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2023国家公祭日缅怀先烈心得感悟10篇

| 福萍

国家公祭日缅怀先烈心得感悟(篇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苦难屈辱的历史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记忆,血泪交织的历史、无比沉重的心情激发出继往开来、奋勇而行的斗志,追忆逝者、缅怀先烈凝聚着团结奋进、众志成城的力量。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史为“镜”,以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扛起职责使命,在回望这段苦难岁月中凝聚信念和力量,勿忘国耻、牢记使命,勇往直前地追逐伟大梦想。

至诚报国,激发“爱国热情”。在这段革命史,无数革命先烈捍卫国家主权与利益的信念矢志不渝,为之不懈奋斗,保家卫国的决心誓死不移,甘愿为之付出生命与鲜血。英雄的凛然之气铭刻于历史,感佩在胸中。举国公祭死难同胞,是对为国牺牲的先烈的深情缅怀,他们炽热的爱国情感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激发着我们为国家的发展、梦想的实现而不懈奋进。党员干部要做最忠实的爱国者,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坚定不移、担责于肩的报国之行,立足自身岗位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在实践和磨砺中练就干好事业的基本功,在奋进征程中迈出有力的脚步。

知耻后勇,凝聚“团结力量”。回望战争岁月,民族的苦难历史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御外侮,在大大小小的无数战斗中秉持坚韧不拔的意志,由最开始的战略退却到最终的战略反攻,让日本侵略者的阴谋诡计在团结奋进中破灭,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团结是党的生命,不团结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回望历史,党员干部当知耻而后勇,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向着工作目标团结奋进,朝着伟大梦想砥砺奋斗,用“团结之心”凝聚“团结之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大踏步向前,共同战胜种种挑战,一起迈步崭新征程,为共建美好家园共同努力,久久为功。

振奋精神,坚守“正义之心”。重温历史不是要记住仇恨,而是要记住鲜血淋漓的教训,能够不忘前事、保持警醒,坚持捍卫正义、守护公道。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坚守正义,始终将党章党规牢记心间,将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群众的利益置顶,为民谋福、为民立命而非为己谋私、权为己用,以“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坚毅维护公道,勇于和黑恶势力作斗争,坚持依法办事、干净做事,为公平正义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国家公祭日缅怀先烈心得感悟(篇2)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内有烟波浩渺,外有长江环绕。坐拥诗意江南,纵览六朝风云”。然而,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86年前,南京曾遭受过的深重苦难。今天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之殇莫敢忘,吾辈当自强。

莫敢忘,历史之痛。南京大屠杀是国家之殇、民族之痛,是人类之劫、文明之耻。86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被毁坏、大量财物遭掠夺。“这段苦难历史是民族的记忆,只有铭记才能珍视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生逢盛世,生逢和平年代,我们无法体会战争的残酷,无法体会30万同胞的恐惧与伤痛,无法体会86年前的中国所经历的一切,但我们必须牢记历史,常怀历史之忧、勿忘历史之痛,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以史为鉴,捍卫和平。

莫敢忘,英雄之勇。“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痛的历史中,中国官兵为夺城门、堵缺口,前仆后继、战死不退,他们是儿女、是父母,即便有万般不舍,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们必须以“我军士气悲壮,人人抱必死之决心”的侠骨衷肠,拼死守护那脚下的国土和身后的同胞。他们是英雄,是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必须敬英雄、学英雄,汲取英雄之豪气,把勇气、担当和责任用在重大斗争最前沿、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用在基层治理第一线,在磨砺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愈挫愈勇,矢志向前。

莫敢忘,盛世之志。“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中国青年什么样,中国未来就什么样。革命前辈们能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我们就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向前,革命前辈们能开天辟地建立新中国,我们就能惊天动地实现中国梦。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86年前中国人民所经历的苦难,是勿忘国耻的伤痛,也是激励前行的动力。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脚下踩的是爱得深沉的土地,肩上扛的是大有作为的责任,心里装的是始终在一起的人民群众。生逢盛世,我们必须有理想、有抱负,敢担当、善作为,在硝烟散去的盛世年代,不负青春,实现理想。

国家公祭日缅怀先烈心得感悟(篇3)

2023年12月13日,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300000人的扎眼数字,再次唤醒我们的记忆,我们怎能忘记,永远不会忘记。

