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读了李镇西教师写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感受颇深。这本书是李镇西教师26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的阐述了他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从这本书中让我深深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十分重要并且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仅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异常是对待班上的后进生,更要给他们多一些的爱。要经常找他们谈心,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督促他们不断前进。
二、给学生以尊重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保密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三、做学生的朋友,走进孩子内心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并且要具体体此刻实际行动上,我就让学生写《教师我想对你说》,把平时不敢当面跟教师说的话经过写的形式告诉教师,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自我的学习、生活和想法,使得学生更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平易近人。
四、让学生当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我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我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应当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五、改变自我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当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本事,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当做好主角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总之,看了这本书,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我,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是千丝万缕,千头万序的,要建设好一个班级需注意抓好根本。在长期的工作中,我始终把“勤”作为我工作的信条,我把它概括为“腿勤、嘴勤、手勤”。
一、腿勤多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只有经常到班级走一走,随时查看学生的表现,询问一下班级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为管理班级,处理班级事务寻找依据,才能正确的确定和实施班级管理策略。勤动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保证。早晨,我早早就出现在教室里,迎接学生;学生上课,我在教室外转转,观察一下他们的听课状态;课间,我也会走进学生当中,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总之,从早到晚,从学习到生活,班主任都必须做到“腿勤”,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与过去的学生相比,心理上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希望班主任和他们打成一片,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希望能直接得到班主任的多方面指点。我抓住了这一契机,深入学生,对他们充满热情和关爱,“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同学们便对我产生了心理认同,“亲其师,信其道”,教育也便成功了一半。
二、嘴勤多说要有一张“婆婆嘴”。
哪名同学表现好了,谁进步了,要及时表扬;哪名同学做错事了,和谁闹矛盾了,要及时提出批评,及时调解;在校怎样做不违纪,在家怎样做孝父母,时时都要教育;哪些方面安全要注意,什么行为不能做,天天都要叮嘱……凡是涉及到学生的,无论是学习的、生活的、家庭的、社会的、行为的、安全的,无一不漏的都要及时地讲,及时地说。必要时还要反复强调,这样才能确保班主任工作准确到位。但口勤不是无原则的絮叨,而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说到点子上,说到学生的心里去,这样学生才会遵照,心服口服。譬如,为了使学生戒掉吃零食的习惯,我利用晨会、班会,反复强调吃零食的危害,以及给校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甚至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到底该不该吃零食,正因为我多次的说教,班级学生吃零食现象已经消除,学生也体会到了不吃零食的好处。
三、手勤多干俗话说得好: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好。班主任的行动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十分注重多动手,以自己的行为去带动学生。我们学校对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视,“学生养成行为”训练多次提到“见到纸屑主动捡起来”,平时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小心丢下几张废纸是难免的,如果这时候,我提醒一下,学生肯定会很听话,把它们捡起来,但这并非是要求中的“自觉主动”。每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一声不吭地弯下腰去捡起地上的废纸,我的这一行动,就像一道无声的命令,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弯腰捡起自己脚下的纸屑,这样反复几次,不知不觉中看到纸屑捡起来的同学多了,乱丢纸的同学少了。正所谓“话说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学生工作面广量大,要想取得好效果,我就必须抓住每一个“用手说话”的机会,做到手勤。比如,上课前,我会习惯地擦一下讲台;放学时,随手关上一扇门窗;课间,把学生的座位适当地拉一下,做到横竖成行;天冷了,提醒学生记得添加衣物;学生发烧了,用手测一下学生的额温……诸如此类的细节和动作,都给了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进而产生“无声胜有声”的独到效果。
班主任工作要“勤”,“孺子牛”般任劳任怨、默默耕耘,“勤”字是当好班主任的一把金钥匙。
“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这是我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本书是陶继新老师教育讲演录的精选,包含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境界”,而“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是陶老师讲得最多的,旨在倡导通过取法乎上的诵读,来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而关于诵读内容,他主张的是古今中外经典。
“经典为伴,幸福一生”。陶老师在第一章的第一讲、第三讲、第七、八、九讲都提到了读经典,第三章的“孔子的精神境界”也是作者十多年学习与研究孔子与《论语》的一个结晶。经典诵读可以使人趋真向善,诵读多了,耳濡目染,一些真善美的东西就会不知不觉间走入心灵;经典诵读可以使人宁静致远,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够平静地对待生活的琐事烦事,做到宠辱不惊;经典诵读可以使人气质高雅,大凡读好书多的人,在举止言谈中都会呈现出来,甚至会写到脸上,给人一种精神高贵的感觉。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多读书,而且要多读经典之文,因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我们知道教师的工作是繁忙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等一系列常规之事就常常令人应接不暇。在忙碌的工作中,与经典文章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就是跟圣人贤士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疲惫的心田渐渐得到滋润。陶老师提出,品读经典重在“品”,要在慢慢细嚼中咬出浓浓的香味。读书重要的是感悟和体会。我们要在品读中时刻进行自我反思,把内涵深厚的作品精髓进行内化和吸收,进而化为己用。教师在不断的读书和反思中,知识面拓宽、思考力提高,不知不觉中个人的素养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让经典走进孩子”。如果说教师是经典诵读的得益者,那学生也是受益者。经典诵读能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熏习的教育,在他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孩子,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就如陶老师所说,一个天天读好书的孩子,即是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通过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领悟到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也不单是为了教学,还为了终身的幸福。如果不读书,就没有精神寄托,就不能自己定好位,就会笨拙地应对工作,身体会疲乏,会垮掉。所以,我们要为奠基一生的幸福计划,就应当去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让我们与经典为伴,幸福一生!
