸爸,爸爸看我跑得满头大汗,就问我:“儿子,你跑这么急有什么事吗?”我结结巴巴地说:“爸-爸,我们的家风和家训是什么?”爸爸眨了一下眼睛,问:“你为什么要问我们家的家风和家训?”我对爸爸说:“我今天在街上看到写有和睦、尊师、节俭……的标语后,就想到了我们应该也有家风和家训吧。”“哈哈!”爸爸笑了起来,接着爸爸把家里人都叫了出来。

正当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爸爸从书房里拿出一幅字出来,用手轻轻地摸了摸,郑重其事地交给我,然后严肃地说道:“儿子,请你和姐姐把这幅字打开看看。”我小心地与姐姐一起将这幅字慢慢的展开,只见上面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书法字:厚德载物。我和姐姐看着这微微泛黄的书法字,陷入了沉思。爸爸说:“他的意思是大地袒露的气势和顺厚实,君子要像此一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就是我们的家训!你们可要好好琢磨琢磨。”

我想,我们家的家训应该是让我们谢家人不断学习,提高修养,以宽容、良好的品德对待人和事。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和姐姐相对一笑。我在心里暗暗对子说:“从今往后,我要更加努力,不断进步,争当美德少年,发扬我们家厚德载物的家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篇6)

今天,学校给我们看了关于这方面的视频,主要讲了:“仁爱,爱国,好学,清廉”等多个主题,讲述我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其中,“好学”这个主题,讲述了匡衡非常好学的故事:匡衡很好学,但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活挣钱,只有晚上才能看书,但是,他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于是,匡衡小心的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邻居家的烛光就透了过来,这样匡衡就能在晚上看书了,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又如,其它方面还讲了“孟子”等人,古代那些名事讲也讲不完……

我被惊住了,中华民族竞如此多的优良传统。古人都能做到“仁爱,爱国……,他们可以做到,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就更应学习弘扬祖国优良的文化、家风。

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厚育的许多优良传统。我们上一代的爸爸妈妈把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传给了我们,那我们也要学会并传承这伟大的家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好好传承并弘扬我们优良的家风。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

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这朵美丽的生活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篇7)

就在昨天,学校倡导我们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让我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我知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孔子、老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他们用不朽的篇章在史册上写下了闪光的名字。这本书它会告诉你: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它们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这本书让我感悟最为深刻的是第一章节“历史悠久”,它告诉我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也称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公元前二千多年前,朝代出现,自那时起,一个个王朝书写着各自独有的史册。夏、商、周、秦……汇成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滔滔黄河孕育了中华文化,滚滚长江养育着华夏子孙,五千年悠悠而逝,最终造成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辉煌。

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无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无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根植于中华文明血脉,又都被赋于了时代的精神灵魂。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特别的路。

一本好书,能给予我们智慧和力量,就像结交了一位益友。小朋友们,你们也快来读这本书吧!它会告诉你许多许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篇8)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扫扫墓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的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只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篇9)

“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木瓜是菏泽的市树,早在先秦时,就作为定情之物,象征着美好的爱情。金秋十月,正是木瓜成熟的季节,为了了解更多的“市树”知识,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参加了牡丹晚报小记者中心组织的参观学习木瓜园的活动。

一进木瓜园,一阵诱人的的香气扑鼻而来,成熟的木瓜如一个个离家的小孩子,终于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落得满地都是。首先木瓜研究所的高级园艺师程春牛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木瓜的栽培历史和用途:我国木瓜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菏泽有四五百年。现在菏泽还有十几棵明朝时的大木瓜树,依然枝繁叶茂,生命力顽强,每年能结果500多斤。木瓜可以保健:健胃、降血脂,还可以美容,而且精美的木瓜盆景可以美化、绿化、香化环境……大家纷纷拿出笔记录下来。听了程老师的介绍,我不禁感慨,以前只知道木瓜是用来闻香味的,竟还有这么多用途呢!

接着我们参观了木瓜盆景,木瓜盆景枝干低矮、弯曲,形态各异,那金黄的木瓜像一个个顽皮的小猴子蹲在枝丫上,非常美丽。程老师告诉我们,光皮木瓜最适宜制作盆景,并且木瓜树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春观花、夏观叶、秋观果、冬观形。咦,为什么其他木瓜树的叶子是深绿色透着油光又厚又大,而这几棵树的叶子却是嫩绿色小巧玲珑的呢?噢,原来这是采茶系木瓜树。每到春末时,人们就会前来采茶,做出可口的木瓜茶,令人回味无穷。

伴着淡淡的木瓜香味,在木瓜树下,程老师又给我们讲了木瓜的发展前景,木瓜树适应性强,现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而且我们菏泽已经研发出了木瓜茶、木瓜酒、木瓜饮片、木瓜艺术品等。

最后,我们一起品尝了木瓜,将一小块煮熟的木瓜放在嘴里,酸酸的甜甜的,十分爽口,而且有特殊的香味。

我们是龙的传人,应该学习木瓜知识,传承龙文化,共筑我们的中国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篇10)

中华上下五千年,古国文明,繁洐了生生不息的古国文明――龙文化。古人的智慧创造了龙,赋予了它灵力,体形似蛇,头部似鳄鱼,有角似牛角,有翼似鸟翅,有足似兽、鹰。同时,古人用它驱除灾难,避祸祈福,也代表着皇权的象征。

古有九龙壁,见证了古人超凡的智慧。九龙各具形态,栩栩如生,时而有二龙戏珠。二龙背道而驰,四龙各逐火焰宝珠,欲冲壁而出,庄严雄伟,立体感十足。它也有蕴含着很大的寓意“九五之尊”,它代表着古代帝王的尊权。为了显出龙的灵气以及精致,手工匠人灵活赋予龙鲜活的色彩,以及浮雕技术烧制琉璃瓦。阳光一照,龙鳞褶褶生辉,仿佛活了。

时至今日,龙文化也时刻伴随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端午节用的龙舟,窗花剪纸上的龙,工艺品中的龙,节目演出时的舞龙,歌词中的龙……

比如,《龙的传人》这一歌曲,熟悉的旋律,回环往复的歌词,依旧有无数的国人满怀激情地去唱,他们唱响的是龙的神圣与伟大,激励的是中华的儿女,激荡起的是历经悠久岁月的水花。上亿的国人都为自己是龙的传人倍感骄傲。

它在我们身边显得那样神通广大,寄托了我们美好的愿望,又那么富有神力,贯通五湖四海,连系着我们华夏儿女的心声。它不仅象征着古人超凡的智慧,也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国文明,更是代表着华夏儿女的美好愿望――团圆福气。

其实不用刻意去寻找,总有那一不经意间,就发现了它。你会发现它神圣端庄,那是权力的象征,坐拥中华九州;你会发现他通灵活泼,那是活力的象征,繁洐中华九州;你会发现它瑞气祥和,那是吉祥的象征,振兴中华九州!

龙,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并没有被遗忘,它只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它将生生不息地繁洐在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你听,巨龙渐渐醒来,渐渐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9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