我们怎能忘记,日本法西斯带来的沉重苦难,怎能忘记中华民族的血泪史,这亘古难以忘怀的沉重一页。

我们怎能忘记,血泊中站起的民族魂,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需要接续传承这不畏强敌,把一切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伟大的抗战精神。

我们怎能忘记,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来自于党的领导下,来自于书写“十一书”的前辈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英勇战斗。

我们怎能忘记,改革开放四十五年以来的伟大成就,正洗刷掉民族的耻辱,但我们还是无法忘记,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过去”。

永远不会忘记“落后就会挨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保持居安思危,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清醒,保持砥砺前行的奋进姿态,更好书写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人生画卷。

永远不会忘记“欲灭其国,先亡其史”,我们要加强中国革命史、党的历史的学习,需要铭记南京大屠杀的惨痛教训,更好地负重前行。

永远不会忘记,无论我们走多远,取得多么辉煌的成绩,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根、我们的家、我们的魂在中国大地,我们都是党的人。

永远不会忘记,“__、牢记使命”,我们才能行稳致远,我们才能无论经过多少个白天黑夜,多少个疾风骤雨,多少个寒冰酷暑,我们才不会迷惘,不会困惑,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而出发,为什么而战斗,为什么而奋斗!

苦难铸就今日辉煌,跨越千山万水,仍在跋山涉水。我们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中华民族永不再有南京大屠杀的苦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永不能忘记,不是要延续中日民族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带动更多国家更多人民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我们永不能忘记,不是为了渲染被屠杀的悲情历史,是为了坚持历史的正义,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弱国饱受欺凌的惨痛,激发精忠报国的志气勇气和信念。

我们永不能忘记,不是为了简单的“仪式感”,是为了在国际内外波澜诡谲、万重迷雾面前始终__,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

我们永不能忘记,不仅是对我们这代人的激励,更是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幸福来之不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同样需要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努力。

我们永不能忘记,不仅是为中国一家之幸福,更是为了永续中华血脉,是为了让中华民族走上复兴强盛之路,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擘画人类社会治理的恢弘篇章。

国家公祭日缅怀先烈心得感悟(篇4)

又是一年国家公祭日,相信每一名中国人都会有哀伤与悲痛之感,“和平大钟”又一次被敲响,深沉而悠长,表达对30万同胞的追思,传递和平与安宁的信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代百年史,是一部屈辱史。国家积贫积弱、百姓凋敝困乏,回首过去让人们懂得个人与家与国的紧密关系,懂得当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和平发展的深刻含义。缅怀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牢记和平与美好才是坚守,牢记实干担当、砥砺使命践行中国梦。

哀伤藏于心,实干兴我邦。尊重历史才能不让历史重演,维护和平、匡扶正气,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力量。每一名中国人都应从历史中汲取动力,面朝未来、看得更远,让悲痛化为力量,从而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孜孜前行。公祭仪式传递的意义和价值,正在于展示了从历史到现在、再到未来的维度与景深,让我们更加厚重、更有信心、愈发努力,做好当下当前的事,一步一步建强祖国才有底气与能力维系和平。

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切都凝聚了先辈先烈和人民群众的汗水与鲜血。看今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日益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日新月异,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正在于正视过去、铭记曾经,更好守护我们的祖国,放声高歌之际也不忘心中警钟长鸣,这也是“和平大钟”带来的启迪。

欲灭其国,先去其史。家国天下烙印在中华儿女的脑海成为基因传承,不能缺乏对历史的秉持与弘扬。国家公祭日以庄严而神圣的方式祭奠,告慰先人、雕刻后人,激发的是民族后坐力与潜在力,不忘国耻方能强国建家,才不会忘记了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了“多难兴邦”的沉淀才不有“忧劳兴国”的起行。

从苦难到辉煌,从波澜到新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每一步都充满了曲折与不平。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4周年,斗转星移、时光轮回,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中华民族斗争不息、奋发不止的精神品质,而这正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永不屈服的密码钥匙。继承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英雄之气、坚韧之志,还望吾辈当自强、__永向前。

看破帝国主义、霸凌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暴虐无道,崇尚和平文明的中国,正在以铿锵坚挺脚步向强大进军,摒弃“零和博弈”、谨守“国强不霸”,迈向国际舞台中央肩负起“负责任大国”的职责。深深懂得“好战必亡”与“忘战必危”的辩证道理,中国以更加思辨而全面的意识对待发展。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世界人民共同的夙愿;富国强军、筑牢实力,保障国家不受外来势力与敌对份子的侵犯是发展前提。