如何理解幸福?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陶继新先生这样来形容:“如果我们把健康当作1的话,那么,就有了幸福的基础,其他的呢,都是0,有了健康之后再有爱情,幸福指数就成了10,再有了成功的事业,就成了100,再有了财富,就成了1000。如此等等,可以依次推展下去。但是,如果没有了1,后面的0再多也无济于事,归根到底都是0。拥有了健康,再有精神的高贵和心灵的丰盈,就真正走进幸福境界了。”
小学一年级是打基础、发展学生智力的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一学期来我在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中,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及时地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初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级体,回顾总结自己这半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体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儿童是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步入学校的。为了使他们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朋友、热爱学习,必须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学前我就把教室打理得干净、漂亮:桌凳摆得整整齐齐,,利用多媒体制作漂亮的课件,配上美妙的音乐,在黑板上画上色彩明丽的图画,墙上布置小学生守则的挂图等,有意识地启发孩子们认识到上学要做什么。我还从学生的报名册上初步熟悉他们的姓名、家长及职业和家中的一些大概情况和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然后和部分家长谈些孩子的事。在此基础上,我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工作计划,使家长与学校配合,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
二、 抓常规训练
新的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第一天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三、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六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小学生刚进校,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五、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
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六、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总之,班主任工作必须从每件平凡而细小的事情做起,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们带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时光任茬,从事班主任工作已近十年。这十年生涯中,有太多的体验与感悟,而感悟最深的是: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细而繁琐的事业,怎一个“苦”字了得,不过“苦”中也有“乐”。今接学校指示:撰写一篇经验交流文章。说真的,经验实在谈不上,我只知道肯花时间,做好一些常规工作而已。为完成任务,下面我想就“与学生交流”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工作心得吧。
一、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很多:批改周记、相互谈心、一起参加活动等等。让学生题解并支持我的工作,而我更能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发现问题,甚至可以收集到学生对我工作的各种看法和意见。这样,我可以一方面了解与解决学生的问题;一方面解决自身的问题。
周记可以说是学生某阶段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批改周记也是我感尤其惬意的事情。学生把班主任的批语也看得很重。话越谈越多,内容也就越来越在丰富,越真实,我的批语有时会比他们的周记还长。
二、善于聆听
教育学生时,不要总是以训人的口气说:“你给我听着”。如果换一种口气说:“我正在听,你慢慢说。”这样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心理学认为,聆听是一种对他人的情感、语言表达的反应方式和增强对他人的情感,心理体验的理解的手段,可以帮助人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使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多的来,我将其用在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聆听能够缓冲气氛,创设理想情境。聆听,可以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与压力。不管面对一个多么愤怒或冲动的场面,只要你专心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冲动的学生在自由地表达他们受压抑的情感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而且通过你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的感受已经获得了班主任的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上得到支持和鼓励。这样一来,师生间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就会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境下,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其次,聆听能够使你洞察心声。了解事情真相。《吕氏春秋·任数》中记有这样一件事: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时,一次断了粮,饿了七天七夜,幸亏弟子颜回找到一点儿米,煮起稀饭来。饭快熟时,孔子望见颜回舀了一勺吃了。孔子假装什么也没看见,起身说:“今儿个梦见了老祖宗,要我给他点儿干净饭吃。”颜回赶忙说:“这饭不行,方才掉进了煤灰,我怕浪费粮食遭罪。就把沾煤的稀饭舀出来喝了。”孔子感叹道:“人都相信自己的眼睛,然则自己亲眼所见有时也不见得就那么可信;人都觉得自己的心思可靠,然而自己内心所思所想有时也难免靠不住,弟子谨记,知人不易啊!”的确,知人不易,但我更为孔子不轻下断言,倾听颜回的诉说,了解事情真相的气度而折服,真不愧是一位大教育家。如果我们主观推断,妄下断语,就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使学生对教育者不再信任、尊重,从而向教育者关上心灵的大门。
知人不易,作为一名班主任,该怎么办?关键是善于聆听,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需要什么,忧虑什么,做事的动机又如何,以便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去帮助他们。