今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船到中流浪更急,行至山腰路更陡”,越接近目标越要沉着稳定、涵泳耐力。“进则寒尽春生,松则一退千寻”,每一名中华儿女都应秉怀哀思、继承遗志,给未来历史一份合格答卷,无关个人荣耀与福祉,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自强不息。

国家公祭日缅怀先烈心得感悟(篇5)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是一个饱蘸鲜血的日子,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残杀了我三十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同胞。惨绝人寰,不堪回首!多少年风雨沧桑,河山巨变,我们的祖国早已摆脱了屈辱和苦难,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历史无异于背叛。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以史为“镜”,在回望这段苦难岁月中凝聚信念和力量,勿忘国耻、牢记使命,勇往直前地追逐伟大梦想。

牢记历史,永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爱国情怀。国家公祭,既是对死难同胞灵魂的安抚,也是对那些犯罪者的警示,更是告诫我们的国民,保持清醒状态,不要有片刻的忘却与麻木,绝不能忘却历史、忘却苦难。如今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革,中国正处在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前,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应当“知耻而后勇”,在迈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坚实而持久的守护家国情怀,永葆干事创业的激情,站稳立场,下定决心,攻坚克难,以涓涓细流汇聚磅礴伟力。

牢记历史,练就“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__年前,在旧中国积贫积弱、惨遭宰割的情况下,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是一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强大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之间展开的殊死搏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各个党派、各界群众和一切爱国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抗日战争残酷惨烈,艰苦卓绝,绝无仅有。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觉醒,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青年干部应当牢记这段斗争史,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障碍与利益藩篱,做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

牢记历史,实现“物阜民丰国隆昌”的强国梦想。__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取得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__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风险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发展并存。青年干部应当把握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心怀“国之大者”,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进状态,始终胸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把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结合起来,以星星微芒汇聚万丈霞光,践行“强国复兴有我”的铮铮誓言。

国家公祭日缅怀先烈心得感悟(篇6)

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86周年。从1937年12月13日到2023年12月13日,时间已经走过了86年。在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铭记无数为新中国拼搏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砥砺前行。

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发扬“牺牲精神”。每每听到30万,心都不由自主地颤抖一下,不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永远体会不到那种无言地伤痛,即便是时间已经过去86年,只要一踏进纪念馆,钻心刻骨的痛感就会袭来。让人不由自主想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于是便有无数革命先辈化悲痛为力量,为保家卫国奋勇而上,不怕牺牲。即便是现在,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不怕牺牲的党员干部,有芦山“4·20”抗震救灾行动中牺牲的杨波、有不放心村民冒雨回村遇难的“扶贫之花”黄文秀、有抗台救险遇难的李夏、有倒在扶贫路上的党员干部、有倒在抗震救灾、消防救援一线的党员干部……他们不是饮弹倒地的解放者,却是支起民族脊梁、扶起百姓安危的英雄汉。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来的,面临民族危亡时要勇于发扬“牺牲精神”。

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发扬“斗争精神”。无数革命先烈想到“万人坑”中的累累白骨、听到30多万同胞的生命“昙花一现”,纷纷站出来,化悲痛为力量,拿出勇气与敌人斗争到底。现在,我们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阶段,不仅伴随着新的“危险”,而且也伴随着新的“机遇”,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新危险”时,要勇于发扬“斗争精神”。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是广大党员干部不能“随遇而安”,有一丝一毫的“精神懈怠”,更不能幻想一切都“风平浪静”。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化悲痛为力量,在面对严峻形势时敢于出击,面对危机时敢于斗争。

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发扬“拼搏精神”。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疯狂破坏,革命先辈敢于拼搏;面对新中国出现的“黑恶势力”,党员干部们敢于与之拼搏……正是因为他们勇于发扬“拼搏精神”,才换来了今日之幸福。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会遇到各个方面的困难,而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与之拼搏到底。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的拼劲儿,做个敢于拼搏的“勤奋者”、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追梦人”。

国家公祭日,旨在让所有人牢记历史悲痛,明白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更是旨在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__,化历史悲痛为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勇于发扬“中国精神”。

国家公祭日缅怀先烈心得感悟(篇7)

鉴往事,知来者。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山河虽无恙,但国耻不能忘,我们不能忘记血泪交织的屈辱与苦难,不能忘记先烈用披肝沥胆、舍生忘死的战斗为我们守护脚下的土地、筑起精神的丰碑。吾辈青年当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奋发进取的力量,栉风沐雨自担当,披荆斩棘勇向前,书写奋进图强的“青春篇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青春力量。

涵养“素朴为真、勇于攻坚”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危难之际,先烈以“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态度拼死搏斗,始终不移同御外侮的决心,始终不变热爱家国的情怀,用热血行动践行着铮铮誓言,他们用热血奋斗和牺牲奉献为国铸盾。在新的赶考路上,会面对许多考验和挑战,我们要感受革命先辈的爱国赤子心,唱响激昂奋发的“主旋律”,将爱国奋斗砥砺于行。在实践中练就“砸不垮、砸不倒、砸不碎”的铮铮铁骨,用如钢铁一般的斗志战胜艰难险阻,以先锋本色诠释对国家深情大爱,以铁肩硬骨投身英勇无畏的战斗,激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

锻造“居安思危、奋起扬鞭”的奋斗精神。“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面对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革命先辈以如磐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与日军斗智斗勇,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对历史的回望,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升华,注入的是“清醒剂”更是“强心剂”。我们决不能忘记这一天,决不能在精神上松懈,决不能停下奋斗的脚步。在新的赶考路上,青年干部要居安思危、奋起扬鞭,用满怀的激情、昂扬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将英雄的精神融入工作实践中,激发奋进的力量,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迈进。

永葆“无私奉献、诚挚为民”的精神品格。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面对磨难与屈辱,英勇向前的中华儿女凝聚起战无不胜的力量,他们用团结奋斗书写了抗战的英雄史诗,这是一种舍身为国、勇担使命的精神,这是一种无惧牺牲、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无论在什么时候,奉献永远彰显着情怀、体现着精神品格。从“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医者仁心到“道德模范”韩兴博的见义勇为,从张桂梅的大山坚守到孙金娣的爱岗敬业,他们用“无我”的奉献点亮了时代。青年干部要奉献为民,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在危险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在群众需要的时候能够义无反顾、忘我奉献,倾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国家公祭日缅怀先烈心得感悟(篇8)

86年前,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古城沦陷,血染长江。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警钟长鸣,以史为鉴,勿忘国殇,要想山河无恙,唯有吾辈自强。

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让党性更“坚强”。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岁月在不停流逝,而历史传承下来的精神是不朽的。“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在铭记历史中激扬爱国主义民族魂,无论是战争中人们的殷殷爱国心,还是历史中人们的慷慨报国行,都是让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年轻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始终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爱国主义贯穿于党性教育的全过程,听烈士的感人事迹震撼心灵,感受先烈为国家作出的巨大牺牲坚强党性。历史无法改变,但明天的历史是今天可以创造的,我们要以更加斗志昂扬的姿态,当好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和攻坚克难的奋斗者,锤炼坚强党性。

在学思践悟中增长才干,让本领更“高强”。历史中的“断壁残垣”和“战火泪书”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告诉着我们只有发愤图强,学习本领,才能在世界之林中屹立不倒。向书本学,从书本中汲取优秀的历史文化、政策法规和岗位专业知识等,打牢扎实的理论功底,强化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向群众学,“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充分发挥“小板凳”“民意箱”的作用,倾听群众的困难苦衷隐言,学习先进的群众经验,把群众的言语记在心间,把群众所提的意见登记成册。在实践中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充当干事创业的“先行军”,深入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一线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练就高强本领。

在摸爬滚打中蹲苗壮骨,让意志更“顽强”。回顾历史,有抵御侵略、浴血奋战的将士,还有“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士,他们身上有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性格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中国的战士们在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中锻造了顽强的意志,积累了经得起人民和历史考验的经验。俗话说:千尺大树扎根基层,万丈高楼立于坚石。年轻干部要把基层当作成长的课堂,当成自己的“练兵场”,坚定自己的前行方向和斗争意志,增强忧患意识,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责任抓在手上,克服遇到问题“腿发软,心发慌”的本领恐慌,经得起大事、难事、急事、险事的考验,蹲苗壮骨、厚积薄发,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锻造顽强意志。

国家公祭日缅怀先烈心得感悟(篇9)

2023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在国家层面立法之后的第十个公祭日。历史不会远去,真相不会磨灭。85年前,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也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黑暗的一幕。

天地同悲,日月同泣!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只为警醒吾辈当自强。如今,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居于伟大建党精神内涵概括的首位。回望历史,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共产党人从未屈服,而是秉持同敌人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和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付出了大牺牲、战胜了难万险,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但崇高信仰、优良品质不会自发产生,需要我们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坚持在__、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下功夫、做学问,用__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

__、牢记使命,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从井冈山上的“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长征路上的“半条被子的温暖”,到辽沈战役的“不吃一个苹果”、 河南兰考的“焦桐成雨”,再到脱贫路上的“一个都不能少”、抗疫斗争中的“不放弃一名患者”……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因为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中华民族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 传承“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要筑牢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在追问初心、叩问使命中走好群众路线、切实解忧排难、密切鱼水之情,用实际行动擦亮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激荡“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豪情壮志。斗争精神一直是我们党和人民实现伟大梦想、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也始终贯穿党的百年光辉岁月中。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一封从南京发出的电报称,“我军士气悲壮,人人抱必死之决心。”面对侵略者的“黑云压城”,无数英烈们前仆后继、万死不辞,用血肉之躯与顽强斗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要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一定会存在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实际的,“躺平”“躺赢”更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把握斗争方向,多经历几次困难,多接几回烫手山芋,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在困难中磨砺初心、增长才干;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树牢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紧紧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国家公祭日缅怀先烈心得感悟(篇10)

南京有个地方,“她”占地面积1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近18000平方米,在南京这个算得上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即使占地面积这么大却还是无法控诉一个悲惨的事件——“12·13”南京大屠杀。每一个去过这里的人,走出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吐了出来,抬头仰望着蓝天说一句“见到你(太阳)真好”。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一个目标需要动力,需要希望,来过这里,相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明白复兴的意义与和平的可贵。

一座座雕塑,叩击灵魂深处的“无声”呐喊。《家破人亡》《逃难》《逃啊,恶魔来了》《只有死可洗去这污浊》《冤魂的呐喊》……这些不是书名,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里面一座座雕塑的名字,但每座雕塑又仿佛是一本书,一本记录着可怕经历的书,一本展示南京三十万遇难同胞的书,一本让中国人无法忘怀的书。最具标志性的便是这《家破人亡》,这尊雕塑高达12.13米,寓意1937年12月13日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位衣衫褴褛的母亲怀抱着死去的孩子仰天长啸,她的丈夫死了,孩子死了,对于这位母亲来说,已是家破人亡的绝境……这尊雕塑采取象征性的手法,展现当时祖国的大好山河和千万幸福家庭因为这场灾难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尽管如此,她却像山一样,屹立不倒,犹如中国人民不屈不饶,斗争到底的精神。

一个个故事,诉说悲惨壮烈的历史回忆。“全体战死,血战到最后”“身中37刀成为活证据”“拉贝日记,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导游给每一位游客解说着这些真实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艺术的手法,没有夸张的表达,只是平铺直叙地诉说着一个个过往的回忆,却让听众泪如雨下,心如刀割。“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但是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却在这里展露无遗,他们前赴后继、万死不辞。当然,中国是一个善良包容的民族,即使过去再悲痛,我们还是更希望播下良知与和平的种子,不要让中国的历史再次重演。

一张张图片,展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里面有一面“幸存者照片墙”,墙上是用灯光照亮的一张张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照片,他们都是历史的活证人,经历过残酷的灾难,失去最爱的亲人,但是他们选择活下去,活着才有希望,活着才能控诉,“活着”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也一直延续至今,在“抗击疫情”“抗洪救灾”等灾难面前,我们有“五湖四海援助武汉”的感动,有“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豪情,有“群干联手勇救人民”的温馨,更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科技、国际地位都在不断提升,党和人民的关系也日益紧密融合。“南京大屠杀”这样的灾难不会再次上演,也绝不允许再次上演,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是无比光明的,我们不再是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民族,我们是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着梦想的民族。

一则则新闻,唱响美好未来的和平主旋律。历史终将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通过决定,国家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让每一个国人都铭记历史。但我们更要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中国作为历史的受害者没有将历史的悲愤继续传递下去,而是选择了善良,选择了包容,“中日两国互帮互助,抗击疫情”“日本-中国(连云港)-蒙古国,首发班列出境”“致敬,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军队”……一则则新闻,展现的是大国的风度,民族的善良,唱响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这是国家领导人的真切期盼,也是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期盼。

9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